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一個高逼格青年

  在日常交流中會極力避免兩種東西

  一個是感嘆號

  一個是語氣詞

  感嘆號讓人看起來一!驚!一!乍!

  語氣詞全帶着口字旁

  簡直就是文字版噘嘴賣萌

  令人聯想起非主流時代的刺球魚

  可是,文字君發現

  要是沒了萌萌噠語氣詞

  我們好像……就……

  不會說話了呢……

  

  語氣詞活潑跳躍,聲調上揚

  再平鋪直敘聽上去都像是問句

  管他什麼傲嬌直男、摳腳女漢

  在語氣詞面前全都被收拾得可可愛愛

  句首加上「吶」,搖身一變日劇風

  「吶,文字君,你的話一定可以的呢」

  不得不說

  日劇腔調深得語氣詞賣萌之精髓

  「可惡,果然還是不行的嗎?」

  「即使是我這樣卑微的存在

  也會被世界溫柔相待的吧!」

  「噠」則可以和任意「的」字互換

  「好噠」「我噠」「可以噠」

  連用「噠」就連罵人都萌萌噠

  「他媽噠」「滾你丫噠」「你大爺噠」

  「呀」的可愛就簡直不用多說了

  它擁有了專屬吉祥物——鴨

  「哼」是一聲嬌嗔

  「吼」是尷尬但不失禮貌的溝通神器

  「喲」是愛的粉色魔力圈

  「嗯」和「哦」

  單字使用,看起來兇狠冷漠

  疊用嗯嗯立即變乖巧可愛

  哦哦,是恍然大悟

  淋語系的語氣詞

  看起來就是一臉欠揍樣

  嚕、嘻嘻

  偶爾還會發出一些未知物種的叫聲

  嗷嗚、啾咪

  /一個標準啾咪/

  追星的啊啊啊啊啊啊停不下來

  社交網站上一片哈哈哈哈哈哈哈

  互聯網上遍地都是

  嗚嗚鬼、嚶嚶怪,沒事就哭唧唧

  略略精偶爾也會喵喵喵、咩咩咩

  語氣詞雖然貌似拖沓

  對主要意思的表達無甚鳥用

  但卻實實在在可以起到

  緩和氣氛,讓說話人萌萌噠的作用

  /作家馬伯庸用語氣詞把和菜頭變得更柔美/

  

  只需要稍微回想一下就可以發現

  除了萌萌噠語氣詞氾濫成災

  我們經常使用的流行語

  多多少少都有點成年人說小孩話

  「口齒不清」的賣萌傾向

  (請大聲朗讀)

  旁友、童鞋、粑粑、麻麻

  h 和 f 完全弄混

  怎麼肥四

  灰常

  l 和 n 傻傻分不清

  流弊

  z 和 zh 還是分不清

  小火汁

  妹紙

  發不出 r 音

  喫youyou(肉肉)

  ……

  互聯網是一個大型託兒所嗎?

  那麼問題來了

  平時都正正常常的,咋村裏一通網

  我們就個個變這麼軟糯了?

  

  首當其衝的原因可能是

  我們對可愛的東西毫無抵抗力

  一詞的含義就是,具有嬰兒的特質

  /圓圓的頭、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天真、單純、無辜、說話不清楚……/

  長得好看不一定能當飯喫

  但長得萌真的可以

  可愛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生存之道

  外形可愛的幼崽會勾起人

  強烈的

  想捏、想養、想照顧的衝動

  (試想一下流浪老鼠和流浪貓的待遇差別)

  反過來,即使是個大男人可憐兮兮

  只要說話人想表現出同情

  也會說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去年某男星家暴,爲他辯解的人不就說:

  他是個陽光大男孩!

  

  中文環境中還有一個詞和撒嬌密切相關

  嗲功,長期被當做女性生存之道

  柔弱勝剛強的斬男術

  嗲字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說洋涇浜英語dear音譯

  老外張口甜心閉口蜜糖的轟炸下

  向來情感內斂的中國人看來確實超嗲

  二說就是吳方言地區本土造字

  小女孩撒嬌總是脆生生地叫爹、爹、爹

  就乾脆在爹旁邊加個口字表示撒嬌

  嗲聲嗲氣,無論吳儂軟語還是臺灣腔

  受人喜歡也不是沒有道理

  上世紀20年代就連北京方言

  也出現過「女國音」現象

  女學生夾着舌頭說話

  嗲得酥而不膩

  /試試?/

  不過通常一結婚,她們咬舌兒的毛病就全好了

  生物界也有類似的現象

  比如,狗面對入侵者,聲音粗糙、低沉

  當它來向你乞求憐愛的時候

  就變成了尖細的嗷嗚嗷嗚

  捏着嗓子發出的這種高音調

  在生物的意義上就代表着

  體型小,親近、討好、無害

  但真正讓賣萌勢力席捲全世界的

  還是日本ACG圈

  萌的本義也和中文一樣:

  指草木發芽,比喻事物的開始

  後來衍生爲對某事物燃燒強烈的喜愛

  嚴格上講,萌的範圍應該大於可愛

  在「圈地自萌」這個詞裏「可愛」就不能替代萌

  從動漫到萌經濟

  可以說日本對我們今天的萌文化影響至深

  

  前兩年互聯網上還有過一陣自稱寶寶的風潮

  算得上是賣萌風的巔峯稱號

  言下之意就是說

  我年齡小、能力弱、純真可愛

  應該被對方幫助、寵愛、包容

  現在我們管別人叫小哥哥、小姐姐

  其實也還是這個路數

  如果把這種狀態看作

  以弱賣弱、全網撒嬌

  確實還蠻惹人厭的

  但另一方面,流行語賣萌也因此

  變成了一種安全型廢話

  主動示弱討好,新時代的自謙

  是有禮貌的表現,也是降低姿態求合作的表示

  「我是弱雞,還請大佬罩着我帶我飛」

  比如,合作雙方溝通

  一方嘴上老師長老師短、辛苦了鴨

  小馬奔騰,好噠是噠可以噠

  全都是爲了說出最後那句

  「這個方案可以再改一版嗎?」

  做鋪墊

  再如,淘寶客服體

  親親來親親去

  好的呢,是的呢

  也是爲了迅速拉近距離

  確保自己這個月業績不要太難看

  日子一長,這些撒嬌網絡用語

  還真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

  約定俗成,用於陌生社交的套話

  

  其實管他萌怎麼賣

  嗲怎麼發

  可愛如何裝

  網絡世界說到底還是成年人的遊樂園

  幹嘛要一直繃着臉當無聊的大人呢?

  能夠撒嬌發嗲說童言童語也是大家

  爲數不多的能夠迴歸單純的途徑之一了吧

  在這個意義上,網絡情緣那也真算是

  「你我初初相遇

  胡鬧得像兩個醉生夢死的孩子」

  

  

  咱們來做一個讀者調查吧!

  今天的文章很大篇幅是關於讀音的

  你對漢字讀音、聲音一類的話題感興趣嗎?爲啥呀?

  如果本文配了相應的音頻,你覺得會不會更好?

  你會點開聽聽嗎?

  或者你有什麼更好的腦洞來呈現這個話題嗎?

  歡迎評論告訴文字君哦~

  - 字媒體日刊之《網路裝嫩》-

  策劃丨Miriam

  撰文丨Miriam

  編輯&製圖丨Miri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