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曾經佔領過西奈半島,但西奈半島是國際公認的埃及領土,上面也生活著大量的埃及人,以色列不可能公然佔據該地,也不願意接收該地區的原住居民。所以在埃及政府答應承認以色列政權後,以色列於是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西奈半島是位於紅海北部一塊錐型半島,是埃及位於亞洲的領土。其北鄰地中海,南邊深入紅海,西邊是蘇伊士運河,東北部與以色列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西奈半島地圖)

作為阿拉伯世界中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埃及長期以來一直以阿拉伯國家大哥自居。作為大哥,埃及對以色列的存在自然十分不滿。

從以色列成立之初,埃及就聯合敘利亞、約旦對猶太人進行圍攻,但又都被以色列給打的滿地找牙。

在前兩次的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人丟土失地,以色列反而越戰越強。為此埃及人憋著一口惡氣,勢必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到1967年,埃及再度聯合敘利亞和約旦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但沒想到輸的更慘。這回整個西奈半島都被以色列搶去了。

丟不起這個人的埃及在六年之後再度拉上敘利亞發動了第四中東戰爭,結果還是慘敗。敘利亞被打得吐血,埃及作為敘利亞的老鐵,見狀趕緊單方面跟以色列議和了。

真是阿拉伯兄弟一家親啊!

在經歷了連續的失敗後,埃及總統薩達特不得不放棄消滅以色列的目的,埃及政府開始正視以色列的存在,並與以色府接觸,希望通過和談要回西奈半島。

而以色列這邊對西奈半島的興趣也不大。西奈半島原本就不是以色列領土,而且這裡還生活著上百萬的阿拉伯人和貝都因人,以色列可不想要這些土著居民,因為這會極大的降低以色列猶太人的人口比例,甚至把猶太人變成一個少數民族。所以面對埃及的橄欖枝,以色列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

1978年9月 ,在美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國戴維營會談達成兩項協議,即《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綱要》和《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之後埃及和以色列簽訂了《埃以和約》。

(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戴維營簽訂了《埃以和約》,兩人也在之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和約》及附件的主要內容有:

以色列的軍隊和文職人員在3年內分階段撤出西奈半島

埃及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雙方將承認並尊重對方的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不直接或間接地向對方以武力相威脅或者使用武力,以和平手段解決相互之間的一切爭端

條約簽署後,埃及政府正式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埃及也成為阿拉伯國家中首個跟以色列建交的國家。

到1982年4月25日 ,以軍也根據《和約》規定,全部撤出西奈。

(以軍在1978年後,分階段撤離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面積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的兩倍還多。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為了彈丸之地都打個不停,卻將這麼大的地區還給埃及,確實讓很多人感到可惜。

但我上面也介紹了,西奈半島對以色列本來吸引力就不大。而以色列用退回西奈半島做條件,成功地換取了埃及對自己的承認,獲得外交上的一大突破。這成功地分化了阿拉伯國家的反以同盟,保證了以色列西部邊境的安全,對於以色列而言是一項明智之舉。


以色列不是想佔領西奈半島,而是沒有實力佔領西奈半島。當初以色列是佔領了西奈半島的,但是最後還是撤軍了。西奈半島是以色列國土面積的好幾倍了,以色列一直都想成為世界大國,國土面積就是最大的限制,如果能夠拿下西奈半島以色列能不拿下嗎?

西奈半島可以說就是一座金山,這裡掌握了蘇伊士運河,鏈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通道。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實際是控制了西奈半島的。當時埃及已經是撤出了西奈半島,但是在1979年的時候,雙方還是締結了和平條約,在1982年的時候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

其實這裡面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還是當時美蘇兩國國家。特別是美國,美國一直沒有支持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當然以色列肯定也會不敢和美國對著來的。美國甚至還站在了埃及的這邊,特別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都取勝了,但是最後還是自己撤軍。埃及打輸了卻得到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還有蘇聯當時也在背後,而且在1973年的時候,埃及發動了十月革命,把從來沒有打過敗仗的以色列給打贏了,戰勝了以色列。最後以色列迫於各種壓力之下,只能是選擇從西奈半島撤走。

以色列想要在西奈半島站穩腳跟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中東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反對以色列,站在埃及這邊的,以色列即使再厲害,也不可能同時和這麼多國家為敵。而且關鍵自己的盟友美國還不支持自己,當時還有蘇聯,這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支持自己,以色列能怎麼辦呢?只能是放棄西奈半島了。


