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以為海蜇就是水母,其實不然。海蜇是刺細胞動物門的,水母是櫛水母動物門的。兩者共同之處是都會蟄人。被蟄到那種感覺有點像被黃辣子蟄的感覺差不多。當人體被海蜇蟄傷,輕則疼痛紅腫,重則危及生命。

不過海蜇可以食用,水母可不可以吃沒試過。也許可以吧。我們大家經常食用的海蜇有三種。

沙海蟄:這是市場最常見的海蜇類,也是最便宜的一種,這種蟄皮表面有疙疙瘩瘩的感覺。其觸手是絲壯物,毒性比較大,我們這就有人被蟄死。不過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要大家在海里遠離它們就不會受到傷害。

這是被沙蟄蟄傷的胳膊。

不過海蜇用白礬和鹽腌制後就失去它的毒性了。其腌製成品為黃白色蟄皮,沒有任何雜色。大部分都加工成海蜇絲出售。一般在5到10元左右。

也有不規則沙蜇皮出售。紅海蟄粉海蜇這兩種才是真正製作海蜇皮的好貨那。其觸手有點像冰凌一樣的錐壯物。它們的毒性只有沙海蜇的一般。也是用白礬和鹽腌製成的。

成品為3、4十厘米的圓形蟄皮,一般的在20多元左右,優質的可以賣到60多元。大多涼拌吃。深受大家喜愛。還有蟄頭,在15到25元左右。也是涼拌菜里的佳品。老醋蟄頭就是經典美味!

下面介紹幾種水母

這是北極霞水母也被人們稱為獅鬃水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可以長到500斤以上。這是箱型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被它蟄到30秒就能致人死亡。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不知名的水母,都很漂亮的。

它們雖然很美,但是都有毒,最好別去碰它們。

確實如此,我們平常食用的海蜇的製成品,海蜇是分布在中國沿海的大型食用型水母,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最大的海蜇直徑可以達到1米,非常巨大。中國人食用海蜇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朝。張華所著《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蜇的記載。

海蜇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遊動物。它的食物是海洋中藻類、原生動物、小型甲殼類等。海蜇含有毒液,它的上部分形狀有點像帽子和蘑菇,下半部有很多鬍鬚狀的觸手,有些觸手內會釋放毒素,輕微的引致紅腫熱痛、表皮壞死,嚴重時可以引發休克而危及生命。所以一般建議在捕捉海蜇時食用工具,不要用手去觸碰,特別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捕捉海蜇時要格外當心。

早在中國古代,沿海的漁民就知道如何去除海蜇體內的毒素,他們會用食鹽和明礬腌制新鮮的海蜇,去毒濾去水分後,才可以食用。在加工海蜇時,也有獨特的方法,一般傘部和口腕部分開加工,口腕部叫做海蜇頭,傘部叫做海蜇皮,在銷售時也是分開進行。

海蜇是一種產量豐富的海產品,在中國,最高年產量可達5.8萬噸,可以供貨到全國,海蜇頭和海蜇皮都是中國餐桌上的美味冷盤之一,一般都是涼拌為主。海蜇營養豐富,各類人群都適宜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蜇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科學家們發現,在海上風暴潮來臨前的十幾個小時後,海面上的海蜇就能提前得到信息,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們通常吃的海蜇是水母。

海蜇,俗稱為水母、水母鮮等。海蜇屬缽水母綱,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體形程半球狀,廣佈於我國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並可入葯。

我們通常吃的海蜇皮是先把活海蜇頭部和身體分離,分別用粗鹽腌制而成,呈黃白色,腌制後海蜇就失去了毒性,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我最愛的吃法就是涼拌,加點生抽,那滋味絕了!

下圖就是漁民海邊捕撈海蜇的情景!


