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副總裁曾經說過: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做相同的事,工作起來很無力。

同樣的事物,同樣的崗位,不同的時期內容與方向都會改變。舉個簡單的例子:

  • 過去,公關負責辦活動,記者會、新品發布會等。
  • 現在,要做消費者間的口碑傳播,讓消費者覺得品牌可信。

兩者雖然是同樣的崗位,但是所需的能力和要做的事情已經變得不同了。

如果一直用同樣的思維來面對自己的工作,而無法跟上外面世界的變化,很容易就被世界拋棄。

同樣做UI設計,5年前都是以Photoshop設計和製作為主。現在呢?已經出現了三足鼎立的現象,現在國外流行以Sketch、Adobe XD、Figma這三款軟體為主。

未來發展會變快,嘗試使用數字工具來做事,更有利於讓自己繼續前進。


UI/UX工具發展趨勢

「易用性第一,體驗性第二。」

2018年是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到易用性的一年,設計不斷適應著用戶的新需求,雖然我們不大可能預測太遠的未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對UI/UX的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基本的猜測。

原來單純以設計用戶界面為生的設計師,將會在職責上有所變化。

近期,一位來自谷歌的設計師爆出了一個很驚人的結論,在美國矽谷單純的UI設計師越來越少了。如果一個視覺設計師不懂產品,不懂交互設計,不懂用戶體驗設計,基本上就沒有出路了。

這從側面也印證了一點,視覺、原型和交互可能纔是UI的真正發展方向和最終形態。

今天我們來探討2018年影響用戶體驗設計領域走向的重要因素。

簡單來說,如上圖所述,新一代設計工具應該滿足三個特點:

  • Design:高保真設計
  • Phototype:低保真原型
  • Handoff:交互流程

更有大膽預測,到2019年,這部分的工作會被機器人(Ai)替代。

更有大膽預測,到2019年,這部分的工作會被機器人替代這個流程裏大部分的工作。

矽谷設計師用什麼工具?

看了很多來自矽谷設計師分享的文章,他們的職責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用視覺傳達的方式使用戶有更好的產品體驗。很多UX設計師或UX研究員(UX researcher)都具有心理學、統計學的背景,他們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來規劃出一套更好的界面框架。

所以他們需要三合一的策略,即將原型、高保真設計以及交互流程組合成統一的流程。

如果說具體到什麼工具?大致現在流行軟體如下。

  • Figma :協同交互設計工具
  • Adobe XD:PHOTOSHOP家的輕量級界面設計工具
  • Zeplin:界面交付工具
  • Stage & Gallery:基於安卓Material的設計工具
  • Sketch:界面設計師常用工具
  • Framer:形成帶有代碼特性的工具
  • ProtoPie:快速生成交互&原型的工具

中國設計師用什麼工具?

國內的設計環境,特別是專業團隊,用的工具,和矽谷並沒有多大的差異。但是不同之處在於,由於環境的差異,大部分新入門的朋友,還是以Photoshop入門為主。

其實真正的UI設計,涉及的軟體都比較龐雜。基本下面這幅圖已經涵蓋現階段能使用的大部分UI/UX工具。

Great for static wireframes:創建線框原型工具

Ideal for click-through prototypes:創建設計視覺稿工具Interaction and hi-fi tools:交互&高保真效果工具

具體可以查看:prototypr.io/prototypin

未來用什麼工具?

未來機器人AI會搶走你的工作嗎?

相信很多人對上面的問題都有所擔心。怎麼判斷未來這個職位會不會消失呢?

有個網站,能查出崗位未來的需求量。

打開網站後,輸入要查找的職業名稱(英文),比如說cashier(收銀員), 網站會顯示,有97%機率可能在未來被機器人取代。

每個關鍵字底下會有說明,為什麼這個職業未來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輸入以下網址查詢:willrobotstakemyjob.com

cashier:收銀員

Interior Designers:交互設計師

看到這裡,恭喜各位設計師,暫時你們還是相對安全。

下一代設計工具是什麼?