以色列不是不想拿下西奈半島,而是國際形勢不允許以色列現有這塊土地。1968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領土版圖,包括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以及總面積比整合巴勒斯坦還大的西奈半島,雖然多少荒漠和山地但對於以色列來說有總比沒有好,以色列付出2000多人傷亡近30架飛機損失換來的土地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歸還的。但是國際社會不答應了。

美國和以色列都小看了阿拉伯人的影響力,憑藉石油老大哥帶頭和西方社會做對的團結,美國很快就受不了了!以色列失去國際社會的同情以後自身經濟建設也陷入絕境,眾所周知,一向武器出口不受政治限制的法國也不再提供武器給以色列,無奈之下以色列總統拉賓將西奈半島退還給埃及,但是極端的猶太激進分子受不了版圖一下子縮小一大半,刺殺了這位有遠見的總統。

以色列失去了西奈半島換來的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承認,猶太人不是傻瓜,它們失去的西奈半島雖然面積巨大卻毫無經濟價值,而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前者是中東水塔對於乾旱少雨的以色列十分重要,後者是巴勒斯坦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區,經過多年的統治消化這兩個地方基本已經被猶太人定居點覆蓋。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的最大失誤是沒有藉機處理掉國內的阿拉伯人,時至今日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阿拉伯 人問題都是威脅以色列長足穩定的重要原因。假如說1968年到1979年的佔領期間,以色列將西奈半島劃分為國內阿拉伯人的最後定居點,就可以一舉解決掉阿拉伯和猶太混居的問題,這樣一來或許就不會有今天以色列控制區阿拉伯人的抗議和暴動了!

阿拉伯世界不僅僅是掌握石油資源那麼簡單,我,這裡還集中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人口,戰爭潛力是以色列不可能相比的,美國為了自己的原料和市場也不可能永遠的支持以色列。

埃及失去西奈半島將近10年的時間內,得到了阿拉伯世界和蘇聯的全力支持,不斷和以色列過招,這也讓以色列很是頭疼。相比之下失去戈蘭高地的敘利亞顯得軟弱很多,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至今都沒有歸還戈蘭高地 水塔的原因。

以色列憑藉強大的空軍實力打垮了阿拉伯世界的聯軍,也打怕了阿拉伯人贏得至今的和平。這段時間內以色列消化了國內大部分的領土,猶太人對巴勒斯坦的控制越來越緊了

這幅圖片反映出巴勒斯坦猶太人定居區的不斷擴大和堅實,可以說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很難再撼動猶太人的老大地位了,只有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還在苦苦支撐,這也是他被奉為阿拉伯英雄的原因。


實際上以色列是佔領過埃及西奈半島的,是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以色列、英國、法國聯軍打的埃及丟盔棄甲,節節潰退,可以說埃及已經失去了西奈半島。但最終美國、蘇聯聯手施壓,以色列、英國、法國不得不退兵。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全部財產移交埃及,英法兩國利益受損,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對於戰略要道蘇伊士運河的控制。到1956年10月13日英法兩國的軍事恐嚇、外交訛詐等手段全部沒用,最終決定動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兩國受到重創,二戰後已經在中東地區沒有多少駐軍了,因此拉攏和埃及有仇的以色列加入,三國一起動手,1956年10月29日下午5點三國聯軍對埃及開戰。當時的埃及獨立還沒有多少年,多數先進和重型裝備不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可以說迅速潰退,到11月5日埃及已經丟失西奈半島。

在埃及最危險的時候蘇聯和美國出手了。蘇聯軍事警告以色列,以色列的行為「將使以色列是否能繼續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發生問題」;同時蘇聯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蘇將對英實施核攻擊。

美國軍事手段、經濟手段全上。美國直接宣稱英法的侵略是殖民主義的再次體現,在聯合國發起決議要求英法停火;全球美軍進入戒備狀態,軍事威脅英法;美國大筆拋售英鎊,致使英鎊迅速貶值15%,同時中斷對於英國的經濟援助。

最終在美國和蘇聯的聯手下,以色列、英國、法國聯軍雖然獲得了軍事勝利,但最終只能退兵,一無所獲;而埃及在軍事上雖然失敗了,卻贏得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主權。