海蜇,俗稱水母,經處理可食用,一般用於涼拌,口感脆爽,味極鮮美。中國沿海皆有出產,但品質以山東及東北沿海為佳。

我從事海洋捕撈近三十年,但都局限於渤海近海,未去過其它海域,所以其它海域的海蜇什麼樣,如何處理我不得而知。但渤海海蜇的腌制過程我還是知道的,今與大家分享一下。

海蜇用專業海蜇網補撈,在這裡不多贅言。在山東海蜇分兩種,一種體型效較大,幾十斤到一二百都有,呈半透明,蘑菇或帽狀的頭部外表有磨砂狀的細紋或突起,手摸滯澀不光滑(有毒小心),下部是絲絮狀觸手,多粘液,毒性強,觸及皮膚麻癢疼痛,重者能導致休克或死亡,凡不小心接觸到海蜇毒素立刻用明礬沬或明礬水擦敷患處可緩解或消除癢疼,這種是麻海蜇,在東營沿海也有稱呼海牛子的,青島沿海稱為沙蜇。

另一種體型較小,五六斤至三四十斤,很少有巨大型體,帽狀上部透明或淡紫紅色,觸之光滑,遊動時下部有三四十公分長几根或二十幾根觸手(捕撈上來有很多已斷掉,所以無確切數目),淡紫色狀如冬季屋頂雪化後的冰溜子,很光滑,毒性較小,在捕撈時拿手觸摸並無感覺,但手背與身體其它部位接觸均有輕微癢疼。在東營沿海稱為明海蜇,青島一帶稱綿蜇。我之前並未接觸頭條,也想不到會有一天會與大家分享,所以在捕撈時並未拍下照片,以後在七八月份捕撈季節我會拍下照片呈現給大家。

海蜇捕撈後在腌制時會將蘑菇狀頭部和腹部分開,用鹽與明礬按比例混合好,將沖洗乾淨的頭部成腹部放入塑料罐中,一層鹽礬一層蜇,放滿罐後放置二十四小時,會有很多水出來,然後倒出來,再一層鹽礬一層蜇放回罐中封口,此時的蜇可保持數年不壞。腌制好的頭部稱為蜇皮,狀如大餅,而腹部則稱蜇頭。

沙蜇與明蜇皆可腌制,但口味卻大不相同,綿蜇皮薄,口感脆爽鮮香,沙蜇皮厚,口感肉且皮,鮮味不足,市場上蜇皮未切成絲的易辨認。

很高興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請指正,謝謝。


水母的一種。

一般我們吃的海蜇分為海蜇頭,海蜇皮,海蜇邊。

海蜇皮,其實是水母的腔體部分,像一把雨傘一樣。又叫做海蜇絲。

海蜇頭,水母的觸鬚。

海蜇邊,水母腔體最邊緣的一層。


據本人所知,海蜇分沙蜇和綿蜇(本地稱呼),沙蜇個體較大,剛捕撈時大的二三百斤重。正常來講,蜇頭加工後比蜇皮好吃,但因蜇頭毒性較大,十幾年前一個夏天,一個南方小伙下海洗澡,遭見了一個大海蜇在遊動,在水中很漂亮,他不知此物有毒,撲上去抱著了海蜇,可憐一個小夥子,最後不治身亡(真實發生,當地人都知道)。所以奉勸大家,上海邊玩或下海游泳見了它一定要躲開(海蜇在水中遊動很慢),千萬別去招惹它,別讓它的美麗傷害了你。當然,一般有海蜇出沒的海域,海邊都立有警示牌提醒的。海蜇捕撈上來一定要用明帆加工(允許),一般是一層鮮蜇撒些明礬(也可將海蜇在化開的明帆水中浸泡一下)然後上面壓上重物,幾天後為成品,再加鹽即可(保存好的話三五年不壞,但怕油,腥,更不要見生水)。本地加工只要皮而把蜇頭扔掉(主要是太麻煩),很可惜的。海蜇皮食用前一定用清水浸泡洗出明礬,泡發後甪開水燙過,涼拌或熱炒均可(不宜燒湯)。至於綿蜇,個體小,數量少(指本地而言),不再贅言。


只是其中的一種能做出味道美的海蜇,其他做出不好吃,一般人分不出來。我也就能分出絲囊與沙囊。以前他們都去渤海那裡捕撈海蜇,沒有說去福建浙江那裡捕撈的。大約2007年左右,山東海域海蜇成災,我們船從青島去威海,滿海紫紅一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