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匈奴人起源問題眾說紛芸。周穆王征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犬戎是西羌人中以白狼為圖騰的一支。縱橫西北兩千餘年。秦人強大以後有一支犬戎進入草,原形成匈奴。按照西漢司馬遷巜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夏後氏之苗裔也,桀子日純維攜桀妻.妾逃於北土逐水草居形成匈奴。匈奴是北方草原游牧部落聯合體。戰國末期匈奴開始強大起來。乘中原群雄逐鹿之機侵入河套地區。北方秦趙燕三國在北方邊境地區修築長城防禦胡人入侵。趙國李牧先示敵以弱再半夜偷襲匈奴人營帳打退匈奴人進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公元前214年派將軍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胡人不放南下牧馬,。漢朝建立後,匈奴冒頓單于遂步統一北方草原,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在平城白登山漢高祖七萬先頭部隊被冒頓四十萬騎兵包圍七天七夜得已解圍。以後為緩合漢匈矛盾,漢朝政府採用和親政策維護和匈奴關係,既把宗室之女嫁給匈奴單于。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到漢武帝時國家開始強大起來,人口達五千九百五十六萬人,此外漢武帝辦了馬政,養馬六十多萬,組建了騎兵部隊。於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共消滅匈奴十二萬餘人,封狼居胥,兵臨斡海宣示大漢天維。匈奴分化為五部。東漢時,匈奴分化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公元91年東漢政府派竇憲,耿秉和南匈奴聯軍打北匈奴,勒石燕然山,北匈奴遭受重創不知所蹤。草原上剩十餘萬戸匈奴加入鮮卑。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為五部,派刺史管理,貴族子弟到京城學習。實質上就是人質,後來叄加五胡亂華的劉淵就在京城學習。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十六年,天下混亂,匈奴,鮮卑,竭,氐,羌五胡亂華。316年匈奴貴族起兵攻入長安俘獲晉皇帝建漢趙政權。鐵弗匈奴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政權。隋唐時期匈奴名稱已不見史書,匈奴人已融入漢人和周邊少數民族之中了,如今匈奴人在亞洲大陸上留下唯一遺迹是內蒙古的統萬城了。另一方面歐洲出現的匈人被稱作匈奴後裔,上帝之鞕阿提拉給歐洲人帶去巨大恐懼。如今匈牙利人自認為是匈奴人後裔。在歐洲只有匈牙利人姓氏放在名字前面。匈牙利利民歌和陝北民歌曲調相似,而且也有剪窗花習慣。法國科學家在蒙古國古代匈奴遺骸中提取DNA和現代土耳其人和蒙古人DNA做了對比,認為蒙古人為匈奴人直糸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歐洲人眼中的匈人(Huns)。

公元374年,匈人滅亡位於頓河流域南俄草原的阿蘭國(頓河流入亞述海再入黑海)。

其後征服東哥特,橫掃日耳曼,逼迫日耳曼向西遷移,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公元448-450年,匈人帝國達到鼎盛,恐怖的「上帝之鞭」阿提拉更是令人聞風喪膽。

453年阿提拉死後,匈人帝國隨之分崩離析,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再來看看匈奴。

公元73-91年,東漢時期,北匈奴被逐出漠北高原,從此銷聲匿跡。

南匈奴以後歸附漢朝,有的被漢賜姓劉,在五胡亂華中的匈奴貴族劉淵,就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史稱「前趙」。因此,在現在的漢人中,應該有部分匈奴血統。

時隔將近300年,匈人突然出現在頓河流域,於是中外學者將匈人和匈奴聯繫起來。原因是「魏書」里的一段話:

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先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高宗初,粟特王遣使請贖之,……。

有人認為,這個奄蔡就是阿蘭國。高宗在位452-465年,三世往前推算,可能就在374年匈人滅亡阿蘭國時期。

所以說匈人就是匈奴。

但實際上,在北魏時期,粟特位置在今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首都是現在的撒馬爾罕,就是烏茲別克境內,離頓河流域南俄草原還遠著呢!

