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3 玄奘  

照片來源:齊立有限公司 Cheerly Co., Ltd. ©汯呄霖電影 / 攝影 陳聖

其實以前很害怕這種抽象的東西。不管是雲門,或沒有劇情的劇場作品。直到有次雲門的演後座談,有個觀眾問林懷民,某個片段他想表達些什麼?他回答: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或許在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也是那麼突如其來的一個動念,對他們而言,也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他們說不定還想知道,這樣的表達,觸發了你些什麼?
也許,我們都太習慣標準答案。所以不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或想像,害怕我們的詮釋偏離了導演的傳達,別人就得以評量我們思想或靈魂的深度。

然而為什麼感受這件事情應該有對有錯?後來我漸漸試著放寬心去感受,然後抽象的表演有了我自己給他的靈魂,我得到什麼我想像什麼,說不定反而獨一無二。

所以我要說的,是我自己看到的玄奘。

蔡明亮的舞臺劇,一如他的電影,每個鏡頭都,很~~~~~~長~~~~~~~。李康生一睡就睡很~~~久,他的苦行也真的很長~~~途跋涉,連最後主角都下場了,燈都要暗很~~~久~~~。我今天非常無腦的選擇了一個舞臺邊的位置,一時居然忘記舞臺上那像畫一般的大白紙!坐的近無法一窺舞臺的全貌真的是殘念!但看著藝術家作畫投入的神情,也是另一種體驗。然後就在我們面前,畫家安靜的作畫著。全場凝神看著他,看著一件作品的產生,很安靜。這時我一直在想,大家都是用怎樣的想像投入在這裡面?蔡導說過,他希望看他電影的人都是三分投入,七分的自我,這讓我對他作品的容易疏離有了比較多的理解。所以我也充分的保持著自我,時不時出現彌留狀態。畫畫我覺得迷人,但當畫作結束,玄奘在用餐完後的苦行路途,真的對我而言就開始是意志力的考驗。也許我們也跟著他一同走在這遠徵的長途上,體會著他堅持的毅力,蔡導自己也說,當音樂一出現,大家應該都鬆一口氣吧!事實上他讓所有人都成為了這部戲:不是那麼舒適的座椅,冗長緩慢又空白的步調,大家也都在自我的修行中,一同成就著這趟苦行。

很喜歡第一段音樂的部分,李康生走在折疊起來的紙上,小範圍的緩慢踏步,然後隨著音樂,他的步伐,他的手勢,他的眼神,美的像是有了舞步。這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讓他無法前進,在那片迷幻的美景中流連忘返嗎?

2013.8.3 玄奘2  

照片來源:2014臺北藝術節網頁

當三個人在地上為他畫出了線條,這是給引了他方向或是幹擾?他在每個步伐審慎的考量,一步步緩緩的踏出。而被拉起的白紙,他們看似在給出難題,然而又聚精會神的配合著李康生的步伐與力道,這又是考驗或是指引?

最後李康生紮實的啃完了一塊大餅,那種乾涸的咀嚼,讓人覺得是旅途中的最後考驗,(導演說之前喫過梨子,那時是不是又比較像是甘霖的愉悅?)然後結束,他終於找到方向,於是轉身,緩緩離開。只剩下舞臺上的一個執念,直到燈漸暗。

導演說之前有場演出在廢墟,最後是舞臺上灌滿了水。好想看那一個版本,水漫入直至淹沒,一定很震撼!

然而也許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修行都不盡相同,他們在那裡得不到我們此刻的空間與氛圍,他們的靈魂也得不到屬於我自己的體驗。

總之,我今天跟著這些人在這個下午這個空間,一同經歷(表演?)了一場演出,我覺得很安靜,很美麗。

"玄奘"

2013.8.3   pm2:30 中山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