以色列絕對有軍事實力完全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可是如果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將得罪整個中東地區國家,使以色列得不償失。因此以色列不會佔領西奈半島。

1.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生存的權利。以色列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古老的民族。因為歷史上的民族仇殺和宗教衝突,猶太人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2.以色列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後不久,就遭到了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的聯合軍事進攻,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猶太財團和世界猶太人民的支持,以色列早就亡國了。以色列憑藉美國的經濟、軍事援助成為了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

3.埃及的西奈半島面積61000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國土的三倍。西奈半島擁有豐富的石油。

4.1967年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西奈半島被以色列全部佔領。可是以色列在1982年又把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

5.因為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後必然會控制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而蘇伊士運河是國際水道,很多世界國家不允許以色列控制蘇伊士運河。

6.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後,每年要在西奈半島增加軍隊防守,這給以色列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又多了一個埃及這樣強大的敵人,這不符合以色列的國家利益。

7.美國不想讓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做大、做強。因為一個強大的以色列會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美國向以色列斷絕了經濟和軍事援助,最終逼迫以色列把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以色列,為什麼不拿下西奈半島?——曾經拿下過西奈半島,但後來歸還埃及了,以色列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贏得戰爭、卻失去和平」的困境,保持軍隊機動性和戰鬥力,並保證蘇伊士運河航道暢通。

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攻佔整個西奈半島。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埃及軍隊一度成功強渡蘇伊士運河,打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線」,但未幾即遭以色列軍隊反攻,反而被攻入埃及的非洲大陸本土。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戴維營協議》,以色列承諾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

美國總統卡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埃及總統薩達特達成《戴維營協議》

通過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收穫了以下利益:

——贏得和平。經過四次中東戰爭勝利,阿拉伯國家已經認識到他們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在這種情況下,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與埃及這個阿拉伯世界第一人口、軍事大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可以成為與阿拉伯世界關係正常化開端。

同時,埃及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阿拉伯聯盟內部分裂,更加無法組成統一陣營對付以色列。

而且,《戴維營協議》中規定了埃及在西奈駐軍的人數與位置,對以色列撤出西奈之後的軍事安全提供了一層保護。

——保持軍隊機動性和戰鬥力。以色列人口甚少,其軍隊戰鬥力在於集中、機動性。倘若長期佔領面積幾乎是本土三倍的西奈半島,分兵駐防,將損害以色列野戰軍的集中力量和機動性,同時為阿拉伯人游擊戰消耗以色列軍隊提供機會。只要保持以色列軍隊的機動性,使之得以隨時集中運用,以色列自認為只要想拿下西奈,隨時可以拿下。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發現埃及軍隊漏洞、率軍反攻突破、踏上埃及非洲大陸本土的沙龍將軍力主歸還西奈,當時就曾說過:以色列什麼時候想要西奈,給我一個裝甲師,我就能拿下。

——保證蘇伊士運河航道暢通,取得經濟利益和外交利益。西奈半島最大價值在於蘇伊士運河,1967年6月「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攻佔整個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成為埃及和以色列對峙的前沿陣地,徹底關閉多年,直至1975年方才重新開放,《戴維營協議》保證了蘇伊士運河向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世界各國船舶全面開放。撤出西奈,重開蘇伊士運河,對以色列有經濟利益,也能消除別國因蘇伊士運河斷航而對以色列的譴責。畢竟蘇伊士運河通過了全世界14%的貿易流量。


實際上以色列曾經拿下了西奈半島,後來又歸還給了埃及。

1.西奈半島概況

西奈半島(Shibh Jazirat Sina)是一塊北接地中海南領紅海的三角形半島。其西部邊界是蘇伊士運河,東北部邊界為以色列–埃及國界。其面積約為61000平方公里,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另外一部分位於北非。西奈半島現在全部屬於埃及,地型上,南高北低;行政區划上,分為北西奈與南西奈兩省。居民主要為世代以放牧羊及駱駝為生的貝都因人還有西方農耕的埃及人,兩者人口約相等。

2.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

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認識到埃及是反以聯軍的先鋒和主力,欲立國長久,就必先制服埃及,而要制服埃及,就必須先攻取西奈半島。這樣就有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奪取並佔領西奈半島的經典戰例。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中東戰爭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之一,也是20世紀軍事史上最富有成果的戰爭之一。戰爭結果是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以軍以死亡近千人的代價竟然打死了3個阿拉伯國家近2萬人,以軍以損失戰機26架的代價擊毀了敵方400多架飛機,一舉佔領了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3.以色列為什麼歸還西奈半島?

