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爲《建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的署名文章,圍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爲統領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爲統領。學習貫徹《決定》,必須準確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條貫穿《決定》的紅線,深刻認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任務、關鍵所在,把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徹到改革各方面全過程,建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爲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機構改革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決定》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明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四條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握好、貫徹好這條原則,才能確保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正確方向。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關鍵、最核心的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這個最本質特徵更加鮮明地體現好,把這個最大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好。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發展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爲的歷史機遇期,要抓住歷史機遇、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和根本保證。《決定》着眼把黨作爲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制度化,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爲這次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保證改革的正確方向,保證各項任務順利推進,必須充分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政治主題貫穿改革全過程。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任務艱鉅、影響深遠,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不折不扣、堅定有力地完成好各項既定改革任務。

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

着眼於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決定》提出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並對優化黨的組織機構、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和戰略安排。

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決定》對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提出了原則要求,明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負有對重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的重要職責。《決定》還對其他方面的議事協調機構、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決定》明確提出,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羣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和其他組織中設立的黨委(黨組),接受批准其成立的黨委統一領導,定期彙報工作,同時提出加快在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機構。

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決定》提出要優化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關黨建、教育培訓等部門職責配置,並進一步明確加強這些部門歸口協調、統籌工作的職能。同時,對黨委辦事機構、黨的派出機關、黨委直屬事業單位的改革都提出了原則要求,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增強抓落實能力,強化協調、督辦職能。

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抓住了當前影響黨政機構運行效能的要害,體現了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的要求,破除了部門化、局部化的障礙藩籬,有利於增強黨的領導力、增強政府執行力,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利於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要完善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又要着眼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切實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增強把方向的能力和定力。要把增強"四個意識"體現到制度機制的設計和運行之中,以更加完善的制度安排確保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強化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要增強敏銳性、提高協同性,有效發現處置改革發展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增強謀大局的能力和定力。要着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着眼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壯闊實踐,着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着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整體上把握,從戰略上謀劃,從長遠上着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爲,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

增強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政策、舉措、方案符合現實情況、反映客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有的放矢、辯證施治、精準發力。

增強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和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要着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科學確定改革發展思路、制定改革發展措施,敢於擔當、能爲善爲,在實踐中開新局、闖新路。要鼓勵基層創新,倡導敢闖敢試、敢爲人先,加強對改革成功經驗的深入挖掘、科學總結和宣傳推廣,推動形成更加濃厚、更有活力的創新創造氛圍,凝聚起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