看看粟特和南俄草原,還是非常遠的

而古之奄蔡,確實是在粟特西北地區,在裏海和鹹海地區,因也曾被粟特控制,因此稱古之奄蔡也是可以理解的。

後來阿蘭國可能也控制了裏海和鹹海,奄蔡不復存在。

但無論如何阿蘭不是粟特。

因此,公元450期間,匈人在歐洲大殺四方的時候,匈奴人還在粟特悠閑地生活,還在遣使北魏。

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匈人不是匈奴。

另外,據羅馬歷史學家阿米亞努斯的記載,匈人的文明程度與匈奴人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匈奴人和我漢朝的交往中,文明程度提高太多)。

至於阿米亞努斯記載的匈尼特人,在350多年曾襲擾薩珊帝國東部邊境(可能是阿姆河),在359年與薩珊結盟一同攻打羅馬,從時間和空間上講,還是有點像是匈奴人,但也只是一種猜測,證據不足,沒有定論!

至於西方史學家命名的白匈奴,很明確不是匈奴人,而是嚈噠(yè dā)人,是塞種人和大月氏人的後裔,5-6世紀多次侵擾波斯和印度。實施一妻多夫制,也被稱為女兒國。

白匈奴活區域

而匈牙利最直接的祖先是馬札爾人,最初生活在烏拉爾山,他們的王室來自於突厥貴族。


首先要講的是,這裡要論述的匈奴後裔是指哪個匈奴。具體來講,西漢時期的古匈奴人與阿提拉帶領的匈人以及之後的匈牙利人之間幾乎是沒有聯繫的。

傳說被漢朝趕出大漠的匈奴人既然沒殺到歐洲的話,他們到底去哪兒了呢?漢武帝派名將衛青、霍去病先後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一路打到大漠以北的群山,在狼居胥山告慰天帝,在姑衍山祭拜大地,並登臨瀚海,主流觀點認為這一路已經推進到了當今中國的國境之外,瀚海更是被認為是指代今天的貝加爾湖。史記記載,匈奴在漢武帝之後近百年時間仍然在漢朝邊境活動,並沒有一口氣就跑到了萬里之外的歐洲。

西晉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馬江統上《徙戎論》,對胡人遷徙內陸聚居的現狀憂心忡忡。這篇文章中有一句「并州之胡,本實匈奴桀惡之寇也」,並詳細分析了匈奴內遷的歷程。說明在魏晉時期,匈奴仍然沒有舉族遷走,不僅一直活躍在中原人的視野里,而且越來越近,居然跑到山西來了,而且繁衍生息蒸蒸日上。等到華夏文明再次歸於一統之時,北方草原上已經崛起了新的雄主,匈奴徹底成了歷史名詞。

公元453年,阿提拉暴病身亡,被奴役的民族紛紛起兵反叛,匈人帝國隨之星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匈人余部只得退往多瑙河下游,並在匈人親手引發的民族遷徙大潮中被沖刷殆盡。誠然,有許多匈人退到了今天匈牙利的國境內。然而,匈牙利與匈人同源的學說同樣是後人的建構。考古成果表明,當今匈牙利的主體民族馬扎爾人在匈人的國家滅亡後數百年才來到這片土地。其實,馬扎爾人與突厥人的親緣更近。

所以,一言以蔽之,古匈奴人應該就是融合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真正的匈奴是基因為O3的黃種北三苗和基因為R1a的白種匈人形成的政治軍事聯盟,其上古是聯姻關係,未出中原前屬於帝堯集團。廣義上說,只要是R1a幾乎都是,大概也只有周代從湖湘地區南逃的那一批遺留群體不是,也就是說泰國人、柬埔寨里的那些不是。因為沒有出過中原。所以印度白種、斯拉夫人,歷史上古羅馬人、斯基泰人都是。而黃種則專指被發配西部的北三苗,也就是西戎牧羊人。所以斯基泰與西戎文化類似。

