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最初對《山海經》的瞭解,大概來源於課本中魯迅的文章,一部講述各種傳奇志怪、神獸異物的繪本圖書,與蒲松齡筆下的聊齋一般神祕而充滿荒誕。面對這樣的圖書,很少有人能將其與真正史實聯繫起來,就如同面對一部武俠小說,即使對裏面的角色癡迷至深,也知道其內容並不屬實,雖然偶爾會激起一些少年的俠義心思,但也只是一種“哄小孩”的東西。

  可事實上,《山海經》並非只是完全講志怪神話的書,它還是一本記載了各種史實的歷史書。而其中一個篇章中就有記載,夏王啓曾經率領西亞軍隊,直驅歐洲,,導致十八個國家間混戰,最後造成大量傷亡。而啓之所以能夠號召西亞部隊也有原因:夏之前都推行禪讓制,夏的父親大禹自然也把王位傳給了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但作爲禹的兒子,啓顯然對這種結果不滿,最後跑到西亞去找了不少同盟國,開啓了奪位之路。成功當上夏朝皇帝后,他還聯合西亞各國進行過一次襲擊歐洲的戰爭,但最後兩敗俱傷,傷亡無數。關於啓聯合西亞進攻歐洲的事件,印度某本史書中也有記載。兩類書中都提到這件事,可見並非隨意編纂。而05年考察人員們在新疆的一個新發現,則再次證明瞭這一觀點。

  在新疆羅布泊河墓下,考察隊發現了一千多具棺材,而棺材內竟有數百具疑似白人的屍骨。雖然已經被風化成乾屍,但與亞洲黃人顯然不同的骨骼特徵依舊激起了研究人員們的懷疑。畢竟棺木和屍體都已埋葬多年,人們只能依靠碳的測量來推測其入葬時間,一番考察後竟然發現這些棺木都是公元前一兩千年就埋入的,要知道那時候我國連封建王朝都沒有建立,甚至還處在被懷疑是否存在的夏朝時期!

  到目前爲止,我國可以確定的歷史源頭是商朝,而再往前一些的夏朝和炎黃階段則有些爭議,畢竟這兩個階段大多與神話緊密相連,而考古人員又一直不能確定它們的具體遺址,甚至其存在過的歷史痕跡。雖然也有不少史冊有相關的記載,但畢竟沒有確切的證據。直到人們在新疆挖出那數百具白人特徵明顯的屍體,才更加確定了夏朝的存在。它不僅存在過,甚至還因戰爭帶來不少災難。棺木中上千具婦女兒童屍體,就是其存在的最好解釋,也是其罪行的最好解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