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2日特稿(李明)雖然韓美已經搶跑商用5G,但由於產業鏈各環節尚未完全成熟,大多數運營商對於5G商用還處於觀望態度。

  如何催熟產業鏈讓運營商消除後顧之憂,成爲5G能否加速商用、運營商取得先發優勢的關鍵。

  對此,愛立信副總裁兼5G商業化負責人Thomas Noren在接受C114專訪時表示,愛立信全面推動5G產業鏈成熟、幫助運營商加速開啓5G商用進程。與商用合同數相比,我們更加關注如何幫助運營商交付更好的5G系統,更好的幫助他們開啓5G,以及如讓運營商實現5G利潤回報更快。這條路還很長,我們要與運營商一起並肩走下去。

  運營商5G商用須比對手更快

  回顧4G時代,第一個商用4G業務和最後一個商用4G業務的運營商之間相差近30個月;而在5G時代,這個時間可能會大大縮短。

  根據愛立信在18個國家針對8億用戶進行的5G調查結果顯示:4成受訪者認爲在4G熱點區域會遇到網絡擁塞情況,他們需要5G提供更多容量;六成受訪者期待5G在一到兩年之內到來;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態稱“如果當地第二個發佈5G的運營商晚於第一個發佈5G的運營商六個月以上,他們就很有可能選擇轉網”。

  在中國市場,隨着運營商紛紛推出不限流量套餐,4G網絡長期處於高負載狀態,網絡速率體驗越來越差,對於5G尤其是初期的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需求強烈。

  與此同時,一些對於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的行業,他們對於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mMTC大規模物聯網等5G業務的需求也愈加旺盛。智慧交通、醫療健康等將成爲5G商用初期的重點行業應用,5G通過與交通、醫療、工業、文體、能源等各個行業融合,孕育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產生各種5G行業應用。

  “高速增長的移動數據流量、運營效率低下、收入增長有限這三大因素都將驅動運營商迫切需要5G。”Thomas Noren指出,這一切,都推動着運營商希望幾乎在同一時刻推出5G商用服務,甚至比對手更快。

  少數大T搶跑,多數謹慎觀望

  不過,由於業界普遍認爲,2019年下半年5G才初步具備商用條件,具備示範應用能力的5G終端最早將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而且面向萬物互聯的R16標準要等到2020年3月才能凍結。

  因此,雖然目前各國紛紛加快推進5G商用進程,韓國和美國等運營商已經率先商用5G,但實際上大多數運營商對於5G商用還在觀望,對於5G投資也相當謹慎。

  例如在國內,中國三大運營商都釋放出在5G上將謹慎投資的信號。按照各自披露的5G投資計劃,中國聯通今年將會投入60-80億元;中國電信今年將會投入90億元;中國移動雖未給出明確指引,但預估投資額最多也就在200億左右。即便按照最高額計算,三大T今年5G投資也不會超過400億。

  三方面推動產業鏈成熟

  運營商對於5G商用尤其是投資上的謹慎態度,絕不是不需要5G,主要是因爲5G還有點兒嫩。如何加速產業鏈儘快成熟,就變得尤爲關鍵。

  Thomas Noren表示,愛立信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產業鏈成熟、幫助運營商加速開啓5G商用進程:

  第一,從今天做起。現在愛立信發佈的所有無線產品都已經具備5G能力,事實上愛立信自2015年以後推出的無線系統都可以通過純軟件升級支持5G,很多功能在5G上都是純軟打開,客戶任何時候只要需要,只要軟件一加載就可以開啓5G。在此基礎之上也在不斷開發新產品,支持更多的頻段,增加新功能,最新推出了增強型5G平臺。

  第二,互聯互通。愛立信現在正在努力促進整個產業生態鏈的互聯互通,包括跟更多芯片廠家、模組廠家、終端廠家推進互通功能測試,同時確保在同一個凍結的標準中進行互聯互通。例如在今年巴展上,愛立信和英特爾在現場演示了4G+5G動態頻譜。

  第三,行業應用。愛立信和各個行業的生態系統進行了相關技術的互通,通過廣泛行業合作全面推動5G商用。

  更關注如何助運營商加速交付更好的5G

  目前愛立信已與18家運營商客戶達成可公示的商用5G合同,並與43家運營商簽署了5G合作諒解備忘錄。

  “這18個5G商用合同是可以公佈運營商名字的商用合同,這18家運營商也公佈了與愛立信之間的5G商用合作,是真正可公示和可考證的5G商用合同。”Thomas Noren進一步指出,截止目前來看,其他的競爭對手沒有發佈可以公佈運營商名字的5G合同的數目。

  不過現階段,5G商用合同數量的多少並不是愛立信最看重的。“其實我們現在並不看重5G商用合同數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我們更加關注如何給我們的運營商客戶交付更好的5G系統,更好的幫助他們開啓5G,更注重如何讓我們的客戶能夠做到5G商用的步伐邁得更快,實現5G利潤回報更快,我覺得這條路還很長,我們要與運營商一起走下去。”Thomas Noren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