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知名美術教育專家、中央美術學院鄭勤硯副教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8中國美術教育行業峯會公益美術主會場,爲在場2300餘名觀衆帶來了精彩的演講《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

作爲主會場第一位出場的主題演講重磅嘉賓,鄭勤硯教授引人入勝、洗練洞達的演講、極具磁性和激情的聲音以及打動人心的溫暖話語、直抵人心的演講內涵充滿了魅力和感召力,現場2300餘名觀衆被深深吸引,現場不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

鄭勤硯教授的演講提到兩個關鍵詞:核心、平衡,圍繞這兩個核心詞,以問題爲導入,層層深入剖析,展開了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發現之旅。未來是什麼樣的?我們每一天都在去往未來的路上,未來很遠,未來如此之近。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探索。美術教育對人類發展有着何等價值?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該如何準備?鄭勤硯教授提出,第一,核心(core)。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應確立美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價值,美術學科應成爲學科教育的核心之一。

鄭勤硯教授講道:51年前,即1967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建立了《零點項目》(Zero Project),這個項目影響深遠,直接影響到美國整體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零”意味着從頭開始,爲什麼要以“零”命名?向來以科技領先聞名的美國,爲何會用“零” 表示對藝術教育認識的空白?

1957年11月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衛星,開始了人類星際發展的歷史。美國大喫一驚,奮起直追,但還是落後了83天。大家都知道,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是1949年試驗成功的,整整落後美國4年。50年代在空間技術的競爭中,爲了搶先把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美國一直認爲自己是20世紀科學技術的超級大國,一下大傷面子。經過認真調查和反省,一些教育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美國的科學教育是先進的,但藝術教育是落後的。 也即兩國科技人員不同文化藝術素質直接導致了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後。

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藝術音樂達到了輝煌燦爛的頂峯。如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契訶夫、普希金、萊 蒙托夫等一大批不朽的偉大作家、詩人,音樂家有柴柯夫斯基、格林卡等,美術家有列賓、蘇裏 柯夫、別洛夫等,《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意外的歸來》、《伊凡雷帝殺子》、《三套車》對剝削社會中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描寫和對不平等社會制度的控訴和批判,給人的震撼是深刻的。

文學、音樂、美術三個方面,美國都不如俄羅斯。除了德萊塞和傑克·倫敦等少數作家外,這一時期在美國的著名音樂家有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但一查家譜全來自俄羅斯。這些文化藝術背景決定了俄國人的藝術素質超過了美國人,但這是否會導致美國科學技術的落後呢?這些差距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對於空間技術的競爭到底有哪些間接的作用?這是《零點項目》所要研究的問題。

美國在《零點項目》幾十年來投入了上億美元,各專業的專家學者超過了百名,在哈佛大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一個課題組,他們在100多個公立和私立的學校做實驗,有的從幼兒園起連續進行20年的追蹤對比,出版了幾十本專著,上千篇論文。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美國教育的影響特別大,以致於美國國會1994年3月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將藝術與數學、歷史、語言、自然科學並列爲基礎教育核心學科,即相當我們中學的主科或大學的必修課程,這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零點項目》的現任執行主席霍華德·加德納還提出了認知上的一個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者加德納教授認爲人類至少具有七八種以上智能。一是數理邏輯分析智能;二是語言技巧智能;三是音樂智能;四是身體運動智能;五是空間位置智能;六是人際關係智能;認識他人的能力特別強,這樣的人適合做領導。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七種智能,最大限度發揮他的潛能。

20世紀初,現代腦科學的發展讓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大腦是左右兩個相互分離的半球且左右腦的分工不同。左腦擁有語言中樞,主要支配語言、邏輯、數學符號、公式、書寫等抽象思維和記憶的活動。右腦主要負責事物的形象、音樂、繪圖、空間位置形態等形象材料的思維和記憶。

鄭勤硯教授提到,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正在和廣外、中科院做一項關於中國書法的腦成像測試研究,以期通過科學研究探討和發現中國書法對人類大腦構建的獨特貢獻。科學和藝術的共通之處是人類的創造力,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會合。”李政道認爲下一個世紀就是兩者會合的頂峯。

當鄭勤硯教授問:親愛的美術教師們、校長們,美術學科必須成爲學科教育的核心之一,大家有信心嗎?臺下的觀衆們大聲呼應道:“有信心”。你能感受到觀衆發自內心的熱情和激動。

