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一個班的學生全被美國名校錄取

  如果要用現在媒體最喜歡的字眼來報道這件新聞,那麼標題的前三個字一定是“厲害了”!

  確實“厲害了”,就在中國其他孩子還在爲高考奮戰的時候,在中國廣州某實驗學校的一個班級,全部15名學生已經拿到了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這件事被著名媒體《南方週末》所報道,報道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優秀,而且還是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比如有一位男生,同時收到了美國5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他除了學習成績好之外,還經常在課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比如自己動手做了一臺礦石收音機。

  另一位女生,更是多才多藝,不僅收到了康奈爾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績優異,並且很早就是女子籃球隊的隊長,參加了許多課外社團活動,比如動漫社、科技工程社和動物保護社團,還利用自己的知識與團隊成員一起創造了“手語語音轉換儀”。

  和中國其他高三的學生不同,這裏的學生們彷彿沒有被高考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似乎對於美國大學的邀請早就胸有成竹,他們除了成績優異,更多了一份同齡人沒有的輕鬆心態。

  這個班級究竟有什麼不同?從這個班級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叫做AP新哲班,屬於廣東省實驗中學的國際高中。這個班級的學生所學的課程,與普通的中國中學不太一樣,對接的是美國學校的課程,他們的教學語言甚至都是英語爲主。

  可以這麼說,把孩子送進這個班級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孩子參加中國的高考,而是奔着申請美國大學去的。

  耶魯大學

  02

  18萬一年,美式教育

  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上這樣的學校,肯定很貴吧?其實光從學費上來說,對於中國的中產家庭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性價比擺在那裏。

  這所學校官網上的招生簡介裏,有詳細列出教學特色和費用情況。

  學費:每年人民幣16.8萬;

  住宿費:人民幣陸佰伍拾元整( 650.00)/學期;

  教材費:人民幣肆仟元整( 4,000.00)/三年制,高三畢業時覈算,多退少補。

  算下來一年費用大約18萬人民幣,相比普通的中國高中是貴了點,但人家貴有貴的道理。來看看這裏的孩子都學習什麼課程吧。

  所謂的AP,是英文Advanced Placement的縮寫,是指美國大學額先修課程。這裏一共給學生們提供了20多門先修課程,所以這裏的學生對於美國大學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早就清楚得很,過去留學後課程直接對接,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這個學校特別標明的一點是,他們還重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這個連知識分子都很難保持批判性思維的年代,這些學生接受這樣的教育,也完全是爲他們以後在美國學習生活做準備。

  看到這裏,也就不奇怪爲什麼這個班所有的學生都早早就被美國名校錄取了吧?人家的家庭爲了在教育競爭中取勝,早就另闢蹊徑,不玩中國高考模式,不接受普通的中國式教育,直接對接美國的課程,訓練美國式的思維模式,讓孩子不贏在起跑線,而是另外修了一條快速跑道。

  03

  中國中產家庭的美國夢

  家長圓夢,資本狂歡

  像廣東的AP新哲班,中國還有不少。這種班級的出現,不僅是圓了中國家長的美國夢,同時也是資本市場推波助瀾的狂歡。

  留學教育市場在中國一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這種教學模式有一套“流水線”般的操作。針對美國大學的喜好,有專門的外教來指導面試,包括各種課外活動獎項都有“精心安排”,再加上能送孩子上這樣學校的家庭,不是有錢就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底子就不差。

  而美國大學那邊,爲了賺錢對於留學生的名額設立也越來越寬鬆,畢竟一箇中國留學生一年的費用至少要七八萬美元,有些美國學校一年收上千位中國留學生,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去美國。2017至2018年間,中國大陸學生留學美國總人數爲363341人,佔國際學生總數的33.2%,同比增長了1.5%。

  這麼多中國孩子在美國讀書生活,絕大部分都是自費留學,花費巨大。光是2017年一年,中國的留學生給美國帶來的資金額高達138億8千9百萬美元。

  中國家長們每年向美國貢獻如此巨大的資金,他們的孩子在美國讀書得到了什麼?或者說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美國能得到什麼呢?

  一位家長曾經坦言告訴我,他孩子所在的中學, 全中國最好最知名的,他孩子所在的一個年級,有70個人直接被國外大學錄取,有90%考取的是美國排名前三十位的大學。這還不包括那些只讀了高一高二,沒在中國讀高三就直接出國的,身處這樣的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他朝夕相處的同學一樣有個好前程?

  “這是趨勢,我們必須爲孩子做些努力”,這位家長說:“不光光是有個美國大學文憑的事情,現在的孩子不出國,眼界就限制在那裏了,以後全球之間的交流會越來越多,我不想孩子連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我不希望他在這個關口落下隊伍”。

  美國,就這樣每年從中國吸引着幾十萬的中國學生,吸收着幾百億美元的資金。這讓我想起一位自負的美國所說的話:“美國的對手永遠贏得不了未來,因爲當他們的油井榦涸時,他們的社會就會如貧瘠的沙漠一樣荒蕪;而吸納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國之井卻仍將汩汩湧動”。

  真的會這樣嗎?這一代的中國年輕人會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