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沿着前路村内两条古老的水堰行走在村中,满目所见的不再是曾经的破旧附属用房以及乱搭乱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精致的绿化节点、文化景观、宽敞的小广场和整齐的停车位。

  聚义广场

  自2017年,前路乡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该乡坚持拆字先行,大力整治“房乱建”问题,共拆除违建、破旧房屋建筑200余处,面积2500余平方米。为做好拆后利用这篇“文章”,前路乡因地制宜、因需施宜做“答卷”,不断释放整治“红利”。

  慕义公园

  前路乡前路中心村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村庄,村内至今保留着许多传统古民居,但是大多因少人居住,年久失修等原因破损十分严重。前路乡借助“镇治东风”,采用“一拆二清三修四整”四步走的整治方法,对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充分挖掘并展现了前路村的“庭院文化”。以仁和院为例,由于常年无人居住,院落里杂草乱石成堆,一片杂乱荒芜的景象,院外三面围墙都有乱搭建倚墙而建。现如今,院墙外的乱搭建全都消失不见,东南侧门边的附属房拆除后在墙面留下的建筑印记,被巧妙地改造成了文化墙绘。北侧破旧房屋拆除后的区块建成了创意花坛和休闲花廊。东面的乱搭建拆除后使原来狭窄的后街已能顺利通行小型汽车,墙面上也用老旧物件打造成了创意绿化节点。现如今的仁和院白墙黛瓦,颇有风情。

  往日脏臭垃圾池摇身一变成为前路“新名片”

  前路村入村口的路边原有一个垃圾池,如此重要的地段却曾是一派脏乱的景象。现在垃圾池已被拆除,并且利用拆出的空间打造成了入口景观节点,奇石、绿植相映成趣,不仅有效拓展了绿化空间,更是锻造了一张前路“新名片”。

  前路村

  入口景观

  注重“内外兼修”,巧用拆后区块打造文化节点

  前路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不仅专注于提升村庄“颜值”,同时更注重“内外兼修”,夯实文化“内涵”。在小城镇环境整治中,石板明堂南面区块的破旧房屋及乱搭建被尽数拆除,由前路本土工匠在门前空地上精心铺装出了一个“义”字,打造成了一个文化小广场,充分体现着“前路怀德,乡风慕义”的村庄文化。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程中,前路乡针对拆出来的空间,采取分类处置的方式,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宜绿则绿,宜建则建,不仅用于景观节点、公园广场、停车场的打造,还用于复垦、道路拓宽等,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优化了功能布局。

  来源:缙云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