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南方有個灣區叫北部灣,這裏是廣西防城港東興。在東興市的江平鎮裏,隱藏着中國唯一的海洋少數民族。這個海洋民族有着怎樣的故事和民俗風情呢?快跟隨着我們的網絡大咖一起來探祕吧!

  "冬季草不枯,

  非春也開花,

  季季魚泛鱗,

  果實滿枝丫。"

  這裏描寫的是位於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的一處寶地——“京族三島”

  它主要由山心、巫頭、澫尾這三個小島組成,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故俗稱爲“京族三島”。

  從地圖上看頗似一個“品”字

  兩千年前,京族先民和越南京族還一同生活在紅河三角洲一帶,而16世紀初,一部分先民從塗山越過國境線,一路遷徙到了這裏,開始了他們靠海爲生的漁民生活。新中國成立之初時哈哥哈姐們還是被稱爲“越族”,直到1958年5月,才正式定名爲“京族”。我國京族只有2萬多人口,而在越南,京族卻佔了他們人口的九成左右。

  京語是京族人內部語言交流的主要語言,與越南語相通,又地處中越邊境,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使得現在很多京族人與越南人做邊貿生意,生活水平已經較之前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

  還想了解更多關於京族的人文風情?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奇特的捕魚方式——高蹺捕魚

  高蹺捕魚是京族的拿手絕活。每年農曆六月至九月,京族漁民帶高蹺具、蝦籮網等工具來到海邊,把高蹺的上端綁在小腿的上方一側,在淺水區域下海後,以網籮口觸地,捕獲魚蝦等。

  那麼,爲什麼要用高蹺來捕魚呢?

  原來啊,是因爲生活在京族三島海域的魚蝦,都喜歡在距海面一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動,這樣的高度,魚蝦成羣,但漁民捕撈卻有難度,海水幾乎就要淹沒過頭頂了。所以京族人便想到用踩高蹺的方法來捕魚,以便可以捕到更多的魚。

  這麼聰明的做法,是京族人代代相傳的本領。

  一羣人的“狂歡”——拉大網

  如果說,高蹺捕魚是一種需要技巧的個人捕魚技術,那麼拉大網就是一種需要一羣人協同合作的捕魚方式。在拉大網時,京族人還有一個“打寄賴”的習慣:大網拉上後,你可以到現場順手拿走幾條魚,因爲他們覺得跟別人分享,是一件其樂融融的事情。

  冷暖色調相融的畫布——萬尾蝦燈

  傍晚時分,漁民去到用蝦籠、柱子和攔網組合起來的蝦塘,點燃裏面的蝦燈,開始捕蝦,一時間,星光點點,昏黃的燈光和灰藍色的海面共同成爲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畫。其中萬尾海堤路上的蝦塘淺灘是最好的拍攝點。

  此情此景,誰說不愜意?

  全族歡慶的日子——哈節

  “哈節”是京族的傳統歌節,這可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啦!彼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門廳,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哈亭內外,依次舉行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儀式,還有許多歌唱活動和演奏表演,可以說是非常熱鬧啦。

  一根弦也能演奏的樂器——獨絃琴

  趕海歸來,漁民們身體疲憊,當然少不了休閒娛樂活動。於是,先民們創造了京族特有的“獨絃琴”。

  獨絃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一弦一搖桿,便能演奏出6個音區,3個八度,獨弦成曲,琴聲悠揚動聽,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京族獨絃琴藝術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哈節上的百人獨絃琴表演

  出海打漁,看潮漲潮落,日出日落,聽琴音陣陣,歌聲繞梁,這個靠海吃海的京族人過着令人羨慕的簡單生活。喜歡大海,想要享受閒適安寧生活的你一定不能錯過這裏!

  *以上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探祕組,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