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最容易讓你上當的投資陷阱?【伍治堅】 新聞 第1張

本文要點: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上當?投資中,為什麼我們容易相信“獨家內幕”?為什麼一不小心就買中雷股一夜回到解放前?本文嚴肅地跟大家捋捋這背後的心理邏輯。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是全球知名的說服術研究權威。在他的暢銷書《影響力》中,總結了六大原則:

1)互惠原則。

2)權威原則。

3)一致性原則。

4)稀缺原則。

5)喜歡原則。

6)從眾原則。

這六點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有些人總是容易上當受騙。在實際生活和人際交往中,這些原則也被無數的實踐反覆證實。

比如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有以恩報恩的習慣。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記住對自己好的人,不要做忘恩負義的白眼狼。這是互惠原則的體現。

權威原則也是古今中外屢試不爽的說服術之一。我記得十幾年前有一個高露潔的牙膏廣告,搬出了“全國牙防專家”的權威,反覆強調用他們的牙膏,能夠消滅口中99%的細菌。後來才知道只要是牙膏,都有這個功效。可見,請幾個老教授和資深專家來站臺,往往能提高產品的說服力。

另外四個原則,對於提高說服力也都有很強的效果。對此感興趣的朋友,有空可以去讀一下西奧迪尼的原著。

最能影響投資的三大原則

在金融投資中,對投資者的決定行為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值得我們關注思考的是下面這三條:

1)一致性原則。

2)稀缺原則。

3)從眾原則。

在投資中,一致性原則體現在我們對於自己的投資觀點的堅持。舉例來說,假設你看好茅臺,並且買了一些茅臺的股票,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你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各種理由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如果茅臺漲了,你會慶祝自己選中了一支好股票,到處跟人炫耀自己是股神。如果茅臺跌了,你會安慰自己,眾人皆醉我獨醒,茅臺是支被大家忽略的潛力股,現在價格低了,更應該買入。橫看豎看,總能找到支持自己買茅臺的理由,好始終保持自己投資意見的一致性和正確性。

稀缺原則,指的是我們對於“內幕消息”都非常感興趣。因為大家都接受這麼一個假定:如果是一個只有很少人知道的小道消息(稀缺信息),那麼我們很可能可以從中發一筆橫財。因此,基於小道消息的投資機會,對大多數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兩個我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的一個發小老李。老李是一家國際知名消費品集團的區域經理,每年大約有大幾十萬的收入。太太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平時比較閑,薪水也不少,屬於典型的中產之家,生活過得比較愜意。

但老李一直不甘寂寞,認為自己該成就一番大事業。從2009年左右開始,他就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股票,成為了股市中的老司機。剛開始玩得不大,最多一百多萬那種。到了2015年,老李的一個多年好友告訴他自己認識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叫他大膽吃進他們公司的股票。老李一開始有些半信半疑,只買了幾十萬。沒想到當年該股票連續來了十幾個漲停板。看着自己賬戶裏的餘額節節攀升,老李坐不住了,於是加槓桿通過場外融資繼續加倉。算上槓桿,其賬戶中股票市值一度達到1500多萬。那一年我們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老李說的話題只有股票。他經常說:“兄弟啊,你早一點聽我的,多買點這支股票,早就財務自由啦!”

第二個案例,是一家央企的中層管理人員馮哥。我跟馮哥認識時間不長。馮哥在北京的一個央企工作,每次和馮哥見面,都能聽他吹一些皇城根下的流言蜚語。比如哪個部長以前怎麼起家的,哪個領導人的家裡有什麼事。去年(2018年)有一次,我和馮哥一起吃火鍋,席間講起他的炒股經歷。馮哥嘆口氣:“今年比較背,光在一隻股票上就損了70多萬。”我問馮哥:”你平時不是消息很靈通麼?怎麼這次栽這麼大?“馮哥:”別提了。就是栽在消息上。其實消息是挺準的,公司確實重組了。但是市場環境不好,都在跌。我們買的也沒能倖免。“

”消息是準的,但還是虧了“,這話聽起來就讓人啞然失笑。

這些真實的案例,都告訴我們一個重要道理:稀缺原則,對很多投資者都非常管用。大家熱衷於追求小道消息,並期望從中發橫財。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在”稀缺消息“上吃了大虧。

最後講講從眾原則。

很多時候,我們做出投資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做了多少功課和分析,而是看到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這麼做了,也就依葫蘆畫瓢,人雲亦雲。

對於很多股民來說,炒股是一種帶有社交屬性的投資行為。他們去炒股不是因為自己對股票有多少研究,或者能從股市中賺多少錢,而是因為別人也在炒。別人做,我也做,就這麼簡單。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單位裏擡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或者相識多年的同學好友,告訴你他在茅臺上賺了20萬,你有什麼反應?是不是心癢癢的,也想去買一點?