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本想收復西奈半島,不料想開始的成功只是開始,以色列在突然襲擊穩住陣角後由敗轉勝,自此又開始了長期佔領西奈半島的強敵對峙。終於在1970年代末和平曙光出現,埃及打是打不過,以色列是佔了土地失去了發展,這樣在美國的主導下,1978年9月簽訂了<<戴維營協議>>,「以土地換和平」思路打開天地寬,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埃以兩國首開阿以世界的破冰之旅,建立外交關係,打開了阿以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之門。

應該說,以以色列的小型超級大國地位再次拿下西奈半島不成問題,但以色列的有識之士後來絕不做此想。和平之路要用血的代價來築就,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拉賓就先後成為了各自極端分子的刺殺目標。巨人的倒下並沒有阻止阿以和平的勇敢探索,前赴後繼就是這種使命的擔當。

冰雪總會融化,烏雲總會散去,阿以和平也總會到來,讓我們為中東地區的人民祈福!

我以前回答過一個問題是「以色列為什麼只搶佔巴勒斯坦的領土而不去搶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由於這兩個問題相近,所以我把上次的回答拿過來稍做修改整理以作為這個問題的回答。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以色列這個國家。以色列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的《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衝突。按照這個決議以色列國土面積1.49萬平方公里,但目前以色列實際管轄面積25740平方公里,除了1800平方公里佔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其他都是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

(巴勒斯坦地區地圖)

我們知道實際上以色列通過第三次中東戰爭曾經佔領了面積達八萬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島,並且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之後在蘇伊士運河北岸建立了巴列夫防線,以防止埃及的進攻。通過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戰略縱深。這次戰爭也極大地激發了猶太人的民族自豪感。但是這次戰爭也為第四次中東戰爭埋下了隱患。1973年10月6日14時,埃、敘使用優勢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網掩護下,分別向西奈半島(西線)、戈蘭高地(北線)同時突然發起進攻。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由於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戰爭前期便遭遇了失敗。正是這次戰爭使以色列人明白即便再廣闊的戰略縱深也並不能保障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需要強化自己的備戰體系。所以這次戰爭之後以色列便歸還了原本埃及的西奈半島,並且停止了進一步的領土擴張。

(第四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及西奈半島地圖)

所以以色列沒有佔領西奈半島的原因第一是因為西奈半島本是埃及的領土,佔領西奈半島只會導致以色列和埃及的長久衝突,另外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失利讓以色列人明白,戰略縱深的拓展並不能保障以色列的安全,而且領土的擴張容易產生更多不穩定的因素,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誰也無法完全打敗誰,以色列只有通過改善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才能最終獲得國家的長久安全。


以色列建國後曾經兩度佔領西奈半島。

第一次是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也成為蘇伊士運河危機,是埃及收歸蘇伊士運河國有的行為刺激了傳統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所以英法聯合以色列軍事襲擊了西奈半島及其相鄰的蘇伊士運河。這是建國後的以色列第一次佔領西奈半島。雖然英法以三國在軍事層面上完勝了埃及,但三國的軍事行動卻引發了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反對,蘇聯更是採取了核威懾的手段聲援埃及,在外交政治上,埃及完勝。最終,三國在聯合國決議的強制下,不得已從西奈半島撤軍。

第二次則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襲擊了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國家,戰爭形式碾壓,很快再度佔領西奈半島。這次以色列頂住了國際壓力,沒有從西奈半島撤軍,而是長時間佔領,直至兩國正式和解。這次埃及佔領西奈半島的原因是擔心埃及方向出現的軍事攻擊,寄希望於佔領西奈半島保衛自身的國家安全。然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使得以色列這一構想失敗,失去西奈半島的埃及還是有能力對以色列造成足夠的軍事威脅。繼續佔領西奈半島只會愈來愈激發埃及的反以情緒,進一步造成更多的衝突。

埃及一方的領導人薩達特同樣也轉換思路,希望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國的問題。在當時美國總統卡特的調解下,兩國在美國簽署了著名的《戴維營協議》,正式開始和解進程。1979年兩國正式簽署了《埃以和約》,兩國結束戰爭狀態,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正式撤軍,西奈半島東側也正式成為兩國的國際邊界。雖然後續兩國還是發生摩擦,但雙方再也沒有走向戰爭,這一邊界也一直得到雙方的承認,以色列也一直沒有再佔領過西奈半島。


以色列人是可以拿下西奈半島的這一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了,但是事實上為什麼當初以色列的人會不保住西奈半島這塊來之不易的土地呢?

