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聯賽女子組第二場賽事文來囉 ~~

 

順帶一提,這禮拜剛好有中日交流友誼賽

所以再來應該會準備寫日本女排和中國女排的文章喔!

 

另外說一下,關於有身邊的奶友(牛奶的朋友簡稱奶友?!)問到要怎麼看牛奶的文章

老實說我覺得沒有一定欸!

不認識球員的話其實會先建議看過文章後再去看影片

瞭解一下哪個球員是哪個位置的選手

觀看影片的時候再去對照我在文章中寫下的心得是不是和你觀看的內容符合

 

但如果你也是有點程度的球迷都知道球員誰是誰

知道什麼是舉球 大砲 輔舉 攔中 自由

基本上直接看完比賽再來看文章內容或是你不看想直接留言交流

我想都是可以的~

再說一次,牛奶不是專業球評,不是專職寫部落格文章

這都是出自我個人對排球運動的喜愛而做的行為

希望讓更多臺灣人認識臺灣排球運動員

希望讓更多臺灣排球運動員有被討論的機會

 

 

雙方先發陣容:

 

臺灣電力

舉球S:16 謝千儀 三信出身,高醫畢

大砲WS:9 張禎尹(C) 中山出身,中山畢 / 14 王欣婷 華僑出身,正修就讀中

攔中MB:13 溫憶慈 新民出身,正修就讀中 / 15 曾琬羚 東山畢

輔舉OS:4 李淯 枋寮畢

自由L:12 楊孟樺 三信出身,正修就讀中

 

中國人纖

舉球S:6 楊怡真 枋寮出身,臺師大就讀中

大砲WS:20 李姿瑩 中山出身,臺師大就讀中 / 9 陳姿雅 華僑出身,臺師大就讀中

攔中MB:13 王艾仕 華僑出身,臺師大就讀中 / 7 陳怡如 中山出身,臺師大就讀中(應屆?

輔舉OS:11 陳菀婷 華僑出身,臺師大就讀中(應屆?)

自由L:19 簡佳慧 中山出身,臺師大就讀中

 

呃.... 牛奶是有看當天直播的

然後3:3時突然大斷線,所以附上的連結就是從3:3開始的畫面

 

先來說說陳姿雅這個選手吧!

高一時進入華僑高中,當年準決賽輸給李淯、李婉蓉和矮妹賴湘程(當時叫賴怡心)的鐵三角

不過在季軍戰也殺的中山工商一點辦法也沒有

2012就已經入選亞青,而在世青賽李淯因傷缺席的情況先發輔舉

或是由徐薏梅打輔舉,陳姿雅先發大砲

不過2014年的亞青,102年的冠軍戰,103年的冠軍戰

幾次的大比賽說實在的,我認為陳姿雅的表現並不好

就拿同樣是先發亞青的吳韋華和徐薏梅來說

身高佔據優勢的陳姿雅彈跳並不突出,接發防守的情況也較弱

而我認為主攻手最需要的打修正球能力陳姿雅非常容易失誤

我不確定原因到底是什麼,要歸咎在高中時教練的替換嗎?

還是本身也有帶傷的關係呢?

但自從陳姿雅進入臺師大後我覺得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拿這場比賽來說吧,我覺得以往常常抓不到好的起跳時間改善很多

擊球時也包覆的比較完整,球是很有威力的!

去年年底的的全運會,陳姿雅和吳韋華兩個人的攻擊讓高雄市陷入苦戰

跟亞青和HVL時相比真的非常不同,進步很多

後排的接發防守我覺得也比先前好

不過也許是考量經驗問題,教練還是會用蔡書涵做後排替換

 

這幾年的國家隊大砲雖然還是由張禎尹跟李姿瑩先發

但這場看起來張禎尹的大砲位狀況不是太好

延續我曾經提到的情況,我還是覺得小毛比較適合打中間手

有一球貼網但張禎尹打得很好,可開網球卻容易失誤或被攔死

就好比快攻的發動前提是球接的比較靠網或是衝網

而大砲卻反而比較容易遇到開網修正

張禎尹容易出現起跳步伐超過修正球,以至變成倒三角擊球

第一局曾琬玲先發了攔中,但後幾局就替下張禎尹打大砲了

皮皮的攻擊成功率真的很高!相對的因為是中間手出身

接發防守的技術環節並不是很純熟(而張禎尹這場的失誤也偏高)

 

然後李姿瑩加入師大的這段時間看起來不光是強化了地面技術而已

攔網的成功率我覺得也提高很多

以這場來說有一球連續攔死了兩次溫憶慈的進攻

UVL複賽時對陣北市天母也攔了好幾次鄧靜璟1號位的後排攻擊

但打修正球的話我想還是有點保守

國內大砲我認為最會打修正球的應該還是韓俜亭

或是說最敢出手才對,王欣婷也很敢打但失誤率比較高

這場看起來雙方的大砲都還是各有優缺

王欣婷這場的一傳並不穩定,但攻擊表現還不錯

張禎尹則是起起伏伏,技術環節都還需要調整(臺電隊長啊!)

