做陳坤的粉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為他太低產了。

等待9年之後,最近他終於攜新劇《脫身》回歸熒屏。

這部被寄予厚望,被看好能成為今年上半年國產劇最大爆款的新劇,無奈最終表現與預期有差距。但這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陳坤回來了。

如今的陳坤,魅力早已不在演技、外形等方面。

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抽離力量。

所以,這一個陳坤,是沒加濾鏡的最真實的他。

貧窮而美貌,恐懼而焦慮,暴躁而強勢,堅毅而自信……

矛盾又渾然一體,就像你我一樣。

——書單君

陳坤為什麼這麼有名?

知乎上有個熱度極高的討論,「陳坤為什麼這麼有名?」

有一個點贊很高的回答:

「目前,在公國大陸的小生中,演技受到肯定又帶得動票房的並不多,陳坤絕對是第一人。」

就像趙寶剛曾評價他:「陳坤是一匹野馬,很難駕馭的那種性格,所以會讓很多觀眾對他著迷。

2003年,《金粉世家》橫空出世。貧窮少年陳坤一夜爆紅,出門時都有人跟在後面喊他「燕西少爺」。在此之前,陳坤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火。「好像一夜之間,大家都認識我了。」

接受採訪時,陳坤說:「我不是一個坦然接受的人,當我得到一個太猛烈、沒有根基的、跟付出不成正比的反饋時,我其實並不高興。」

闊別熒屏9年之後,最近陳坤攜新劇《脫身》再次回到觀眾面前。

我們除了吶喊歲月從未在他臉上留下痕迹之外,還感嘆過了十幾年,陳坤亦如畫里走出來的少年。而我們被這個世界一點點改變,早就不再是曾經的自己。

但我們和陳坤之間唯一不變的紐帶是:在紅塵中各自修行,在行走中尋找力量,尋找能讓自己沉澱下來的力量。

被貧困驅逐

1976年,陳坤出生在重慶江北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陳坤從小跟著外婆一起生活,直到11歲才被母親接到身邊。

因為家庭貧窮,同學和老師都不喜歡他。從那時起,自卑的種子就埋在了陳坤心底。

回到窘迫的家中,窗戶只有一層薄薄的紙糊,同學從外面伸手進來就能拍到他。最難熬時,要靠媽媽從菜市場撿菜葉、豆腐皮為生。小時候家裡沒有廁所,陳坤要走三分多鐘才能到公廁。為了憋尿,他晚上從來不喝水。為了省錢,他一個星期才去澡堂洗一次澡。

從記事時起,陳坤的心裡就做著《基督山伯爵》那樣的夢,希望有一天能像男主人公一樣,遇見一個藏有寶藏的人。讀職高時,他在一個夜總會當服務員,半工半讀。那時,陳坤特別羨慕在舞台上唱歌的人,他覺得站在舞台上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最關鍵的是還能賺到錢。

就這樣,陳坤懷著夢想,一直到19歲那年,他去北京報考了東方歌舞團,考上之後包吃住的待遇,讓陳坤十分興奮。

他覺得北京是一個能夠包容他的城市,那種遊盪在北京街頭的日子,讓陳坤逐漸打開了那顆自卑的心。有一天晚上,他一個人走在長安街上,看著萬家燈火,心裡突然湧出一股很強烈的念想,未來的某一天,這座城市的高樓大廈中總有一個房間是留給自己的。

考上東方歌舞團的第二年,陳坤陪同事去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同事沒考上,陳坤卻以全國第一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北電96級表演系。當他收到錄取通知書,看到每年8000元學費時,嚇得瞪大了眼睛。他幾度想要放棄,但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支持他去讀,並對他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不去就逆天了。

為了籌集學費,陳坤拚命地在夜總會唱歌賺錢,但賺的錢還是遠遠不夠學費。當他最後想要放棄時,一個朋友主動借給他3000元,這樣,陳坤終於踏進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大門。

大三那年,陳坤賺到的錢終於能夠讓他在北京租得起房子了。這麼多年來,他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覺得很滿足。那時的陳坤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能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剩下的時間一邊工作一邊還房貸。

