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變好了,城市變大了,樓變高了,經濟總量也達到了世界第二了,甚至家庭財富也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而這一切背後的動力,最主要的便是人口紅利。

  尤其是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成爲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驅動,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7個。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中國的人口增速逐步降低,並在2018年降至1961年以來的最低點。

  人口增速下降的背後,是不斷提高的離婚率,不斷降低的結婚率,以及不斷降低的人口出生率。

  而人口增速下降帶來的另外一個非常嚴重的影響,那就是勞動力人口的下降。大家都知道,中國城市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是因爲什麼?是因爲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到城市中,爲城市的發展貢獻了大量汗水和勞動力。

  而實際上,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勞動力的增長,基本與經濟增長是同步的,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15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迅速增長,每年增長1.8%。在這些年裏,中國經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蹟。

  然而,到201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了峯值,之後是負增長,人口撫養比也到達了低谷,之後是迅速提高,這些因素都相應改變了過去促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變量。

  勞動力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大量勞動力人口湧進城市,創造財富的同時,其實也將財富留在了城市,形成了城市的發展,促進了城市消費市場的繁榮,而最爲典型的便是房地產市場。與城鎮化進程相同步,第一批農民工進城,賺到了錢之後回家去新蓋樓房,而到了第二代農民工進城,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留下來,成爲新市民,而要成爲新市民最主要的一關,便是解決居住問題,因爲過去戶籍的限制,使得想真正成爲市民,你就得買房,才能落戶。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裏,自從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買房,並不斷推高了房價,擴大了城市。

  不過,隨着房價的不斷上漲,較早買房的人們,都成了受益者,並且越來越多的人在買房中獲得了鉅額收益,有很多人在房產中的收益甚至超過一輩子工作所能賺到的工資總和,於是,房地產成爲一種投資工具,因此,房子成爲這些人積累財富的一個主要手段。

  然而,這一現象可能會發生變化了。有專家表示,我國的人口增拐點其實在06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倪端了,到了2050年,我們的年輕勞動力將會減少至不足8億,也就是說,在未來的30年裏面,我們將會減少2億多的勞動力。

  勞動力人口出現下降,人們還能依靠房產積累財富嗎?

  很顯然,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會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經濟下行,更重要的是,整體社會的撫養比會上升,不僅是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是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的人口下降。另外一個直接的結果便是,房產將進入到一個真正過剩的狀態,因爲,不僅僅是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根據當前的人口出生率,有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人口也將達到頂峯,這也意味着人口總量下降也將成爲現實,而這對於樓市來說,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

  大家都知道,樓市長期看人口,可未來十幾年的時間裏,人口會如何發展,基本是明確的。

  這也意味着,雖然現在房產價格還在不斷上漲,人們對房子還熱情高漲,只是,當前我國戶均住房已經達到1.1套,還在不斷的建設,未來當人口不再增長,房子又能賣給誰呢?

  當沒有那麼多人需要住房的時候,樓市的需求,就真的進入低迷階段,想靠房子積累財富的想法也就不現實了!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