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沿着前路村內兩條古老的水堰行走在村中,滿目所見的不再是曾經的破舊附屬用房以及亂搭亂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精緻的綠化節點、文化景觀、寬敞的小廣場和整齊的停車位。

  聚義廣場

  自2017年,前路鄉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來,該鄉堅持拆字先行,大力整治“房亂建”問題,共拆除違建、破舊房屋建築200餘處,面積2500餘平方米。爲做好拆後利用這篇“文章”,前路鄉因地制宜、因需施宜做“答卷”,不斷釋放整治“紅利”。

  慕義公園

  前路鄉前路中心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村莊,村內至今保留着許多傳統古民居,但是大多因少人居住,年久失修等原因破損十分嚴重。前路鄉藉助“鎮治東風”,採用“一拆二清三修四整”四步走的整治方法,對古民居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充分挖掘並展現了前路村的“庭院文化”。以仁和院爲例,由於常年無人居住,院落裏雜草亂石成堆,一片雜亂荒蕪的景象,院外三面圍牆都有亂搭建倚牆而建。現如今,院牆外的亂搭建全都消失不見,東南側門邊的附屬房拆除後在牆面留下的建築印記,被巧妙地改造成了文化牆繪。北側破舊房屋拆除後的區塊建成了創意花壇和休閒花廊。東面的亂搭建拆除後使原來狹窄的后街已能順利通行小型汽車,牆面上也用老舊物件打造成了創意綠化節點。現如今的仁和院白牆黛瓦,頗有風情。

  往日髒臭垃圾池搖身一變成爲前路“新名片”

  前路村入村口的路邊原有一個垃圾池,如此重要的地段卻曾是一派髒亂的景象。現在垃圾池已被拆除,並且利用拆出的空間打造成了入口景觀節點,奇石、綠植相映成趣,不僅有效拓展了綠化空間,更是鍛造了一張前路“新名片”。

  前路村

  入口景觀

  注重“內外兼修”,巧用拆後區塊打造文化節點

  前路鄉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不僅專注於提升村莊“顏值”,同時更注重“內外兼修”,夯實文化“內涵”。在小城鎮環境整治中,石板明堂南面區塊的破舊房屋及亂搭建被盡數拆除,由前路本土工匠在門前空地上精心鋪裝出了一個“義”字,打造成了一個文化小廣場,充分體現着“前路懷德,鄉風慕義”的村莊文化。

  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進程中,前路鄉針對拆出來的空間,採取分類處置的方式,以實際需求爲導向,宜綠則綠,宜建則建,不僅用於景觀節點、公園廣場、停車場的打造,還用於復墾、道路拓寬等,進一步完善了集鎮基礎設施、優化了功能佈局。

  來源:縉雲新聞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