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子電器產品的生產製造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量、消費量和淘汰量也逐年增加。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8》指出,2017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量約為16370萬臺,而進入正規回收渠道的實際處理量約為8697萬臺。

多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散亂,回收市場混亂無序,產業化管理薄弱,缺乏標準化、規範化和組織化的行業運作機制。傳統的回收企業主要是一些小作坊、小企業,這些小作坊在進行再生資源回收時常常存在產業集中程度低導致組織化結構混亂和流程不規範、回收源頭無法追溯導致監管難、回收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對於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重點行動中,指出了「互聯網+綠色生態」的發展方向,提出要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和建立廢棄物在線交易系統。再生資源擁抱互聯網,能否實現跨越性變革,成為時代檢驗的重要課題。

就此話題,新浪深圳科技頻道採訪了專註家電回收的互聯網平臺—深圳市愛博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愛博綠」)的創始人兼CEO唐百通先生。唐百通,中國廢舊手機回收服務第一平臺的聯合創始人,「互聯網+回收再利用」實踐者,行業協會專家,標準制定專家團專家。擁有15年互聯網經驗,7年再生資源行業經驗。

在他的帶領下,愛博綠自2016年成立以來,獨創了一套完善的「互聯網+再生資源」智能回收體系,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建設線上回收服務系統及線下交投智能設備,完善上門回收網路,建立城市正規分揀中心,整合當地回收資源,實現再生資源大宗交易和逆向供應鏈服務。短短三年的時間,愛博綠已覆蓋全國23個省,在250個城市建立了回收體系。2017年,被北京市發改委指定為北京市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消費者對舊物價值有誤解,回收源頭管控缺失

再生資源俗稱「廢舊物資」,在傳統的回收模式下,再生資源供求雙方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資源的供求雙方不能有效匹配,造成回收率、利用率低下等問題,難以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再加上國家層面政策缺失,我國居民長期習慣於「大鍋飯」式的垃圾處理方式,導致整個市場的監管異常困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功能單一、賬期長、壓貨等情況,且以中小型企業佔據主流,缺乏聯動性,資金、技術、人才的配備不足成為回收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再加上集散市場建設規範化程度仍與國家政策要求存在差距,功能較為單一,不能對回收體系的規範化、規模化和集約化起到引領和拉動作用。因此,回收企業難以延伸產業鏈,行業「低小散」格局難以改變。針對這一現狀,唐百通認為回收產業鏈的歸集效應,應該有一套完整全面的系統把控,源頭控制是重中之重。「回收體系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回收源頭的追溯,比如一線回收人的登記造冊、實名認證、單天回收量、回收地點、回收之後如何處理等。因為無法追溯源頭,所以也就無法有效管控。」唐百通說。據唐百通介紹,我國目前的環保回收行業雖然符合國家政策號召,但卻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目前社會對回收行業存在誤解,對回收品的價值存在解讀誤區。對於我國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覺得環保產業離自己生活太遠,對行業的認知非常模糊不清。像垃圾廢品平時如何回收、回收了又如何處理等等,這中間環節諸多,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存儲等成本也非常大。但消費者基本都缺乏科學的認知,僅僅根據自己當初購買家電的價格來武斷認為自己的廢舊電器應該值很多錢,對回收價格期望值過高,導致他們認為回收行業是暴利行業。實際上目前我國整個回收行業的機制不健全,根本沒有利潤去支撐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服務環保企業,賦能回收商獨創「互聯網+再生資源」全產業鏈回收體系

源頭追溯難與信息不對稱是整個行業的舊疾,制約了當代社會環境下的回收業的提升,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出現,給回收業帶來了重構的機遇和條件。通過「互聯網+回收」,可以打破信息封閉的壁壘,信息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和融合能夠實現信息流通與共享。也正因為此,不少創新企業瞄準潮流,潮頭湧動。處於中國潮頭深圳的愛博綠公司,是行業創新模式的探索者。其創新的OMO(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通線上信息與線下回收全產業鏈環節,消費者通過愛博綠自主研發的APP、小程序、公眾號等多平臺入口在線回收登記,整合回收行業的「小B」用戶,將線下具有回收場景的人羣轉化為精準回收信息源,再由回收人員基於LBS定位快速接單上門回收。實現線上回收信息聚合、線下隊伍回收、貨物分揀、廢料循環再生等全產業鏈數據打通,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服務體系。

唐百通介紹說:「這套「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重要的一個核心點是管理好一線回收。比如我們推出的「上門回收」,人、貨的鎖定是核心。目前我們覆蓋的200多座城市,都對一線回收人員進行了實名認證。接單後,系統會同步訂單狀態,從原點到終點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都在系統裏完成,閉環的操作讓訂單有了可管控性,解決了數據監管和追溯的難題,能夠有效協助政府解決回收源頭追溯問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監管秩序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數據基礎。

愛博綠要做的是基於互聯網+上門回收為入口的整個產業鏈信息化服務商。要解決上門回收後續的鏈條,在現有傳統模式下,不能粗暴簡單的用取而代之的模式,站在傳統產業多年沉澱基礎的對立面去競爭,去抗衡,而是整合和賦能的模式對行業進行信息化和系統化提升與改造。愛博綠必須依託回收入口,將源頭打通後,建立基於省級唯一性的分揀中心,將聯合傳統貨場的特性,建設具有共性的、規範的和信息技術支撐的合規分揀中心,且可以結合政府對再生資源的建設要求,共同建設以政府掛牌、合作的城市分揀系統。各省分揀中心採用合夥人機制,雙贏模式運營機制下,休慼相關,我們專註於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研發工作,要做的就是將信息技術對行業的植入和升級,讓回收變成一個美好的事兒,讓回收更簡單。這樣,各方的成本和效率將有很大的改善。從2018年的回收數據來看,回收訂單平均一天是10~15臺,二手貨品類相較於過去增加了至少30%,利潤一天也至少多出幾百塊錢。聯合治本的模式還是有成效,一年多的實踐也證明瞭這套系統和創新模式通過了行業的考驗。趁著利好政策東風,環保回收行業發展終將突圍而出市場驗證有效,行業實踐也取得了進展。唐百通提及愛博綠未來發展規劃,對公司及平臺很有信心。他分析到,模式肯定要繼續探索和實踐,而政府在再生資源方面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也為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據瞭解,2019年1月11日,國家發改委、工信委發布《關於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這些政策的實施對環保行業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契機。

面對這種利好的發展契機,愛博綠正在與幾個地方政府部門開展垃圾分類的合作。「就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來說,很多環保企業做不了電子廢棄物的垃圾分類上門回收,我們則利用我們家電回收整體運作的優勢率先與政府部門開展電子廢棄物的分類回收。目前我們的上門回收網路已經形成,未來只要我們採用合夥人制度在每個城市建立分揀中心,那我們覆蓋全國的回收體系目標也將會很快達成,這一發展目標也與國家政策號召相符。而對於生產企業來說,我們這種家電的上門回收又解決了他們生產責任制的問題。基於此,未來我們將會給更多企業提供完整的環保解決方案。」唐百通說。

而針對目前回收行業存在的電子廢棄物信息安全的爭議,如手機、電腦等物品的回收,愛博綠正與北京電子裝備技術協會和舊貨行業協會一起制定信息清除、回收規範等標準。唐百通表示:「回收行業再往後發展將會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並會出現一些寡頭企業,雖然現在在國內的發展還很缺失,但綠色生態發展是剛需,在未來,一定會出現一批貫穿整個產業鏈的企業,從回收、分揀、拆解到循環再利用,這一整套系統和模式將會越來越完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