後來趙寶剛導演找到陳坤,讓他演《像霧像雨又像風》中的陳子坤。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陳坤演不了陳子坤,但導演覺得他肯定可以。有一次,趙寶剛故意刺激他說:「陳坤,你這個人只能演小修表匠什麼的,少爺這樣的角色你演不了。」

受不了刺激的陳坤,穿上了少爺的西服。趙寶剛開玩笑說:「你看你哪像少爺,你看陸毅,多貴氣。」陳坤咬緊牙說:「你等著。」

果然,2003年,《金粉世家》播出,陳坤飾演金燕西,一夜爆紅,大家都說陳坤之後再無金燕西。他身著西裝和董潔飾演的冷清秋躺在花海里的情景,是多少女孩夢寐以求的愛情。

陳坤不僅向趙寶剛證明了自己可以演少爺,也讓他從此擺脫了貧窮。他一口氣買了三套房子,一套留給自己,一套給重慶的母親,還有一套送給弟弟結婚。

金錢可以擺脫貧窮,但驅趕不了自卑這個心魔。

突如其來的財富和名聲

隨後的幾年裡,陳坤不停地挑劇本,不停地賺錢。

他以《雲水謠》贏得了中國電影最高榮譽——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時隔一年,《畫皮》大賣,32歲的陳坤站上了人生的巔峰。

突如其來的財富和名聲壓倒了陳坤「自卑的驕傲」,也打亂了他從記事以來對人生的規劃。這些東西強大到足以消滅他作為一個普通人自我進取的希望和快樂。長時間的演戲和賺錢,讓陳坤覺得這些東西都那麼不切實際,好像都是虛幻的,總有一天醒來會消失。

陳坤把自己定義成暴發戶。從2003年出名到2006年,他的內心一直都很恐慌。他覺得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有一天他開車在路上,突然間覺得特別害怕。到家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銀行卡和密碼都交給家人,他害怕自己會突然死掉。

他感到恐懼和焦慮,矛盾和不安充斥著他整個大腦神經,對未來一片迷茫,不知到底該何去何從。他反覆追問自己到底是愛表演,還是喜歡自我膨脹,喜歡被光環圍繞的虛榮和驕傲。

內心的回答像一個巴掌一樣,打疼了陳坤的臉。他感到崩潰,只要一個人獨處時,他的世界都會全面崩塌。他得了抑鬱症,好幾次靠近窗戶,差點想要跳下去。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讓他無法直視自己這張漂亮的臉。

有一件事對陳坤的影響特別大。那是在他剛成名不久,去參加一個國際電影節。陳坤在後台遇見了一個很有地位的女演員,他很有禮貌地伸手說:「你好,我是陳坤,很高興認識你。」誰知那個女演員瞟了他一眼,轉過身去,只冷冷地哼了一聲。

陳坤內心咯噔一下,這讓他想起自己在拍戲時,有個人想要和他合影,當時他說了一句:「不好意思,我現在在工作。」那人卻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說:「不就是個戲子嗎,花瓶而已。」這讓陳坤陷入了思考,自己到底是熱愛演戲呢,還是只為了當個明星?

長久的精神折磨,促使陳坤開始尋找一個能讓他平靜下來的方法。他是個很實誠的人,他做不到自我欺騙。2008年的某一天,他終於想通了,心裡萌生出一個強大的信念:

我的生命中不光只有我的家人需要照顧,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要幫助他們的生活遠離痛苦,幫助他們的心態遠離灰暗。這才是我未來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財富對於我來說或許是一種考驗。

我要給財富一個正面的方向,用我所擁有的財富與資源去幫助更多的人。只有這樣,我擁有的東西才有意義,我的人生才真正有價值。幫助他人即幫助自己。

在紅塵中修行

2011年,陳坤推出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他和志願者同吃同住,跨越2000公里,行走在「世界屋脊」西藏,以親歷者和旁觀者的角度看世界,聆聽內心的聲音。

他希望人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能夠有一個關注內心喘息的機會,而不是只知道奔跑。

