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有媒體報道,大衆正在考慮收購其在中國合資夥伴江淮汽車的大量股份。對此,大衆以及江淮汽車都在日前給出了答覆。大衆表示:我們正密切關注此事對我們的業務以及合資夥伴的影響,對此我們將與各方共同探討一切可能的選擇,確保在中國取得長期成功。而江淮表示:雙方一直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探討,截至目前尚未形成任何正式的方案。不難看到,雖然方案尚沒有出來,但兩方的意願其實都非常明顯了。

  實際上,海外品牌有意增持甚至是收購國內合資公司股份的並不少。需知道,在2018年國內宣佈了到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之後,很多海外車企都“把持不住”了,像是寶馬增持了華晨寶馬股權,而奧迪、福特、戴勒姆等等車企都紛紛表示有意向,大衆也是其中之一。

  江淮大衆合資尚沒有起色,對誰影響更大?

  那麼爲何大衆願意增持江淮大衆,而不是其他合資企業呢?其實很大程度還是追溯到了江淮汽車上,而這就需要從大衆江淮合資說起了。

  2017年6月,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將江淮汽車將與大衆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雙方共同出資成立江淮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一家研產銷爲一體的合資公司。合資的方向非常明顯,那就是主攻新能源,再細分來說就是純電動。宣佈合資不久,首款車型就在2018年北京車展亮相了。

  但好景不長,看似發展快速的大衆江淮很快就面臨着多方面的考驗,一方面江淮大衆首款車型——SOL E20X遲遲沒有上市,另一方面因素還有新能源退坡等新能源新政、競品的崛起等等,甚至該競品還包含了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需知道近期來一汽-大衆以及上汽大衆在新能源板塊都有所佈局。因此,江淮大衆的身影很快就“沒落”在大家的眼中。

  有業內人士曾經猜測,大衆與江淮合資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爲了應付雙積分政策;而對於江淮來說,其品牌發展在成本、營銷甚至研發上都是有着促進的作用,這次合資本就是一次雙贏的局面。但須知道大衆目前有着300萬輛的年銷量,所以江淮大衆目前的情況對於大衆的影響是不大的,但對於江淮汽車來說,則是影響巨大了。

  江淮汽車現在情況難以樂觀,收購或許是重要出路

  不妨看看江淮汽車現在的市場情況。根據此前江淮公佈的2018年產銷量來看,在新能源有着125.28%的同比增幅的前提下,整體品牌銷量依然出現下跌情況,達到了9.48%。另外,江淮汽車還公佈了2018年的利潤情況,其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達到了7.7億元,並且江淮新能源在前三季度新能源補貼金額達到了10.28億元,若是除去該補貼金額,江淮不堪的盈利情況會進一步凸顯。

  種種,就足以看到了江淮汽車市場表現的不佳,以及新能源領域對於江淮汽車的重要性。正是因爲市場的不振,所以合資之類的行爲,帶給江淮汽車就是一次“止血”。2017年的大衆與江淮合資是如此,2016年江淮代工蔚來汽車也是如此。那麼回到近日傳出的大衆計劃收購江淮股權該事件,原因其實也是一樣。大衆強大的品牌力、營銷力以及銷量口碑,對於現時不振的江淮汽車來說都是有着巨大的正向作用。

  淪爲試驗地?江淮手中還有多少資本

  但同時另一個問題也就來了,誠然,這些行爲都能夠讓江淮暫時同時目前不利的市場情況,但江淮手中還有多少資本呢?相信那就只剩下新能源了。

  但江淮新能源技術還是否有技術優勢?在近日,江淮汽車舉行了一個名叫“2019JAC品牌日”活動。主要就是宣傳江淮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但品牌日上技術宣傳的多個名詞,卻不禁讓人質疑江淮新能源技術到底真是實現了突破還是自曝其短。例如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研究院副院長張歡歡說的“最大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PPT上多次出現的等速續航、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率先突破470公里、電池使用壽命突破達到40萬公里等等。

  留意回新能源行業,其實最大續航、等速續航都已經不斷被網友吐槽了,因爲這需要一個完美的環境才能做到,而實際行駛中是沒可能做得到的。另外工況續航470公里,其實這在現在的純電動領域中,這都算不上是一個出色成績,吉利幾何A、廣汽新能源AionS、比亞迪唐EV等等都已經突破了500公里。另外使用壽命方面,比亞迪的三元鋰電池壽命已經達到了120萬公里。如此對比,江淮新能源所謂的突破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

  再者,大衆的合資、蔚來的代工甚至是大衆的收購股權,江淮汽車似乎已經變成了其他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試驗地,似乎江淮只是變成了一個工具,難倒這真的是江淮新能源想要的?難倒這對於江淮汽車來說是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途徑?其實這就非常值得江淮深思了。

  總結

  毫無疑問,蔚來的代工,到與大衆的合資,再到近日傳出來的被大衆收購,這些動作對於江淮汽車來說都是一次有效止血甚至促進發展。但多個動作之後,江淮卻依然是原地踏步,像是銷量持續下跌、盈利不樂觀、所謂的技術突破也不過是自曝其短,那其最終問題就要回歸到江淮汽車本身了。靠其他車企來止血,這不是問題,但過於依賴其他車企,就是一個大問題了。特別是來到2019年之後,新能源政策“福利”持續下滑,沒有太大突破的江淮新能源銷量又能堅持多久呢?這就需要交給時間來回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