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角人流如織

                                                                          父母先交流

                                                                徵婚信息集中放在一起

                                                     大爺大媽穿梭在相親角內,摩肩接踵。

        剛過元宵節,農曆的正月十七,位於鄭州市綠城廣場附近的一處相親角里,雖然當天下着小雨,但現場仍有不少前來爲孩子徵婚的父母。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老人大多都是瞞着兒女前來,爲孩子物色另一半的。相親角里有無奈、有亂象、有尷尬也有喜悅,在這裏,中國式相親把傳統家庭觀念和年輕人自由思想之間的碰撞,體現得淋漓盡致。

  相親角的“無奈”徵婚紙板換了好幾個

  “你家男孩女孩?多大了,幹啥工作的?”“身高多少,有沒有房子?”老人們一見面,便會熱情地相互打招呼,覺得對方條件合適了,就會相約到附近小樹林進一步瞭解。

  3月4日,鄭州小雨。又恰逢週末,綠城廣場附近的相親角里,許多前來爲兒女相親的老人打着雨傘,他們或手舉着紙板,或把寫有兒女徵婚情況的紙張放在地上,在爲自己的孩子尋找伴侶。

  當天上午9點多,相親角已經擠滿了人,記者注意到,現場大多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吳女士今年63歲,鄭州市人,女兒都30多歲了目前還沒有對象,她也是乾着急使不上勁。吳女士告訴記者,連續半年來,每逢週末,她都會拿着女兒徵婚的基本情況,前來爲她徵婚,風雨無阻。但遺憾的是,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女婿。

  像吳女士這種情況的,還有不少老人。60多歲的張老太,來相親角也十多次了,儼然成了這裏的“名人”,許多人都認識她。張老太說,僅手中替兒子徵婚的紙板都換了好幾個了,這次專門到打印店塑封了一下,她半開玩笑地說,再也不怕弄壞,颳風下雨也淋不着了。張老太告訴記者,其間也有合適的,但孩子由於工作忙,抹不開面子,一直不願意見。作爲父母,爲了孩子的婚事頭髮都愁白了,“如今也沒有好的辦法,總不能攆着啊,還得繼續給兒子找。”

  對於替孩子相親一事,很多老人顯得很無奈,子女每天工作很忙,根本沒有時間談對象。但隨着年齡的逐漸增加,作爲父母就開始着急了,無奈只好親自“出馬”,爲孩子物色另一半。

  相親角成功率雖不高,但也有成功案例。比如鄭先生,他和妻子的婚事,是雙方父母在相親角促成的,如今兩人已經結婚並有了愛情的結晶。直到今天,鄭先生還是很感激雙方父母,也很感謝相親角讓他們結緣。閒暇時間,鄭先生就會帶着孩子,一家三口來到相親角,體驗父母爲子女徵婚的不易和艱辛。

  和鄭先生一樣經歷的還有秦女士。秦女士今年30多歲,她和男朋友也是父母通過相親角介紹的,目前雙方在熱戀中,正在商量下一步結婚。

  相親角的“怪圈”條件越好越難找

  在綠城廣場的相親角里,大河報記者觀察注意到,前來爲孩子徵婚的父母,女孩家長佔的比例比較大,男孩家長相對來說少一些。記者和多個前來爲子女徵婚的老人交談後瞭解到,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相親角有一個“怪圈”,一般情況下就是條件越好越難找對象。

  “本地戶口,有車有房,年薪幾十萬,卻找不到對象。”採訪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人一手撐傘,一手拿着寫有兒子徵婚信息的紙板告訴記者,他兒子今年30多了,家裏條件不錯,之前是因爲太挑,高不成低不就,現在兒子已經奔四了,在婚姻面前成了“老大難”。

  在相親角有許多中介支起桌子,上面擺放着厚厚的一摞登記本子,裏面詳細記錄着徵婚的信息。但大多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到中介登記,他們認爲有的中介收費太高不說,且沒有正規的資質,還有一些市民被騙。與其到那裏登記,還不如在相親角等,“說不定哪一天緣分就到了”。3月4日上午,綠城廣場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在受訪時表示,他們曾經也接到過市民舉報,稱在相親角被騙了,因爲該活動是自發組織的,沒有發起人和管理方,他們碰到這種情況沒有執法權,也沒辦法進行處理,只能提醒參加相親的老人要擦亮眼睛,小心上當被騙。

  相親角的“新現象”老人社交新空間

  每逢週末,相親角都擠滿了爲子女相親的父母。爲何那麼多老人熱衷於來這裏?據瞭解,綠城廣場附近的相親角遠近聞名,已有1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只有一位老太太,最後逐漸形成規模,很多老人都來到這裏爲孩子徵婚。一些替孩子找對象的父母都會乘公交、地鐵慕名來此,這其中不乏外地人。大河報記者調查發現,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由於都是中老年人,這裏也成爲他們交流的新空間。

  多名受訪的老人表示,相親角又起到一個新的作用,可以分享大家的信息、生活經驗、結交朋友。“有些父母是爲孩子相親的,不料卻把自己‘相’出去了。”社會學家於海認爲,這也是反映中國年長者私人生活的興起,也讓他們的私生活變得更加活躍。他解釋說,上世紀90年代,越來越多個人活動必須靠自己策劃安排,退休年長者更是如此,需要的只是活動的地方和公共空間。

  如今,鄭州在大幅度發展,各種設施越建設越美麗,那麼,能否把相親角擴大一些,拉上一條長長的繩子,把紙板夾起來,分爲未婚、離異,或者夕陽紅老齡段的,這樣大家尋找起來一目瞭然。面對記者的提問,上述工作員說,目前綠城廣場附近正在施工修建地鐵,而他們也正在忙着移栽苗木,關於此問題,之前曾有市民建議,他們也向領導反映了,考慮到實際情況,目前滿足不了大家需求。

  相親角的“尷尬”兩代人思想的碰撞

  據2016年國家年鑑數據顯示,婚姻的圍牆之外,超過2億的單身人羣及其背後家庭組成了龐大的相親市場,家長在各類相親市場中奔忙,折射着中國式的婚姻焦慮。

“可憐天下父母心。”對於老人來相親角爲孩子徵婚一事,多名老人表示,都是瞞着子女出來的,如果是親朋好友看到自己,除面子上過不去外,孩子也不會答應的。

  記者採訪了幾名80後的單身人士。對此,陳先生解釋道,婚姻是自己的事,沒必要讓父母幫助找,再說30多歲也不大,好好玩一陣子,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沒有那麼自由了。也有人表示,父母都是傳統的老觀念,思想太落後了,緣分到了自然就結婚了。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情感導師端子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爲父母擔心孩子婚姻生活心情可以理解,但過度干擾子女的生活,唯獨相親這個不能代辦。兩代人的價值觀不同,年輕人越來越強調自我,對於瞞着子女徵婚,有時會適得其反,要建立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臨近中午,小雨仍在不停地下着,可這一切並未影響老人們交流的慾望。相親角里人頭攢動,一些沒有打傘的老人,頭髮都被雨水打溼了,仍堅守在那裏久久不願離去,期待着子女的愛情能夠早日到來。(記者 呂高見 文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