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大上市險企綜閤成本率三降一升 人保降幅超1個百分點)

每經記者 鬍 楊 每經編輯 姚祥雲

過去一年間,上市險企在産險業務上究竟錶現如何?隨著年度報告的披露,這個疑問得到瞭解答。

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産險、太平財險、太保産險的綜閤成本率齣現“三降一升”的情況。其中,平安産險的綜閤成本率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至96.2%,但仍是上述四大上市險企中綜閤成本率最低的一傢。值得注意的是,人保財險的綜閤成本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至97%,進一步嚮平安産險迫近。

一諮詢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費改放開車險優惠係數,並不意味著車險産品的個性化和定價權放開,隻要大公司齊步走,車險仍是同質産品,因此競爭的根本邏輯並沒改變,一是運營能力,二是服務能力,三是資源整閤能力。這種情形之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核心的保險科技類公司將迎來春天。

綜閤成本率普遍優化

截至目前,上市保險公司皆已發布2017年年報。擁有財險業務的四傢上市險企中,人保財險、太平財險以及太保産險的綜閤成本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僅平安産險的綜閤成本率呈現上升態勢,但從絕對數值來說,平安産險96.2%的綜閤成本率仍是四大上市險企中最低的。

具體來說,人保財險的綜閤成本率優化最為明顯,綜閤成本率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至97%。若將這一指標拆分來看,人保財險綜閤成本率之所以下降,則得益於其賠付率的大幅降低。2017年度,該公司的賠付率由63.50%下降至62.30%,降幅達到1.2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車險、企業財産險、責任險、貨運險與農險等具體業務中,人保財險的企業財産險賠付率降幅最為顯著,從76.3%下降至57%。據人保財險介紹,2017年,該公司推行瞭多項降賠舉措,加之大災影響較同期有所改善,因此企業財産險的已發生淨賠款減少29%至40.76億元,賠付率也相應大幅下降。

車險業務方麵,人保財險的賠付率下行幅度不算太大,由2016年的59.5%下降0.6個百分點至58.9%。人保財險指齣,商車費率改革促使投保人選擇性地進行報案索賠,車險有效報案量和立案齣險率持續下降,賠付率因而有所優化。

另外,太平財險與太保産險的綜閤成本率也在不斷收縮,2017年的綜閤成本率分彆下降0.3與0.4個百分點。不過,太平財險費用率高達47.30%,為四大險企中費用率最高的一傢。某財險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這種費用率水平符閤第二梯隊的特徵,規模在10~50億元的險企,其綜閤費用率平均就在47.8%左右。而太保産險的賠付率接近60%,也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受上述因素影響,太平財險與太保産險的綜閤成本率分彆達到99.5%和98.8%。

科技能力將顛覆車險競爭

不久前,保監會再次調整瞭部分地區的車險自主定價範圍。四川地區開啓“雙65”模式,即自主覈保係數和自主渠道係數均可在0.65~1.15範圍內使用。新疆地區實施“雙75”方案,包括山西、福建、山東等在內的五地區則實行“雙70”方案,係數較二次商車費改均進一步下降。

在此背景下,財險市場齣現“馬太效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保費數據計算發現,2017年全年,人保財險、平安産險、太平財險與太保産險閤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913.37億元,同比增長14.72%;市場佔比達到65.58%,較2016年同期增加0.55個百分點。

上述諮詢行業人士指齣,全麵放開自主係數浮動是國內車險改革的終極狀態之一,一旦價格放開,激烈競爭之下的大公司會主動降低車險價格。“車險的優惠係數放開,並不意味著車險産品的個性化和定價權放開,隻要大公司齊步走,車險仍然是同質産品,因此競爭的根本邏輯並沒有改變,一是運營能力,二是服務能力,三是資源整閤能力。對於佔據市場大數的私傢車,價格還是核心。”他認為,這種情況下,通過科技驅動,獲得更優質的用戶,降低固定成本、理賠成本,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並提升用戶忠誠度,在價格同質時仍能獲得額外的收益就顯得十分重要,科技能力對未來的車險競爭將是決定性的。

以平安産險為例,2017年,該公司車險業務實現承保利潤40.32億元,同比增加49.11%,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創新科技提供瞭良好的客戶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