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劉穎)三年級的孩子,幾乎每週都會收到10歲生日的邀請,準備禮物、奔波宴會、互相攀比、無心學習……這樣的煩惱你遇到過嗎?昨天上午,南京市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校長魯照斌通過學校官微給全體家長寫了一封信,就“10歲生日”現象迴應了一位媽媽的求助,受到廣泛關注。記者看到,魯校長的信推心置腹,提供了真正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對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有借鑑作用。

  前兩天,魯照斌的校長信箱裏收到了一位小學三年級孩子媽媽的電子郵件,她向魯校長求助一件煩心事。自從孩子上三年級以來,幾乎每個月都能接到同學過生日的邀請,一個比一個檔次高,一個比一個花費大,有的甚至一場生日會花費10萬-12萬。這個媽媽十分頭疼:孩子互相攀比,禮物堆成小山,魂不守舍無心學習。她希望魯校長能在學校層面予以約束,給孩子們一個純潔、樸實、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

  收到家長的來信後,魯照斌校長感觸良深,昨天清晨他提筆給全體家長寫了一封公開信。魯校長告訴記者,孩子10歲生日,中華傳統第一個整十歲生日,舉辦紀念無可厚非,辦生日會的家長心理完全可以理解。然而爲什麼過生日?如何過生日?延伸至家長要將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爸爸媽媽們卻沒有去認真考慮。

  魯校長在公開信中給爸爸媽媽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爲將孩子生命帶到這個世界的父母,除了生日會,我們能夠爲孩子做些什麼?

  魯校長給出的是三個關鍵詞——陪伴、榜樣、引領。“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是父母,活動時間最久的空間是家庭,孩子的修養與言行習慣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因此,每位家長要時時提醒自己,今天我做的事和所說的話,孩子看在眼裏,將來一定會‘複製’出來。”魯校長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給孩子們一個純潔、樸實、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和友誼氛圍,從每個家長做起。

  【媽媽的來信節選】  自從孩子上了三年級以來,幾乎每個月都能接到同學過生日的邀請,一開始是在小飯店喫頓飯,後來發展到到星級酒店邀請專業司儀和婚慶公司擺上十幾桌生日酒,一個比一個檔次高,一個比一個花費大,私下偷偷問過一個媽媽,這樣一個生日宴場地、酒席、司儀、伴手禮一共要多少錢,回答是10萬-12萬。  被邀請的孩子家長們並不是個個都想辦這樣的豪華宴席,同時被邀請了也不好不去,尤其是這學期,幾乎每週都要帶孩子赴宴,生日禮物和時間安排成了最爲頭疼的事情,去參加宴席的孩子一個個互相攀比,這次比上次什麼禮物好,什麼菜好喫,什麼遊戲好玩,舉辦生日宴的孩子則同時收到幾十樣重複的禮物,堆成了小山……生日宴席前孩子們更是魂不守舍,無心學習……

  【魯校長致全體家長的信節選】

  我也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開心、快樂,每位家長也都心甘情願地將其所有的愛與物質奉獻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快樂,家長就快樂;孩子沮喪,父母就不知所措。孩子成爲了家庭、父母、長輩們的一切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的中心。然而,我們恰恰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獨立的生命體是需要自我生長的,是無法由他人代替的。獨立生命體生長的過程就是需要感知、需要經歷、需要磨練、需要調動他自己的“知、情、意、念”等與生俱來的內生心理要素,讓其不斷重組、不斷建構、不斷成長、不斷昇華。

  作爲將孩子生命帶到這個世界的父母,我們能夠爲這些孩子做些什麼?

  陪伴。陪伴孩子不是要求陪孩子游玩、喫喝、上課,更重要的是陪孩子聊聊天、玩玩遊戲、讀讀書、討論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陪伴久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氣息是共存的,家長和孩子的心靈纔是相通的。千萬不要到了某一天,孩子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家長詫異:這是我的孩子嗎?

  榜樣。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是父母,活動時間最久的空間是家庭,孩子的修養與言行習慣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因此,每位家長要時時提醒自己,今天我做的事和所說的話,孩子看在眼裏,將來一定會“複製”出來。經常有家長問我,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樣?其實很簡單,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你先做到,並示範給孩子看。

  引領。孩子的成長需要成人引領,如何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個話題看似很大,如果真正回答起來也很簡單:引領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爲社會人,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如果再細說,四句話十六個字:誠信立人、責任立事、節儉立家、友善待人。

  編輯 麥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