李姿瑩一直在進步,但作為大砲的決定性能力還可以再更好

陳姿雅也是進步了很多,不過還是要再降低自身失誤率

 

 

臺電的戰術還是簡單了點

兩邊拉開拉開再拉開,中間手就個人背飛也沒有交叉攻擊什麼的

中間手後來由陳曦先發,然後我真的覺得陳曦打的太好了

當年選賴佳吟入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就牛奶開始看企聯這幾年下來

賴佳吟的下場次數恐怕還不到10次,表現也不如陳曦或是皮皮阿

CC的球點高,得分效果也很好,做為一個攔中是很具水準的表現

不過攔網的移動和手型包覆恐怕還需要時間調整

畢竟從景美畢業後到成大的訓練強度下降許多

但如果調整的起來成為國家隊主力我想不是沒有可能

另一支攔中溫憶慈這場的攻擊成功率應該是我看球以來最好的一次

不像之前就算跳了再跳,也還是不會被給球

或者好不容易被給球了,卻沒有把握機會

 

同樣講到中間手,之前覺得普通的王艾仕進步也蠻多的

至少攻擊的質量提升了,不像之前的那麼沒有力量或是時間點不對

但中纖的MB依然在缺人阿

後面的人選有依舊上不了場的簡黃瑩、彈跳身高都不足的蔡宛真、進攻沒有威力的沈芳誼、和彈跳出色但身高完全喫虧的宋宇蓉

哎呀呀,真的要選我還是支持宋宇容吧我想?

陳怡如從師大畢業後恐怕就不會再繼續選手身涯了(我猜

同期的前鎮國中選手應該是現在在內湖帶隊的陳婉菁

然後中山工商的隊友韓俜亭今年也畢業去了澳洲打聯賽,不知道陳怡如有沒有其他規劃?

 

臺電的輔舉位在何彥池退休後由李淯擔任先發

就李淯的攻擊力和攔網來說是還不錯的

而且我認為李淯在扣球技術上的穩定度是很好的一名選手

線路劃分也很清晰,是直是斜,重扣或是輕吊

當然,如果彈跳能做到像阿非陳菀婷一樣好一定能更上層樓

說實在,當年如果不是高一的李淯表現出色

中華青女可能也沒辦法接連打贏日本泰國拿到亞青銀牌

當然這幾年因為肩傷的關係李淯並沒有完全的成長上去

不過在14年重回球場後都有逐漸回升

如果這幾年能持續強化地面保障技術的話李淯的未來性也是很大的!

 

 

臺電這半季的兩點換三點戰術是拿張妤嘉、郭覲儀→李淯、謝千儀

同樣的在中纖應該是蕭憶玲、吳韋華→陳菀婷、楊怡真

這兩組的2換3我覺得都很有趣

因為在國際上的戰術來說2點換3點通常是為了保障前排持續有三點進攻點

但偏偏兩隊的替補舉球至少都高了先發舉球10公分左右

(謝千儀165 張妤嘉174 / 楊怡真164 蕭憶玲178)

然後先發輔舉的後排技術又不是太讓人放心

所以換上的替補輔舉就負責後排保障環節

然後替補舉球補強前排攔網的不足

不能說這樣的替換法很奇怪,但確實是跟一般國際認知的做法不太一樣

很久沒提到郭覲儀了,去年作為UVL北市天母的大一先發出賽

不過今年看來是已經休學加入臺電了

同樣有在看排球的朋友和牛奶有志一同的認為郭覲儀的風格很像日本女排的新鍋理沙

兩者的身高在臺日兩國女排中都不突出,但彈跳不錯

擁有自由球員等級的地面技術,進攻的手段也很多變

另外在跑動交叉戰術球的得分率非常高

臺電公司在後兩局就改由郭覲儀取代李淯做先發輔舉

其實我認為不管是郭覲儀或是李淯都能勝任先發的位置

只是差別在於臺電的狀況是需要有較強的前排突破,還是先保障後排的接發

但不論是哪個原因,都只能說張禎尹和王欣婷今年的表現要多加油了

 

嘛!最後是舉球和自由的部分

謝千儀的舉球真的還是現役最強無庸置疑

真的該慶幸臺電願意再給千千這個機會延續球員生涯啊!

楊怡真雖然也主舉了國家隊幾年的時間

配球的思路並不差(以國內來說),但指力的掌控還是有差

所以在國際賽容易出現持球或是連擊的問題

這場比賽看下來替補舉球的蕭憶玲也進步非常多

這幾年在師大沒有白混啊!有些球員進了師大也不一定能進步

看到陳姿雅、蕭憶玲這樣的選手持續在進步真的很開心!

以國內舉球的能力排名來說謝楊兩位應該都還是國家隊主力

但後面也還有吳靜婷、李婉蓉、甚至是年紀更小的張妤嘉和廖苡任我覺得都很有潛力

楊孟樺傷癒復出應該是從UVL開始,然後今年就沒有作為攻擊手出場

而是專心做好自由球員,順便調整企聯的備戰吧!

看得出來還是會緊張,對比賽的節奏和張力也有點陌生所以出現了幾次接球失分

簡佳慧今年則是中纖全隊唯一的自由(今年沒帶矮妹)

目前看起來沒有特別進步,但也沒有太大問題就是了

 

今天的比賽原本我以為中纖會因為張禎尹的狀況不好拿下

沒想到臺電及時的調度陳曦和皮皮完全的扭轉局勢

皮皮如果能持續保持這樣的狀態要在國家隊先發不是沒有可能

 

今日最佳鏡頭:    

影片中56:38秒開始臺電郭覲儀進攻touch out

簡佳慧單手救球成功把球拉回場內

四號位的李姿瑩低手修正到2號位給陳菀婷進攻touch out得分

中纖的這顆防守反擊真的打的很漂亮!

 

比賽影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