匈奴是戰國時期對同族的罵名,類似漢奸。指那些沒有返回的北三苗。但作為軍事政治聯盟,其還有白種。統稱渾或鴻尼。也就是帝鴻氏混沌,被發配敦煌的陶寺人,也可以叫唐陶氏。敦煌就是混沌的反念。後來部分於周代返回,秦代大量。這就構成了漢族的主體。沒有返回的入藏成藏族,入緬北為克欽、欽族等,還有入彝族的。漢代被漢軍擊敗,白的西進一部分,黃的大多逃向東北和外興安嶺。後來與東胡C系、N系、Q繫結合,最後變成蒙古族。但蒙古一詞源自匈奴北三苗,是古代苗蠻集團自稱之一,苗族自稱芒勾,也是苗蠻另一支系泰國的首都曼谷,芒勾在泰語里是龍的意思。

白的還有就是進入印度成印度白種,在印度教里能發現類似苗族的文化,其三叉戟加鼓是甲骨文牛字,苗族也有。白的還進入古羅馬,以及帶著奴隸軍團阿拉伯人進入中東,以及形成斯拉夫人。歷史上的斯基泰估計就是。匈奴祖先帝堯集團就是閃米特人,一是信仰風雨雷電,二是是黃人老三苗蠻的聯姻聯盟。幺也是最小的意思。而帝舜集團也是黃白聯姻聯盟就是含米特,西進的就構成了猶太文化基礎。商代東歸的羌人就是,目前可以肯定O1是黃種猶太,大鯀後裔,O3北三苗是否也在其中存疑,但可能性很大,畢竟他們是西戎牧羊人。O1是海薩,O3是木薩,也就是摩西的名字,而代表摩西的獅子又是北三苗祖地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場,文殊騎的便是青獅。無論青色還是獅子以及地點都是對應的。就像普賢騎六牙白象對應白帝所在的四川的峨眉山。而摩西出埃及又像極了西進,只有從中國西進才可能道路艱險,而路上吃的瑪那不就是漢語馬奶嗎?羌人無論從建築還是文化都有猶太特色,並且周代返回中原時在西部新疆建烏魯木齊,烏魯為日耳曼,木齊為羌人,周代返回後在山東複製了這個地名,齊魯。並且對數字7做了約定,中國七旋轉180度就是德國7。德國7豎線位置多一橫。所以周代金文上有七這個符號。

秦代徐福東渡日本,所以日本有了匈奴自稱鴻尼的反念尼鴻作為國名自稱。而日語稱匈奴為漢族。可見其是知道世系的。到了後來由於戰爭以及變遷,中原人已經分不清也不知道淵源了。

至此關於匈奴後裔應該全部解釋清楚了。所以北三苗各民族後裔應該把陶寺,把洪洞大槐樹視為祖地,進行祭祀。據說蒙古族由向南祭祀的傳統,不知道與山西洪洞有無關係,最後蒙古族支系有樓勾符號,鐵木真的是一個豆字,豆為鼓原型。是苗蠻重要物品。


匈奴一支在武帝時期歸降,武帝賜姓「金」。如今國內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東至縣南溪金家村,國外則以韓國和朝鮮居多。在史料面前韓國一直不承認自己有中國血統。

西漢建國,北方匈奴已是軍事力量強大游牧民族,匈奴人騎術高超,來去如風,經常騷擾西漢邊境鬧得雞犬不寧。經70年休養生息,武帝即位,國強,匈奴這才意識到如臨大敵。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奉命攻打隴西匈奴休屠王和昆邪王,斬獲四五萬人,得匈奴祭天用的金人,重挫匈奴。匈奴單于因戰敗想要殺了休屠王和昆邪王,以儆效尤,不料二人怕死企圖歸降大漢。休屠王中途反悔,為昆邪王所殺,昆邪王降漢後,好大喜功的漢武帝為炫耀對匈奴作戰勝利,對昆邪王賞賜無度,後封侯!

