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道】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6.5%左右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彭博社今天(3月7日)給出了回答。

7日下午,彭博社接連發布兩篇文章《今年中國經濟將超過歐元區國家》、《這是中國經濟超過歐元區之年》。文章稱,預計201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約13.2萬億美元,超過19個使用歐元國家總和(12.8萬億美元)。

報道截圖

彭博社在文章開頭就指出,又有一個跡象表明,“亞洲世紀”已經到來,中國的經濟規模有望在今年超越整個歐元區。

根據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約13.2萬億美元,超過歐元區19國12.8萬億美元的總和。彭博社稱,2017年,歐元區GDP以不到2000億美元的微弱優勢領先。

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8年超越整個歐元區,注:預測用的是名義GDP,圖自鳳凰國際

新加坡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大衛·曼恩(David Mann)說到:“它會超越,並且會持續下去。這是經濟體制、基礎設施、教育和硬件設施共同作用的結果——所有這些都會對亞洲越來越有利。”

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包括日本、印度等經濟大國和菲律賓、印尼等迅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在內,亞洲的經濟總量在2016年已經超越整個美洲。而亞洲更快的平均增速將會讓這個差距越來越大。

不過,彭博社也指出,目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逐步放緩。由於其正在嘗試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從過去的低工資、高出口模式轉向更爲均衡的模式,即讓國內消費發揮更大的作用。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不僅要解決不斷增加的債務,需要向全球投資者開放金融市場,政府也需要適應迅速的人口老齡化。聯合國預計,到2030年,中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將超過60歲。

曼恩預計,到2020年之前,中國經濟應該保持以至少6%的速度增長,並在2020-2030年間保持5%至5.5%的速度。他表示,未來20年歐元區的增長率很難高於2%。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全球經濟學家Aditya Bhave援引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麥迪遜(Maddison)項目編制的數據稱,雖然長時段的經濟數據比較很難準確,但根據估算,中國經濟規模在19世紀中葉之前是高於西歐的。

曼恩說,中國的上升軌跡將幫助全球經濟重返歷史大部分時間持續的狀態,過去150年西方經濟超過東方的局面只是特例。

“中國快速復興具有很大的影響, 別忘了它曾是19世紀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駐新加坡新興市場經濟主管蘇博文(Rob Subbaraman)說。

蘇博文表示,“中國對全球金融市場和商品的影響不能再被忽略。但它的經濟規模也加劇了貿易和投資的競爭,進而導致國際外交趨於緊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