為此,陳坤推掉了很多片約。他的經紀人覺得「行走的力量」這件事特沒譜,勸陳坤不要太執著。陳坤瞬間就爆發了:「別人這麼說也就算了,連你也不理解我,你想上天嗎?」

在某種情況下,陳坤對身邊的人要求很高,他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身邊人的控制欲,而且是個極度暴躁強勢的人。

和陳坤熟識的人,都能舉出無數的例子證明他的暴躁。有次在拉薩,負責全隊伙食的小弟出了個小差錯,陳坤當著所有人的面大吼:「能不能幹?不能幹就滾。」

還有一次,他的宣傳總監因為某件事,承諾一年內不吃羊肉,但在拉薩時,他在一個只有羊肉的館子里破戒了。陳坤知道後很嚴肅地說:「這點事情都堅持不了,還能幹什麼?去大昭寺磕10個長頭。」於是,宣傳總監就真的去磕了10個長頭。

和陳坤一起參加「行走的力量」的隊友,都說陳坤是一個脾氣暴躁,同時也很有韌勁懂得自我反省的人。當有人想要退出行走活動時,陳坤就直接告訴他:「行走是挑戰身體極限,沖著前方,而不是還沒有走完就想著退出。就算退,臉也要衝著前面。」

對待自己隊伍里的人,陳坤是很強硬的。偶爾他也會搖擺,但他很快剋制住了自己的同情心,來完成對信念的堅守。

陳坤說過一句話:人要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實。

他的邏輯是:我不會害你,所以你要接受我的方法。陳坤說:「我在行走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發飆也好,生氣也好,其實我是希望每個人都憋著一股倔氣,一股強大的力量,證明給我和你們自己看,沒有什麼是你們做不到的。」

「行走的力量」活動已經堅持了8年,陳坤一直在做這件事情。8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西藏、青海、甘肅,喜馬拉雅、敦煌、香格里拉,都留下了陳坤和行者們靜默行走的身影。

這8年里,陳坤變黑了,眼神變柔軟了,性格變溫和了。唯一沒變的是:始終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

有人說,陳坤是一個讓人驚喜的演員,從他身上你能看到很多爆發性的東西。他將一個全新的自己解剖開,呈現給每一個關注他的人看。

這10年,我們看著陳坤從一個男孩變成男人。他成長了,就像你我一樣,從「膽怯懦弱」變得「自信勇敢」。

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這本書里,陳坤寫道:

外在與心靈的行走,兩條生命的線索,看似毫無相交,其實彼此對應,互相影響。如果學會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靜下來,放鬆自己,與內心對話,從中獲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才是行走的真正意義。

專註腳下的路,找回內心的寧靜。不跟隨別人的速度,遵循自己的節奏,就會由累變成享受。這些年來,陳坤和自己的內心博弈,一次次揚棄過去,又一次次將內心的野獸喚醒,開啟新的嘗試和挑戰。

陳坤曾說的一段話,我在裡面看到了自己:

我希望躺到手術台上,胸被打開讓別人看。我的好,我的壞,我的異類,我的虛榮,我的自私,你們都可以拿去看。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經歷不一樣,我的怨恨,我的驕傲,我的不真實,我想要的偉大,都可以拿出來跟你們分享。

他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努力地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有一次,他和周迅去香港給徐克的太太過生日,業內很多名人都在場。席間,陳坤看到很多人由衷地表達了對徐克的尊敬,他知道,這是需要時間來積澱的。他悄悄地對站在旁邊的周迅說:「我們老了以後也要這樣。」

這些年,陳坤的身份經歷了演員、歌手、公益發起人、作家,還是設計和攝影愛好者。這一個個標籤都不曾束縛過他,相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標籤和愛好,陳坤這個人才變得更加飽滿和立體。

如今的陳坤早已不再擔心因為吃不起火鍋而幾周不見同學,更不會為了8000元學費而發愁,也不會因為賺了錢而焦慮害怕到想死,他的自信和堅毅都寫在那張充滿魔性的臉上。

陳坤說過:接受自己是一切修行的開始,自信不是簡單地渴望別人認可你,你要在自己內心深處覺得我可以。

對於陳坤這個人,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為什麼?

書單(ID:BookSelection),專職幫你篩選好書過濾爛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