做設計這一行,需要幹到老學到老,姑且不提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體的持續更新,新軟體層出不窮的出現。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知識是需要重新學習和掌握。

留意設計新聞的同學可能注意到,中國時間7月20日,簡體中文版Adobe XD CC正式來到我們身邊。

簡單來說對比其他工具,它的特點:

  • 完全免費提供
  • 兼容Windows和Mac
  • Adobe爸爸全力支持它的發展

瞭解這麼多,我特意結合UI設計工作中常用的工作習慣,輸出簡體中文版Adobe XD CC 的使用技巧,掌握這些技巧後,工作也會變得更加輕鬆。

現代流程的應用設計流程

原型草圖——視覺界面——交互流程——設計分享——協同反饋——重複

標準的UI設計過程或多或少都是這樣。以往,我們可能需要不同的軟體協作才能完成這樣的流程,譬如設計工具(Sketch,Photoshop,Illustrator),協同工具、交互工具和反饋工具等。

新一代的界面設計工具,都是將這些功能集合到同一個應用中實現。因為恰逢簡體中文版Adobe XD CC發布,我們看看這個版本有沒有完全跑通這套流程。一個軟體能集中這套流程,就已經是相當大的優勢了。

下載免費使用地址:

下載免費的 Adobe XD CC | UX/UI 設計、協作工具

軟體在啟動界面就有教程入口。跟著教程做一遍大概需要十分鐘時間,就能基本瞭解操作流程。

設計和交互模塊基本都能在下圖頂部標籤找到,即設計為視覺稿設定,原型為交互稿設定。

整體來說入手難度不大,有良好的入門指引。我基本操作了15分鐘,基本完成一個界面的設計和交互流程。


如果你還在猶豫,值不值得花時間學習,不妨看看我發的XD黑科技技巧,或許你會對它如何提高效率,幫助你更快更好完成設計有更清楚得認識。效率就是生命,我從來不拒絕能偷懶且提高速度的方法。

快速複製&粘貼樣式

有時候,頻繁的調整是每個設計師的必修課。往往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將A的樣式複製給B,或者反過來操作。

現在,你只需點擊【複製命令】,再點擊【粘貼樣式命令】即可。當然,你可以根據快捷鍵快速實現相同的效果。

快捷操作:

複製 MacOS:?+C Win:Ctrl+C

粘貼外觀/交互 MacOS:?+?+V Win:Ctrl+Alt+V

極速生成相同的元素

我覺得這是XD最重要的功能【重複網格】,只需要3秒,就能快速生成一堆相似的模塊。

具體操作很簡單,選擇一個或多個對象,點擊重複網格。神奇的事情出現了,你會看到那個對象的x軸和y軸可以自由調節。一拉一拖,就能生成相同的元素,就這麼簡單。

快捷操作:

點擊重複網格 MacOS:?+R Win:Ctrl R

滑鼠拖拽邊框

原來我們的工作流程都是需要一個個複製元素,效率實在有點低。這項操作,能夠使我們的效率有著極大的提升。如果每個元素都能快速的增加或減少數量,那我們就有更多時間處理別的問題。

原來你只能出一版的設計,現在能出3-4版,這不是顯得我們更為高效麼?

快速生成小控制項

控制項是每個界面設計師需要常常面對的東西。譬如圖片輪換的小按鈕,一個為當前高亮狀態,其他為置灰狀態。

以往,我特別討厭做這個,因為操作起來很機械,即繪製好高亮和非高亮狀態,複製,排列,對齊,調整好位置。雖然都是瑣碎的動作,但是當要創建多種控制項時,難免讓人很麻木。

現在,利用上面說的重複網格,就能做到類似的效果,且創建速度很快,修改調整也很快。

快速填充真實數據

這樣的數據結構看起來十分的蒼白。如果是以往的工作方式,需要做到真實的效果,要一個個找圖和文字,那樣效率實在太低了。

怎麼辦?在其他軟體裏能通過插件快速實現填充。在XD裏,不用通過插件就能快速填充了。

現在這樣的填充方式主要有三類:

