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觀點中國2018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六

羅瑞明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新一屆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六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坦陳心志,他們有的曾與總書記面對面,有的現場聆聽過總書記的囑託,有的深受總書記寄語的鼓舞,他們表示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用奮鬥報效祖國。(3月4日《人民日報》)

16歲時因意外右手被截肢,通過養羊創業致富,接着又帶領鄉親們走富裕路;鑽研技術立新功,攻克難關有成效,連續三屆獲得中國航發黎明技能大賽加工中心操作工冠軍;長期奮鬥在農業科研第一線,開展蘋果、葡萄無公害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研究成果及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六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靠奮鬥成就了自我,靠奮鬥爲社會作出了貢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再次印證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一英明論斷。

奮鬥創造財富,奮鬥改變命運,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要獲得幸福都得靠奮鬥去創造。最近這些年我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已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13.5億人,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國家繁榮,人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的增強。這些成就凝結了全國人民苦幹實幹的汗水,是智慧的結晶、奮鬥的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爲建設美好幸福家園添磚加瓦,以勞動爲榮,以奮鬥托起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之前我們取得幸福靠得是奮鬥,之後,目標更爲遠大,任務更爲繁重,要繼續推進創新發展,要使人民羣衆生活更爲美好,奮鬥的聲音將更爲響亮。

社會分工不同,每個人的奮鬥目標也不同,社會需要各種勞動,同樣需要各方面的奮鬥:一個新創造、新發明,要經過刻苦鑽研,解決一系列的難題,而一旦研發成功,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同樣要有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如:中國產C919大飛機,要安裝引擎、機艙、座位等等,環環相扣,每一個部件都非常重要,一顆螺絲釘也不能鬆動,一個焊接點也不能出紕漏,正是有多個部門互相協作,無數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奮鬥,纔有了國產大飛機的驚豔亮相。“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論是工業、農業還是其它產業都能發揮個人應有的作用,而要出成果出效益都必須奮鬥獲取,時時處處發揚工匠精神,不斷地推動創新發展,提升幸福的質和量,在不斷奮鬥中獲得更多的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人們的追求不同,幸福的感知也不同,以奮鬥爲榮,幹一行愛一行,在幹中學,在學中幹,敬崗愛業,樂於奉獻,以主人翁的姿態全身心投入,這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愛好,而此種愛好是以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幸福爲出發點和歸宿。貢獻得越多、創造的財富越多,幸福感越強,如本人所在的江西贛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羅煥傭在22年的時光裏,維修路燈超過5000盞,恢復被盜或損毀電纜3627米,維修開關箱及監控終端28臺次;把提高公共場所亮燈率當作自己的幸福。又如:貴州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成立了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帶領鄉親們種茶,全村人均收入超過9000元,把脫貧致富當作一大幸福。正是把奮鬥當成一種幸福,爲他人所想,幫他人所急,不斷的爲他人創造幸福,從而推進了整個社會的幸福。

今年兩會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歷史性盛會,肩負着新的使命,承載着新目標,而這些都需要通過奮鬥去完成,“奮鬥”註定是兩會最強音符。因而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奮鬥奮鬥再奮鬥,用奮鬥去書寫新的篇章,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