首先,這以色列的在中東的形勢有關,對於整個中東而言,他們是阿拉伯人,信奉的是伊斯蘭教,而猶太人興奮的猶太教也是把聖地定下了耶路撒冷,很顯然,二戰結束以後,大量的猶太人返回現如今的以色列給了整個中東帶來了一種寒流,猶太人喜歡惹禍嗎?肯定不是。經歷過上千年的漂泊與定居,猶太人早就知道和平的珍貴。

那為什麼猶太人會在中東遭到這種待遇呢。其首先跟猶太人的宗教,信仰這東西真的說不好,身為局外人的我們或許會坦然一笑,這只不過是神棍與神棍之間的決鬥,但是身為局中人的他們卻認為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信條。就如同數千年前的十字軍東征一樣,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爭鬥永遠不可能平息下來。

但是在現如今商業全球化的經濟前提基礎之下,人與人之間就算是再怎麼血海深天的仇人也是可以坐下來互相談判的,就比如法國與德國這兩隊打了將近數百年的老冤家。實際上經歷過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雙方在經濟,文化上面的談判已經是初見成效,至少在以色列人強大的武力值面前,中東很多國家的。不得不低頭了,但是就在此時一些問題,卻因為之前的戰爭,擺上了檯面,就是西南半島的問題。醫生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奪得了不少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分贓不均,你是獵人,一開始是平郵的,就是沒有石油,後來多下新的半島之後在上面打個幾口油井暫時緩解了自己國內缺油的情況,但是到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當時的伊斯列的國際形勢還是可以的,至少來說不像他剛剛建國那樣排斥他了,那麼這個時候西段半島問題就來了,留了這麼大一塊兒地盤站住了,你等於就是等別人跟你互相爭鬥,而且你站住了這塊地盤兒,說實話,全世界都認為這塊地盤是屬於埃及人的。你拿巴勒斯坦的土地,你這是自己窩裡斗,別人管不著,但是你一旦搶了別國的土地,那麼其他國家跟你打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

美國最希望看到這一點。美國是全世界最希望搞事的傢伙,但是他又不希望搞某些事情的時候把自己拖在裡面深陷泥潭之後,脫不開身,因此他需要在全球找很多的代言人,比如說主動的意思的,比如說亞洲的日本這些國家搞事情的時候,美國人讓他搞事情並不一定得要讓他拿到多少的利益,而是讓他跟其他國家鬧翻,這樣的話需要一個裁決著這些國家需要有一個公正嚴明,而且實力強大的人去給他們做裁判,美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打了這麼多年仗的意思的人終於回過神來了,他們一開始也知道自己是為每個人打工,但是。美國人替美國人打工也實際上是保存自己的國家,沒得辦法選擇,但是現如今他們有了自保的能力了,可已說他們有了自己的國產化裝備有了自己可以信賴的軍隊了,不需要再依靠國際上的勢力才能夠保護自己國土的時候,以色列人選擇了與美國的政策相背道而馳,我不跟你打。我需要保護的我跟全世界宣布,我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盤兒。差翹,此時此刻前蘇聯沒了,前蘇聯是什麼人是替那些反對以色列國家提供大量裝備的人,以色列覺得我輕鬆了,我終於可以不用打仗了,因此我在加強國內國防建設的同時,我也盡量把之前的那些爭議能割掉就割掉能夠不去干就不去干。美國人一看傻眼了,因此,他們把目光盯向了薩達姆。

其實放棄西奈半島也有一個本質上的理由,那就是西奈半島這塊地方真心不好守,攻下西奈半島能夠增加國土面積,增加所謂的戰略縱深防禦能力,但是實際上你打在大的地盤兒,除非你把整塊兒阿拉伯半島給攻下來,你的戰略進攻能力戰略防禦能力才算真的有強效不然你就那麼丁大點兒地方,人家把軍隊橫排著一次衝過去,你就沒有了。西奈半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連續丟了兩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