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在出行這個大賽道里,摩托車這個細分領域是個有意思的存在,不同於中國和日本的單車,印度摩托車的普及程度相當高,就算沒有去過印度也一定見過印度閱兵式上吸引全球目光的摩托車特技表演,還有印度人疊羅漢般一路開掛的摩托車出行。所以將摩托車稱為國民出行工具也毫不誇張。

不同的交通工具會直接改變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

如一百多年之前,美國原來是準備發展像紐約、芝加哥那樣的高樓林立、鋼鐵森林式,以公共交通(如地鐵)為主的城市化的,可被福特汽車所打斷。

福特發明瞭生產線,大幅降低了汽車的製造成本。福特在生產出汽車的同時,還生產出了自己的消費者,福特讓美國普通百姓也都能擁有自己汽車的夢想,創造出了美國幾代的中產階級。

於此同時,汽車促進了美國公路網的發展、促進了以洛杉磯為典型的攤大餅式的美國城市郊區化,阻斷了城市內公共交通的發展,美國成了 「車輪上的國家」。

就在印度成了摩托車上的國家的同時,中國試圖擺脫單車上的國家,也成為美國那樣「車輪上的國家」,但這又和中國城市都市化產生了矛盾……

再回到問題本身,由於印度是摩托車大國,那麼鍾情於摩托車雜技自然是順理成章的,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印度人過於自信的程度已登峯造極,原本落後的國度,卻勒緊了褲腰帶省喫儉用購買武器裝備。

勞苦大眾過著極度貧寒的日子,沒有好的教育,更沒有各種保障性質的設施。廁所問題這在非洲都很重視,但在印度卻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甚至在國家層面都要求大小便如廁,並大力發展興建廁所,但收效甚微。

雜耍在一個精神文明極度匱乏的國度可以說是人們信奉的絕技,摩托雜耍在印度民眾眼裡那是技能高超的表現,就像是神燈裏鑽出的妖怪給你一片樹葉說,「拿著,誰也看不到你」一樣,信奉了,也就成為了戰鬥力強悍的表現。


印度是個多山地的國家,山地面積佔總國土面積的1/4,摩托這種機動化部隊,相比大型軍用器械在山地作戰,運兵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印度在實際戰爭中,一個摩托可以承載十幾二十個人,實際作戰肯定不會這麼誇張,但運載兩三人還是沒問題的。他們平時是把它當成工具,戰爭時當武器裝備。

如果再次爆發中印戰爭,中國再一次越過國境對印作戰,就不會像1962年那樣勢如破竹了。因為現代戰爭同時依靠步兵,這個時候摩托車的用途就突顯出來了。

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例子足夠說明瞭,對印度這樣一個國土面積超大的國家來說,如此高機動性的運兵,連美國那樣夜郎自大的國家也不敢小瞧印度的摩托車運兵。


他們在告訴世人,他們也會雜技


不為什麼,從他們原宗祖國英國那來的……


我倒是覺得沒有什麼好笑的。

可能是和印度人的文化有關。大家都知道,印度的電影,動不動就載歌載舞。這就是人家的文化特色。

說起電影,雖然我們gdp是人家的5倍,但電影卻不如人家。。。至少我個人認為。國產電影還得好好努力。


想起了那個笑話:印度兩輛摩托車相撞,死傷約一百人。


不得不佩服印度的平衡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