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給的解釋是凝結放熱和融化吸熱。

但是,這個豈不是把因果倒置了?水汽凝結成雪是冷的結果,放熱可以減輕冷的程度,卻不可能到0℃以上。

同理,化雪是暖的結果,再吸熱也不可能到0℃一下。

而且,從個人體驗來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也不準確,下雪有時候確實比不下雪的時候冷,但不是比化雪的時候冷,化雪是涼而不是冷。


提問者自己理解的和上面三位回答者我覺得說的都是十分有道理的。在這裡我想再做一點補充。

其實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我承認但從氣溫上來考慮這個問題確實已經如前面幾位所提到的那樣。但是句中的「冷」肯定不是一個氣溫指標的就能表達的。這裡的「冷」應該指的是體感溫度的冷。我不知道對於體感溫度大家有怎麼樣的體會。其實體感溫度和實際氣溫有相當大的差別。體感溫度由氣溫,濕度,日照,風速等決定。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的確確是一隻來自東北的狼,但是在成都和武漢真的被凍成狗。東北的冬天的氣溫真的不是成都和武漢能比的,但是只要東北冬天不颳風,真的還是比成都和武漢好過(成都氣候條件是低風速,武漢不太了解)。為啥呢?網上有人調侃,說東北是物理攻擊,南方是魔法攻擊。因為棉衣是布甲只加物抗不加魔抗,哈哈哈。其實我覺得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濕度不同。東北冬季很乾,空氣濕度特別低,而成都和武漢則不是。這就導致空氣的導熱係數會有很大差異。也就是說,南方潮濕的空氣可能比東北乾冷的空氣更容易使熱量流失,當然是在一定程度內(就像前面這位仁兄說零下50度下雪和化雪比,肯定是沒有可比性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下雪時空氣濕度很有可能能較低,風速較小。而化雪時空氣濕度明顯增加,也有肯能伴有一定風速。從這個角度來想,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就有道理了呢?

另外,一切不加條件的下結論都是耍流氓,氣象諺語也是一樣,都是有一定的適用地區。比如這句話的適用地區肯定不是我國很北的地方,而是中部或中部偏南的地方。

綜上所述。在認同前面回答者的想法基礎上,做出補充,一個是化雪增加了相對濕度使空氣散熱能力提高,使體感溫度下降。另一方面,這句話有一定的適用地區。結合這兩檔,「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先掛一個ZZ吧,不知道這人初中是有多牛逼學了大氣科學本科生的課程天氣學原理,而且在他的回答下順便噴了一波中國氣象學術界,在他嘴裡厄爾尼諾成了中國氣象人解釋不了異常天氣的「萬能鑰匙」,真希望您能夠被球狀閃電擊中呢。

以下是原回答

不請自來,感覺大家說的都是蒸發吸熱凝固放熱之類的……emmm用自己所學來答一波吧。

首先要指出的是,產生降雪的條件不僅是氣溫低就夠了。事實上根據飽和水汽壓方程,空氣溫度越低越干,水汽含量很少,是無法產生降雪的。所以降雪的條件是同時存在降低氣溫的冷空氣和輸送水汽的暖濕空氣。那麼既然有冷暖氣團相互作用,那麼一定會存在冷鋒。

關於冷暖鋒的概念高中地理應該講的很詳細了,這裡要指出的是冷鋒存在兩種類型,天氣學上叫做第一型冷鋒和第二型冷鋒,如下圖。

這是第一型冷鋒,可以看到降水區基本位於冷鋒後部,也就是說這時降水區地面已經由冷氣團控制。

這是第二型冷鋒,與第一型相比它的降水區位於冷鋒鋒前,即這時降水區地面由暖氣團控制。

細心觀察的朋友會發現,第二型冷鋒的坡度更大,所以第二型冷鋒的暖氣團沒有像第一型冷鋒的那樣緩慢爬升到冷氣團上方,而是被冷空氣強行抬起來,還來不及爬到冷氣團上方就已經成雲致雨。所以第二型冷鋒的天氣往往比第一型冷鋒更劇烈(北方夏季暴雨往往可以分析出第二型冷鋒)。

降雪天氣是比同等級降雨天氣劇烈的(畢竟水都變成雪了),反映在天氣學上即是降雪一般伴隨第二型冷鋒,所以下雪的時候地面還是暖氣團控制,冷鋒還沒有過境。而等到化雪的時候冷鋒已經過境,地面由冷氣團控制,雖然空氣乾燥沒有雲,天氣狀況也一般比較好(冷鋒後天氣一般是晴天),但由於空氣溫度太低,自然就覺得冷了。


本質上是為了讓初中的學生們對升華、融化、凝華等等物理過程的吸放熱加深印象,實際上硬要說的話,並不嚴謹。

零上二度化雪,再怎麼冷能冷過零下五十度下雪。


冷鋒過境後天氣轉晴氣溫降低氣壓升高。


科學這種東西在古代絕大部分人是不懂的,他們也不能對一些自然現象做出解釋。這句話作為俗語而流傳了下來,也就說明在古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它這是用來形容融雪的時候人們卻感覺到更加冷的這個現象,並不是真的說下雪不冷,這是經過一種直觀感受有感而發出的感嘆。


這個話本身就是扯淡。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並不是因為它是真理,恰恰是因為它在真理的反面,這種反感觀的言論能夠帶給受眾足夠的新鮮和震撼,它只是迎合了表達者和受眾著的某種心理需求,因此能夠流傳開來。人們一旦習慣了某種常識,如果有一種新的理論突然出現,很多人都樂於去接受、去嘗鮮、去傳播,去彰顯自己的認識與眾不同。

類似的言論還有「上山比下山容易」,但凡登山的人都知道,登山需要克服人體重力做功,對體能、耐力、技巧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下山人體可以藉助重力做功,幾乎不用消耗人體能量,說下山比上山難的人也是無稽之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