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飞画的文化墙

  陶飞

  走在重庆轨道集团马家岩基地里,放眼望去,都是轨道、车间、机器,难免有点单调沉闷。可走近运营一公司一号线接触网车间,走廊上那面色彩饱满的文化墙瞬间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步入艺术长廊。

  “这是请专业人士画的?”记者很好奇。一号线接触网车间综合管理员何然笑了,指向文化墙正对的办公室说:“‘画家’在里面”。

  何然口中的“画家”就是陶飞,他是一号线接触网车间的一名安全管理员,也是马家岩基地的名人。

  一个月画出工作缩影图

  记者看到,这面手绘文化墙长10米,高2·4米,以连绵起伏的山脉为背景,配以繁星为点缀。从左至右依次绘有车场、侧式站台、接触网工作车、牵引变电所、主变电所、输电线路铁塔等,传达出从得电到供电的各个环节。让记者惊讶的是画面的精细程度,居然连接触网支柱上悬挂的零部件和接触线,都一个不落地表现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2017年12月供电维保部开展企业文化阵地建设,陶飞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负责创造这面文化墙。他的创意来源很简单,一是把供电专业里的变电检修、接触网维修、综合监控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职业展现出来;二是表达供电员工的工作日常:他们昼伏夜出,有的像“蜘蛛侠”一样攀爬在高空中的接触网上,有的如“医生”般医治着各种开关柜,有的像程序员操纵各种代码和服务器。

  从创意、草稿、绘制……陶飞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他用专业的视角,展示了与列车运行相关的供电系统。

  每每有人从走廊上经过,都会情不自禁地看一看。对于同事来说,这幅画还有另一个好处:“以后培训新员工都不用讲PPT,直接来参观飞哥的文化墙,一目了然。”

  工作勤奋做出不少成绩

  这面文化墙,除了展现陶飞的绘画天分,也表现出了他扎实的专业知识。记者了解到,在工作中,陶飞勤奋、刻苦,做出了不少成绩。

  2011年,陶飞社招进入轨道集团,现在,33岁的他是一号线接触网车间安全管理。

  “进入轨道集团前我在电气化局工作,接触的都是大铁接触网,对轨道交通接触网,特别是刚性接触网接触较少。”陶飞说,为了能快速上手,他常利用休息时间看刚性接触网相关的书籍。

  2015年由于表现优异,陶飞获得了“轨道集团2015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次年,他在任车间质量管理岗位期间,自主设计出了“刚性接触线卡线器”,获得了“轨道集团2016年度职工技术小发明优秀奖”。2017年,他作为车间安全管理员,负责马家岩车场隔离开关“手改电”技改委外改自做项目实施。该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运营一公司节省数十万元。

  想为同事带来更多欢乐

  “我们都嘿喜欢他,称呼他为飞哥。”何然告诉记者,接触网工作枯燥,但陶飞总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比如将我们工作中的趣事画成漫画之类的,以此记录我们的工作”。

  漫画也好,壁画也好,都是陶飞自学的。他说,自己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绘画技巧,最喜欢的就是用绘画记录工作。恰好他的妻子是一名美术培训老师,因此让他学到很多。

  他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坚持画画,制作出更多的漫画作品,让同事们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开心开心。

  都市热报-厢遇记者 张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