金日磾

史書記載:武帝令歸降的休屠王兒子去當「馬夫」,這顯然是一種羞辱。君死國亡,匈奴變身為奴,地位一落千丈,處境格外凄涼。話說匈奴骨子裡自帶養馬基因,休屠王兒子養的馬膘肥臀圓可一日千里,武帝很高興,休屠王兒子立即被提為掌管馬政頭頭。漢武帝依據霍去病曾繳獲的匈奴祭天金人,賜匈奴「金」姓。從此,休屠王兒子就被叫做金日磾。《漢書·金日磾傳》載,金日磾先後任三官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匈奴終於出人頭地步入漢高官行列。武帝重用金氏,引起貴戚不滿。漢武帝置之不理。武帝晚年,莽何羅謀殺漢武帝,金日磾不顧性命救武帝命,貴族啞口無言。漢武帝死前,金日磾成為國內四大重臣之一。

金日磾茂陵棺木

公元前86年,金日磾病故,年僅49歲,陪葬茂陵。金日磾第四代子孫金當被封爵位,當時金當的母親和王莽的母親可是親姐妹,金氏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後世金氏子孫金欽在漢哀帝執政時期手握軍事大權,又受到哀帝祖母傅氏、哀帝生母丁氏兩家外戚重用,加上和年幼漢平帝是發小。當年王莽要篡權,金欽是最大障礙,王莽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後被王莽抓住把柄,割肉扒皮,金欽不堪血肉屈辱咬舌自盡。金欽自殺後,金氏家族一蹶不振。

金氏族譜之一

如今,大量金氏族譜被發現。從西南的四川,到東北的遼寧,都有金氏家族子孫後代,尤以江、浙、贛地區最為密集。安徽省東至縣南溪金家村,有一百六十多戶七百多人的金姓居民。據南溪《金氏族譜》記載,他們是金日磾的後裔,唐朝末年,為了逃避黃巢的軍隊,先遷至徽州,再遷至南溪。金家村建村的歷史可上溯到元朝末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此外,國內還有一些金氏子孫被迫後改為其他姓氏,如:文登的叢氏,江西的淦氏。

千年之後金氏家族已經在海外遍布,據可靠文獻記載:今韓國、朝鮮金姓居多,全是金氏後裔。無奈韓國民眾均不承認自己有中國血統,這倒是很像當年匈奴人做派!

新羅文武王陵之碑

韓朝金氏為匈奴後裔證據很多,例如:朝鮮半島發現了建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的《新羅文武王陵之碑》,碑主姓金,名法敏,是新羅的第30位君王,661~681年在位。該碑殘留的碑文稱:「靈源自夐,繼昌基於火官之後,峻構方隆……由是克**枝,載生英異,秺侯祭天之胤,傳七葉以**焉。」

碑文意在說明:新羅王室是金日磾的後人。一些有良知的韓國專家在史料面前不得不承認:在王莽被殺、新莽滅亡的兩年後劉秀稱帝,金氏家族中與王莽結親的部分成員因害怕劉秀的追殺而逃到朝鮮半島。金姓如今已是朝鮮半島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姓。


公元48年,匈奴南北分裂。北匈奴遷居漠北,繼續與東漢王朝持續軍事對抗,南匈奴則漸漸歸附於漢朝。約在東漢後期,北匈奴西遷至今中亞阿姆河、巴爾喀什湖流域,隨後不斷向西遷徙擴張,對中近東及中東歐諸國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直至公元453年其首領阿提拉戰死後,部眾分裂,定居於今多瑙河中下游一帶,大部融入當地各民族,一部成為今匈牙利共和國的先民。

東漢末年,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部落,定居於今山西中北部、陝西北部及內蒙古中部一帶。公元313年,匈奴首領劉淵趁西晉王朝內亂之機攻入中原,攻破晉朝首都洛陽,俘虜懷帝司馬熾,西晉就此滅亡,史稱永嘉之亂。十六國時期,匈奴先後建立前趙、夏、北涼等國家,前趙乃後趙石勒所滅,大夏亡於吐谷渾汗國,北涼則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所滅,同時標誌十六國時期結束,北魏統一北方。

隋以後,匈奴逐漸漢化,留在蒙古高原的部族逐步演化成為蒙古、契丹以及突厥語系諸民族,一小支部族進入今遼東半島,逐漸融入高句麗民族。中原的匈奴遺民則漸漸融入漢族以及各少數民族,自此,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歷史舞台上徹底消失。