  • 簡易關鍵字填充內容(中文版暫時缺失)
  • 從網路直接添加(中文版暫時缺失)
  • 從文件添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文件拖拽填充內容

將文本文件(.txt)拖放到重複網格中的元素上,既能快速批量替換一大批的文字。唯一可惜,前期你需要整理收集常用的關鍵字列表,譬如標題、姓名、年齡、摘要等數據。

快速將元素放到想要的位置

基本每個設計師,除了保存命令外,最常用的命令就是複製/粘貼。之前的操作裏,有個明顯的缺陷是,複製時,我想新創建的元素在所有元素的最上方。這基本很難通過一個命令解決。

現在,Adobe XD有個方法能令我們快速實現將元素放到想要的位置。

1、同一層級複製

快捷操作:

點擊重複命令 MacOS:?+D Win:Ctrl+D

按住alt+滑鼠拖拽

2、複製到所有元素最上層級

快捷操作:

點擊複製命令 MacOS:?+C Win:Ctrl+C

點擊粘貼命令 MacOS:?+V Win:Ctrl+V

快速生成不同的網格系統

柵格系統英文為「grid systems」,也有人翻譯為「網格系統」,運用固定的格子設計版面佈局,其風格工整簡潔,在二戰後大受歡迎,已成為今日出版物設計的主流風格之一。

在整個設計領域,網格系統的作用很重要。特別對於新手設計師,能幫助其快速創建出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設計。

在XD中,你只需要選擇畫板。點擊右側網格菜單【版面】,即能開啟這個重要的功能。

快捷操作:

柵格 MacOS:?+?+』 Win:Ctrl Shift

網格 MacOS:?+』 Win:Ctrl

快速複製和遮罩圖片

圖片遮罩,是一個很常用的功能。以往用Adobe的相關軟體做類似的操作,效率比較慢。

比較驚喜的是,現在只要將圖像直接拖放到XD中對應的圖形裏,就能完成遮罩填充了。在任何形狀裏都能完成這樣的操作,明顯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而且它是非一次性操作,雙擊圖層,還能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快速導出不同的元素

界面設計跟平面設計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需要給不同的設備輸出不同尺寸的設計。如果你給每一個尺寸都做一個設計的話,那工作量就會顯得非常龐大。

這時候,如果有工具能直接在一個操作裏輸出不同尺寸的素材就顯得很棒了。

  • 能導出web格式。
  • 能導出ios格式素材,1x、2x和3x版本。
  • 能導出Android格式素材,ldpi、mdpi、hdpi 、xhdpi、xxhdpi、xxxhdpi版本。

總結:簡體中文版Adobe XD CC,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恰逢簡體中文版Adobe XD CC發布,相對於英文版,它顯得還不是那麼完美。不過它已經提供一種加快工作思路,以及一些優秀的功能。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瞭解,這款新發布的工具。

免費下載使用地址:

adobe.com/cn/products/x

我相信以Adobe的背景,這款工具會變得越來越完美。後續簡體中文版的更新,官網介紹可以到其公眾號查看最新的教程和更新內容說明。

圖片摘自於Adobe官方公眾號號

簡單來說對比其他工具,它的特點:

  • 完全免費應用提供給我們
  • 可以在Windows 和 Mac 上安裝
  • 擁有很多獨家的功能,特別是重複網格系統

相關資源:

[1] 、20 Free Adobe XD UI Kits for Web & Mobile App Designers20 Free Adobe XD UI Kits for Web & Mobile App Designers[2]、Adobe XD — 30 Tips & Tricks you wish you』d known earlier!Adobe XD — 30 Tips & Tricks you wish you』d known earlier![3]、Adobe XD: Designing with Real DataAdobe XD: Designing with Real Data – Anirudh Sasikumar – Mediu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