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蔡嶽霖 梁宏志 報導

才沒多久前,包括香蕉、高麗菜、鳳梨等蔬果價格崩盤,農委會不斷強調是受到天氣影響,不過監委實際調查發現,農委會農糧署雖在93年就建立預警機制,但這樣的預警機制只有提醒不能強制,導致每年都有不同蔬果有落差,造成農民心血泡湯,讓監委痛批農委會根本就是不負責任。

成堆的香蕉收購價跌到只剩一塊錢,讓農民不忍心拿去賣、乾脆賣去當肥料,不只香蕉跌的很慘,長期以來蔬果產銷失調,農委會總是用氣侯因素加以淡化,監委調查後秀出不少圖片打臉農委會,不想農產價崩盤傷農民。農糧署早在九十三年,建立了預警預測機制,卻沒有強制性也沒有誘因,造成103年洋蔥目標種一千公傾,卻超出了近百分之18。

香蕉104年目標種11,000公頃,實際超出了百分之二十八,蒜頭也有在預期外,造成價格一下漲一下跌。監委同時點名蔬菜交易通路,也要分散避免交易風險,再加上面對氣候變遷的策略,每一細節做的完整纔不會又傷農民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