當鄭勤硯教授談到第二個關鍵詞平衡的時候,動情地說,平衡(balance), 是藝術、態度、智慧、哲學、境界。“天道自衡”,包括物質觀、時空觀、質能觀、宇宙觀、平衡觀、智慧觀。

藝術教育讓我們思考平衡的意義,找到一種內在的平衡。藝術描繪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宇宙的關係,藝術教育讓我們去發現平衡,找尋平衡的意義,探索人究竟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終極命題。作爲地球上億歷程中的其中一種動物,人類近兩百年對地球的改造是空前的。

一些“偉大的”建築師建造了很多“偉大的”建築,他們宏偉壯觀、金碧輝煌,但有一位 80後的建築博士畢業回到中國,流浪於各大藝術院校後做了一項跟蹤調查,教導學生們成爲每時每刻觀察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的建築師,並得到了最樸素的感悟: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書。

他的學生跟蹤一位被城管追並沒收財產的賣冰糖葫蘆的阿姨,學生把自己變成一個設計師,爲她設計了一個“變形金剛”。這個變形金剛可以變成一個廁所、賣花的小攤、賣衣服的小店,不僅只是賣冰糖葫蘆,在不同的地點它有不同的變法。藝術家思考着如何讓這些平凡的、弱勢的人們,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墨爾本SueAnne教授接受墨爾本市的資助,爲流浪者提供一些新的設施。她在收容流浪者的體育館裏給所有流浪者發了一個放着GPS定位的枕頭,這個流浪者一週內移動的軌跡幫助她找到他們的路徑,去體會哪一些地方設施需要更新,或者哪一些地方空間需要更新,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筆錢用在了改善流浪者的生活上面。

藝術可以讓我們關注到社會更深層面的東西,讓我們不僅根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同時思考全球化語境中人類作爲共同體的命運。習主席說:什麼是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藝術正是充分表達這些精神的利器。

最後,鄭勤硯教授說,世界是一個整體,藝術家們和藝術教育不僅關注我們的現在,同時關注人類的未來。在霍金去世前的近幾年中,他最關注的話題就是:離開地球和警惕人工智能。人類在利用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爲自己設下了最大的陷阱。未來究竟有多遠,必需賴於藝術的態度和智慧。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強調美術教育作爲教育的核心之一;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關注社會的進步和平衡之道;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有關乎你,有關乎我;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就在你我手中。

演講在觀衆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留給2000餘名觀衆深深的思考。

本次中國美術教育行業峯會以“公益美術”爲主題,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傳奇藝術公益基金擔任公益支持單位,由尚讀·中國、美術圈、研學院、尚學院、完美教學聯合主辦,聚集了民辦美術教育機構1500家以上、中學美術教育機構500家以上、少兒美術教育機構300家以上、美術教育服務機構100家以上,分別針對校長及美術老師的發展需求,通過主題演講、學術論壇等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分享,共同進步成長。共同關注社會弱勢羣體,讓“美育之光”照耀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鄭勤硯,知名美術教育專家,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教育學博士。中國美術家、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委員。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藝術學院訪問學者。2010年創辦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現爲工作室負責人,爲北京市教委“高等院校參與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項目”創意美術實驗課程學術主持,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國內外少兒繪畫大賽評審專家。

鄭勤硯在中國美術教育史研究領域貢獻卓著,其著作《中國美術教育史略》《中國傳統美術教育思想》爲美術教育研究領域重要的填補空白之作。她在少兒美術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成果頗豐,以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爲實踐基地,創造研發出中國特色國際K12美術課程體系及教程,並提出以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爲核心的美術教育理論。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著有:《中國傳統美術教育思想》《中國美術教育史略》《林風眠畫傳》《以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爲核心的美術教育》《快樂美術課堂》(3冊)《中央美術學院少兒美術實驗課程》(1—6冊)《寫給大家的美術課》《夏加爾與〈我和村莊〉》《鄭勤硯書畫藝術》《鄭勤硯書法集》《鄭勤硯山水畫集》等。譯著有:《走進藝術》(4冊)《達•芬奇筆記》《365個藝術創意》等,主編國家教育部規劃編寫的教科書《普通高級中學美術——篆刻》,高等院校專業教材《動畫概論》《經典動畫導讀》等,主持編寫《美術鑑賞》《書法鑑賞》,主編並主持翻譯150餘冊廣受歡迎的繪本及國內外少兒藝術教育讀物。在國內外做過上百場講座及師資培訓講座。組織策劃了多屆“童畫視界——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優秀作品全球巡展,在少兒美術教育研究領域享有盛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