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便祕發生率很高,與一般便祕有所不同,主要是長期血糖增高使腸道植物神經受損,胃腸蠕動減慢,十招措施幫糖尿病患者緩解便祕。

  長期血糖增高者發生慢性便祕很常見,在2型糖尿病中大約有60%的患者會併發便祕,尤其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者。主要與腸道植物神經受損有關,另外還與內分泌紊亂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糖尿病氧化應激增加了胃腸神經元細胞凋亡,胃腸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胃腸蠕動減慢;長期高血糖可導致胃腸激素紊亂,幹擾胃腸運動,延長胃腸排空。

  支配直腸肛門括約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張力失調、直腸感覺功能下降、直腸肛門肌肉運動障礙和不協調收縮,使排便時肛門不能很好鬆弛。

  另外,免疫紊亂和慢性炎症也會導致腸道菌羣失調,無論是藥物還是疾病本身,都會使得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大量減少,有害菌數量急劇上升,導致腸道菌羣結構失調,易引起便祕等一系列腸道疾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便祕既有慢傳輸型便祕,腸道本身蠕動能力削弱而引起的便祕,患者腹脹、便祕、缺乏便意;又有出口梗阻型便祕,在排便時肛門不能正常鬆弛,患者有排便感覺,但大便費力、排不出。

  十招措施緩解糖尿病便祕

  1、控制好血糖,以減少或延緩植物神經病變的發展。

  2、有些降糖藥物如格列齊特可引起便祕,應予以更換。

  3、甲鈷胺、維生素B1等營養神經藥物可對糖尿病神經病變行輔助治療。

  4、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5、建議低糖低脂高纖維素飲食,少量多餐,適當增加飲水量。食物纖維有助於保持糞便中的水分,增加大便量,促進腸道蠕動。

  6、補充功能性低聚糖,這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治療糖尿病便祕手段。

  功能性低聚糖,如異麥芽低聚糖、果糖、木糖等,不同於日常食用的蔗糖,是水溶性膳食纖維,不會被腸道消化吸收,不會使血糖升高。

  它是益生元,是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因子,達到腸道後,能快速增殖腸道內的有益菌,讓腸道菌羣結構恢復平衡,從而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富含低聚果糖的食物有:香蕉、蜂蜜、大蒜、西紅柿、球蔥、蘆筍、菊芋、麥類、豆類。乳糖屬於低聚果糖,在牛奶中含有,酸奶中沒有。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喫大蒜、西紅柿、球蔥、蘆筍等食物。

  7、補充益生菌製劑。便祕病人常常缺乏雙歧桿菌,補充後,不僅調節了腸道菌羣,而且可以促進腸道平滑肌收縮,有利排便。

  8、加強體育鍛煉、訓練提肛運動、輔以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

  9、促動力藥可促進腸道運動,增加排便頻率。

  10、近年興起的生物反饋療法可針對性訓練直腸肛門不協調運動,對糖尿病出口梗阻型便祕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