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約5歲的小恩和兩個哥哥,平時就都靠爸爸當臨時工的收入,勉強過生活。但肩負全家經濟重擔的父親,還要照顧住在安養機構的阿嬤,每月家中基本開銷至少要6萬元,才能讓小恩一家人能喫飽,但臨時工的收入相當微薄且不穩定。

 

只要遇到強勁的東北季風,爸爸就只能待在家中,無法上工的日子,只能盼著強風減弱的一天。小恩一家賴以維生的收入,最終仍是要面對「看老天爺喫飯」的考驗;然而每年冬季,對小恩與哥哥們來說,就是一場取暖的戰爭,每晚睡覺要搶被子,纔不會受寒。

 

像小恩這樣的貧困家庭,如何協助「喫不飽、穿不暖」問題,向來是澎湖家扶中心關注的重點,像小恩一家雖然已開始接受家扶中心協助,才能穩定生活品質、安心就學,但澎湖家扶中心主任蕭舜鴻受訪時坦言,「這樣的家庭在澎湖其實為數不少。」

 

觀光季纔有就業機會 「季節性失業」讓貧困家庭難以翻身

 

由於每年九月起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刻,對於擁有90多個豐富島嶼觀光資源的澎湖來說,就是宣告觀光人潮的消退。

 

蕭舜鴻表示,澎湖當地許多貧困家庭面臨最現實的問題是,收入普遍集中在每年四到九月,且工作型態是高工時、低薪資,因此只要冬季來臨,這些貧困家庭就會陷入收入銳減的困境,加上沒有錢買禦寒衣物與冬被,而這樣的家庭在澎湖島上卻高達346戶。

 

為了讓每個貧困家庭都能有個溫暖的冬天,澎湖家扶中心長達二十多年協助「寒冬送暖」;然而這二十幾年來,社工們觀察到,因人口嚴重老化、青壯人口外移和少子化的影響,迫使近年來已有三所小學遭到裁撤,更加衝擊原本教育資源缺乏的澎湖貧童們。

 

不讓教育也貧困 這個社福團體還自籌貧童獎學金

 

「以七美鄉為例,高達七成都是新住民子女」蕭舜鴻提到,七美鄉可說是「離島中的離島」,不僅搭船要花費至少兩個小時,若要讓孩子們持續升學相當不便;先前社工上島家訪時,時常遇到強風驟襲、船班停駛,只能困在島上,讓他們更加感受到偏鄉的不便;但孩子的學習不等人,他們為了持續關注孩童成長,先後成立課輔班、壘球隊、舞蹈班等服務,同時還祭出「獎助學金」,鼓勵貧困孩童能持續升學。

 

「我們相信只有教育才能翻轉貧困」這句話正是澎湖家扶中心,儘管每年虧損、也要硬著頭做下去的原因。據澎湖家扶中心內部統計,每年獎助學金至少會支出250萬,鼓勵每年至少30位貧童升學。蕭舜鴻開心表示,有位長年領取獎學金的學童,近幾年還考上臺大,讓所有接到放榜消息的社工們,興奮地「差點沒跳起來」。因此蕭舜鴻認為,儘管位處於離島的貧童,難以擁有充分的教育資源,但他們的努力都是希望為了讓這些孩童,能有自信、快樂的成長,更是擁有翻轉貧窮的機會。


詳細訊息請見澎湖家扶中心網站:https://www.ccf.org.tw/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