黃種人的標誌基因是o和c,匈奴是n系。大約三萬年前與o系分家。o系主要在東亞。n系主要在北亞和北歐,東歐。現在n系比較多的是芬蘭。他們父系是黃種人,母系是白種人。所以要找匈奴後裔在東歐和北歐都可以找到。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一隻重要的游牧民族勢力,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活躍,到了漢代初年,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控制了河套以北,包括西域廣大地區在內的龐大領土。而且在白登之圍中,差點俘虜雄霸天下的劉邦。那麼如此強大的的匈奴,現在後裔在何方呢?在此國最多,但是他們卻打死不承認。

我們知道,匈奴的崩潰開始於漢武帝時期,經過幾十年的無為而治,集聚了強大的力量。漢武帝時期,開始大規模的征討匈奴,而匈奴在華夏的後裔也始於此。漢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帶領大軍攻擊在河套地區的匈奴休屠王和渾邪王,大破之,斬獲4萬多人,還繳獲了匈奴人祭天的金人。

最為關鍵的是,此戰後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匈奴單于的治罪,因此投降大漢,帶領匈奴十幾萬人內遷大漢。漢武帝十分高興,以繳獲的「金人」為姓,給這群匈奴人賜姓金。對渾邪王還封了侯,賞賜了大片的土地,自此匈奴人在大漢開始繁衍。

而休屠王的兒子因為擅長養馬,被漢武帝派去專門養御馬。後來這位休屠王的兒子因為養馬養的十分好,被漢武帝看中,賜名金日磾,先後擔任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最後更是成為漢武帝託孤的四大臣之一,是當時投降漢代的匈奴人中,權位最高的。

後來,金日磾在長安去世,其後代承襲爵位,而且成為重臣。在王莽時代更是成為與王家並稱的大家族。與王氏聯姻,形成強大實力。但是之後劉秀崛起,推翻了王莽。而此時金日磾的後代害怕受牽連,一部分改名換姓,南下逃命,而大部分逃到當時的朝鮮半島樂浪郡,並在此繁衍。

到現在,金日磾後代遍布全國,主要集中在四川,遼寧,安徽這一帶。尤其是安徽東至縣南溪金家村,發現了金家族譜,清楚的記載,這個村莊都是匈奴人金日磾的後代,在東漢初年,一路逃到了安徽,後來在此定居。

而金日磾後代最多的還是現在的朝鮮半島金氏,是朝鮮半島幾千年的望族,而且金姓還做過新羅的國王。在朝鮮半島出土的《新羅文武王陵之碑》裡面的墓主就是金姓,而且從碑文記載來看,其就是金日磾的後人。

可以說現在韓國金姓中,相當部分那是從中國遷移過去的匈奴人後裔。但是,無論面對考古發現還是文獻記載等證據,韓國就是不承認,死活不承認金姓那是中國匈奴的後代。畢竟在她們的歷史中,什麼都是韓國的。


查閱資料我們不難知道,在西漢時匈奴被漢武帝打敗後,一部分選擇歸降漢朝,慢慢的就和漢人融合在一起了。當然不願意投降的匈奴只能繼續往北邊遷移,最後他們跑到了現在的土耳其附近的地方,並且壯大起來,建立起了名噪一時的東羅馬帝國。然而在同漢朝搞好關係的那些匈奴也發生了分裂,一部分遷移到蒙古地區,也就後來的鮮卑人。還有的,遷移到今天寧夏甘肅等地,改姓氏為:慕容,宇文等等,這也才有了後來的燕國和北周。還有一些則跑到了今天四川西部,慢慢的形成了羌族,當然也就是党項人,說到這裡我們都明白了,他們再後來建立起了西夏。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西方,尤其是地中海周邊的大帝國層出不窮,但也是崛起的快,滅亡的也非常快。所以現在學者都認為匈奴最多還是留在了中國境內,只不過他們和漢人慢慢融合在一起,說漢語,習俗也和我們漢族保持一致了。所以我們才很難分辨出來,也很難找到匈奴人到底去哪裡了。當然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漢文化強大的包容性,以及它的源遠流長。

有人說今天的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後代。

可是我覺得,相對於西遷的一部分,當年在兩漢時期動輒數十萬人遷居關內。"五胡亂華"便有匈奴人。雖然最終都消失了。可個人覺得他們中的大多數應該都漢化了。而留在草原上的一部分應該融入到草原新的統治者之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