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赣榆县人 我发现江西省的简称是赣 既然 赣 是章江和贡江合流的意思

那为什么我县的名字也带赣呢

后来发现 𫎬 和 赣(赣) 其实是二个字 很早以前就被混用了

𫎬,章+贡

拼音是 gǎn gàn gòng 意为 章江和贡江合流

《山海经·海内东经》:「𫎬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聂都东山在今崇义县内)东晋郭璞注释:「 今𫎬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水经注·𫎬水》:「𫎬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𫎬县东。」《集韵》也解释:「𫎬,水名,出南康。」

𫎬江的源头是章江和贡江,两江汇合而成𫎬江。宋代王象之在《舆地纪胜·𫎬州》中明确指出:「章、贡合流为义。二水为𫎬,左右拥抱,合流城角,于文为𫎬。」所以「𫎬」字应该是「章」字和「贡」字的合成。

清代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章水,一名西江,源出南安府聂都山。……亦会支川,而东达府城(即今赣州市)西环城而北,会于贡水。」章水,得名于豫章。今日的江西省,在汉代称为豫章郡。《汉书·地理志上》:「豫章郡县十八:南昌、庐陵……柴桑、艾、𫎬。」《读史方舆纪要》中还记载:「贡水,一名东江,源出福建长汀县新路岭,西经瑞金会昌及于都县境,南北支川悉汇入焉,又西至府城东,环府城而北,会于章水。」综上所述,章江和贡江在赣州城北汇合,形成𫎬江,再向北流入长江。至于人们一直在误用的「赣」字,则和章贡合流没有任何关系。赣,本来读gòng,和贡字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赣,赐也。从贝。 」《淮南子·要略》有一句:「一朝用三千钟赣」(一朝赏赐群臣的费用达到了三万斛粮食)。赣字的这种用法很少,后来「赏赐」的意义甚至彻底消失了。由于「 赣」和「𫎬」的字形太相似了,所以人们就常常把「赣」误用作「𫎬」。「赣」字的读音也就由gòng变成了gàn了。因此,「赣」字和「𫎬」字就一同在社会上通行,成了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字形不同的异体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一九五五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异体字表》,「赣」字作为正字而保留下来,「𫎬」字当作异体字被废除了。

赣,章+夂+贡

拼音是gàn、gòng,是指字从章从贡,贡亦声。「章」意为「站立在最前面」。「贡」指「向中原皇宫进献贡品」。「章」与「贡」联合起来表示「在朝贡的队伍中站在头里」。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

夂,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

通「贡」。赐给

1史记里子贡写作 子赣

2赣,赐也。从贝。——《说文》 3一朝用三千钟赣。——《淮南子·要略》。高诱注:「钟,十斛也;赣,赐也。一朝赐群臣之费三万斛也。」 一朝赏赐群臣的费用达到了三万斛粮食4今赣人敖仓,予人河水,饥而餐之,渴而饮之。——《淮南子·精神》

赣榆是秦朝时置县的 当时赣没有被混用

赣榆 应是 赣(gong)榆江西省和赣州出现较晚 当时赣(赣)和𫎬已经被混用赣(赣)州,江西省简称应是 𫎬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