在一個充滿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從眾是一種短平快的生存手段。大部分散戶股民,讓他去對一家上市公司做系統的盡職調查,顯然有些勉為其難。無論是專業知識,數據信息,或者專注力,散戶都很難勝任投資調查的工作。看到很多人在談論那隻股票,價格在快速上漲,那我也跟進買一點。如果大家都拋售,價格下跌,那我也趕緊出來。趕在別人買進前買,別人拋售前賣,賺的就是中間那一段。

如果一個市場中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從眾者,那麼這個市場的動量慣性就比較強,更容易在上漲時瘋漲,爛股票賣黃金價;在下跌時猛跌,好股票都跌到白菜價。A股07年08年和15年16年的過山車行情,恰恰就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最近發生的真實例子,可以更好地說明其中的道理。

幾個月前,一位好朋友打電話聯系我,讓我給他出出主意。他是一家清潔能源公司的高管,年薪百萬以上。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公司的董事長,當時投了一個項目。該項目是一個高科技產業,被很多人看好。國內私募界的大佬,比如紅S資本的沈大佬,高L資本的張大佬都投了。董事長對我朋友說,你們幾個高管,如果想投的話,也可以讓你們參一腳。每個人的最低投資額為20萬美元。這個投資機會對外已經關閉了,只對內部的高管成員開放。

朋友問我:“我該不該投?”

我問他:“這個項目大概多少年上市,在哪裡上市?”

朋友:“不清楚在哪裡上市,據說5年內會上IPO。”

我:“有看過財報麼?項目財務狀況如何?未來預期?”

朋友:“還沒有盈利。財務數據少的可憐,但是目前估值很高,接近50億人民幣。”

我:“那你怎麼對這個項目進行估值?”

朋友:“無法估值,主要就是大佬說了算,大佬吃肉我們喝湯。”

我:“投資條款?比如費用,鎖定期,GP/LP的權利義務?”

朋友:“費用多少不清楚,資金最少要鎖定5年。”

我:“完美條件下,從項目中可以賺到多少錢?最差情況虧多少?”

朋友:“我還真沒好好想過。好的情況下可能漲10倍,壞的情況麼,血本無歸。”

我:“這種投資機會,看起來就像買彩票,你為啥還要去投?20萬美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朋友:“這項目萬一真成了,我如果沒有投,那不是錯過了一筆橫財?而且那幾個私募界的大佬也都投了,我相信他們的判斷。”

這個案例,體現了我在上文中提到的三個原則:

1)一致性原則:董事長在好幾年前開始,就看好那個高科技行業。先是買了一些相關的股票,後來嫌不過癮,擼起袖子自己幹。當然,到最後董事長的眼光是否準,這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從投資的熱情和幹勁來看,董事長對於該行業的鐘愛是無疑的。

2)稀缺原則:朋友得到的投資機會,是董事長透露的”小道消息“,僅限於高管投資,具有非常高的稀缺性。像這樣充滿神祕感的投資機會,對很多人有極大的誘惑。

3)從眾原則:董事長投了,私募基金的幾個大佬都投了,其他高管也投了,在這種氛圍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從眾壓力的影響,做出不一定理性的投資決策。

問題在於,我朋友對項目的財務數據一無所知,對那個行業也不甚熟悉,估值和風險評估自然無從談起。投資的條款和費用一問三不知,支持其投資的主要理由就是“大佬也投了”,以及“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這樣的“投資”,其實就是閉着眼睛搏一把。運氣好,搏中了的話,可能20萬變200萬(要等到公司上市之後)。但是運氣不好,沒有搏中的話,可能血本無歸。

一致性原則,稀缺原則和從眾原則,對我們每個個人投資者,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值得我們好好思考這背後的心理學邏輯,並加以運用。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哪些最容易讓你上當的投資陷阱?【伍治堅】 新聞 第2張

參考資料:

羅伯特·西奧迪尼, 《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