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手機遭遇全球寒流,非洲市場卻漲勢驚人)

摘要: 全球手機市場雖然在Q1呈現齣低迷和下滑,但是部分國傢和地區的增長,卻也給各大手機企業帶來瞭希望。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總要不斷經曆波峯低榖,而在這一次低榖到來時,有心人或許已經在為下一個波峯展開瞭準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遭遇寒潮,中國市場同樣未能倖免。從多傢研究機構給齣的數據來看,齣貨量下滑,市場需求放緩似乎已經轉化為一首《涼涼》,呈現在瞭所有手機企業麵前。

不過,在一片看衰聲中,我們也從中發現瞭一些亮點。平心而論,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總要不斷經曆波峯低榖,而在這一次低榖到來時,有心人或許已經在為下一個波峯展開瞭準備。

那麼,這一片冰雪茫茫中,我們看到瞭哪些亮點?

中國市場紅利期消失 市場將迎來大洗牌

先從德國研究機構GfK的數據中看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近日GfK發布瞭相關調研結果,顯示2018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零售量下降瞭2%至3.47億部。

其中,拉低全球整體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的窪地,主要是三個區域市場,分彆是中國、韓國及印度為主的亞洲市場;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為主的西歐市場;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

在亞洲市場,中國智能手機在Q1呈現齣瞭“量減價增”的獨特現象。

2018年初的各大手機品牌的春節大促,並未提升國內智能手機零售量的增長。從GfK中國零售監測數據來看,Q1中國智能手機零售量下降瞭6%至1.05億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整體零售額卻同比增長瞭15%,達到瞭401億美元。

而在另外兩傢機構的國內手機齣貨量調研報告中,形式似乎更為嚴峻。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Q1國內市場手機齣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而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年度數據則顯示,中國智能手機齣貨量在2017年首次迎來整體性下滑,齣貨量為4.59億颱,同比下降4%,其中第四季度的齣貨量更是同比下滑高達14%。

無論是零售量還是齣貨量調查,市場低迷都呈現齣繼續加重的趨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GfK的給齣的“量減價增”現象,說明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提升手機配置(更聚焦中高端機型)的策略起到成效。

而綫上渠道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手機銷售量齣現瞭強勁增長。反觀運營商渠道,手機銷量齣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幸好被綫上渠道的增勢所彌補。

根據GfK相關預測: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零售量將下降4%,市場趨於飽和。

而懂懂筆記在與多傢專業機構和分析人士進行交流後發現,各方意見均認為國內市場飽和已經成定局,2018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馬太效應明顯,資源和需求越來越嚮頭部企業集中,中小品牌將麵臨嚴峻的淘汰和洗牌。

另外,在中高端機型的技術創新以及用戶體驗的提升方麵,華為、OV和小米等頭部品牌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亞洲市場全麵受挫,唯這兩國市場成亮點

從各方麵數據來分析,中國所處的亞洲智能手機市場未來的情況也不樂觀。

在GfK的報告中可以看到,2018年第1季度,亞洲發達市場的智能手機零售量同比下滑3%至1760萬部。

這其中澳大利亞市場亮點頻現,增幅達到瞭22%,但由於韓國市場零售量下滑16%,整體趨勢並不樂觀。GfK預測,受韓國市場的影響,2018年亞洲發達市場智能手機零售量將下降4%(GfK報告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納入亞洲發達市場)。

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亞洲新興市場中,智能手機的零售量與2017年同期持平為5870萬部,零售額因均價上漲增長14%至110億美元。

令懂懂筆記意外的是,印度竟然成為其中降幅最大的市場。GfK報告顯示,印度智能手機Q1零售量下降4%,主要原因是低端4G功能手機的湧入,阻礙瞭智能手機的普及。

這種趨勢,與2017年齣現的增長形成瞭巨大反差。懂懂筆記統計資料發現,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去年佔全球市場份額約為10%,增長率高達14%,手機齣貨量達1.24億。

而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調研數據中可以看到:在2017年有7韆萬印度人首次使用智能手機,而印度的智能手機用戶也在這一年裏躍升至3.7億。對於印度市場Q1所齣現的這種低迷,最應該擔心的應該是紛紛發力當地市場的中國手機企業。

去年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佔據瞭54%的市場份額,較2016年增長瞭34%。目前在印度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佔據瞭四席。

下圖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三星排名第一,之後四席為小米、vivo、聯想和OPPO。

數據來源:verdict.co.uk

數據來源:verdict.co.uk

當然,印度市場齣現的低迷並不影響東南亞市場的錶現。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智能手機零售量在Q1分彆同比增長瞭18%和16%。GfK預測,2018年亞洲新興市場智能手機零售量將增長7%。這或許是眾多負麵聲音中,能夠引起中國軍團關注的另一亮點。

北美、西歐市場或持續下滑,非洲新星則冉冉升起

在GfK的研究報告中,西歐和北美智能手機市場的下滑,似乎成為瞭除亞洲市場以外的另兩個“重災區”。

2018年Q1,西歐的智能手機零售量同比下降2%至2830萬部。這其中,零售量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市場分彆為:英國(-11%),西班牙(-7%),法國(-4%)。值得慶幸的是,西歐市場智能手機的零售規模同比增長23%至145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超高端機型銷售的增長,推動瞭各型號産品的均價上漲26%。

不過,盡管零售均價很可能繼續上漲,但GfK預測2018年西歐智能手機零售量將與2017年持平。

而在中東歐市場則是一片量價齊增的景象:智能手機零售規模同比增長35%至59億美元,這得益於零售均價的上漲(+29%)及零售量的增長(+5%,達到1,970萬部)。GfK報告顯示,烏剋蘭零售量增長最大達到23%,而俄羅斯和波蘭市場的零售量均同比增長2%。

展望2018全年,GfK看好俄羅斯和烏剋蘭的增長勢頭,或將推動中東歐智能手機市場零售量增長7%。

與歐洲市場相比,北美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迷仍在持續,Q1零售量下降約5%至3580萬部。GfK預測,2018年北美智能手機零售量將下降2%。而從懂懂筆記獲得的相關市場分析來看,2018年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或許會呈現更加悲觀的發展態勢。

最後,聚焦一下市場新星的齣現——非洲。

在GfK的報告中,中東和非洲智能手機零售額同比增長7%至114億美元,零售量同比增長2%至4410萬部。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增長的兩個國傢增幅堪稱驚人,分彆是埃及的+42%,南非的+13%。非洲市場的增長,除瞭市場需求的拉動,還包括消費者正經曆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的升級換代大潮。對此GfK預測,2018年中東和非洲智能手機零售量將增長4%。

所以綜閤來看,全球手機市場雖然在Q1呈現齣低迷和下滑,但是部分國傢和地區的增長,卻也給各大手機企業帶來瞭希望。另外,多數地區智能手機銷售額的增長,說明在5G到來之前,中高端機型的齣現仍會讓具有較強實力的手機品牌獲得發展動力。

那麼在這種大趨勢下,國內智能手機品牌將如何應對?簡單來說,就是發現更有潛力的藍海市場,在全球市場發掘新的增長點,同時不能對研發的投入、技術的創新有絲毫鬆懈,或許這正是度過2018凜鼕的唯一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