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萬年前的冰川時期,海平面下降了100米,許多中國大陸的生物爲了避寒,從海平面下降後露出水面的臺灣海峽進入臺灣,包括泰雅晏蜓的祖先。

  而在冰川時期結束後,地球變暖,臺灣海峽被海水淹沒,許多來到臺灣高山的物種成爲冰川時期結束後的孑遺生物。

  蜻蜓是昆蟲中歷史悠久的一目,已在地球上生存了3億年,當恐龍和鳥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時,蜻蜓曾是天空飛行動物的主宰。

  由於冰河向南侵襲,許多北方溫帶地區的生物將臺灣當做躲避寒冷嚴酷氣候的避難所,在冰河消退後仍然逗留在島上適合生存的中高海拔山區。這也是在臺灣可以發現像櫻花鉤吻鮭及山椒魚這類溫帶物種的原因。

  中國臺灣省將近90%的蜻蜓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區,在中高海拔山區,則有少數冰河期後留下來的種類生存,臺灣省特有亞種泰雅晏蜓正是其中最常見也最顯眼的一種,也是臺灣省分佈海拔最高的蜻蛉目、晏蜓科昆蟲。

  泰雅晏蜓在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印度東北部等地有大陸種的親戚存在,呈不連續分佈狀態,這些大陸晏蜓和泰雅晏蜓唯一不一樣的形態是,在雌蜓的尾毛上有寬大型與短小型之雙型現象,而臺灣亞種則一致呈紡錘狀,其原因仍待研究。

  泰雅晏蜓是大型蜻蜓,成蟲全長6.7至7.2釐米,雄蟲合胸側視具2條黃綠色帶,複眼藍綠色,腹部第1、2節各有1條藍色斑紋,翅膀透明,翅痣黑褐色。雌蟲複眼黃綠色,腹部第1節有藍色斑紋。雄蟲翅胸暗紅褐色,腹部黑色、黃色或淡藍色;臉部黃色,上脣黑褐色,有一對方形斑,上額有黑色“T”字斑。翅胸正面的背條紋直而平行,下方窄而尖。腹部背面第1節有淡藍色橫斑,第2節有類似人臉的斑紋,第3至6節各節前、中、後都有斑紋,第6、7節中間及後方有斑紋,第8至10僅後方有斑紋。 上攫握器形狀類似開罐器。

  雌蟲斑紋類似雄蟲,但腹部第1至3節呈暗紅褐色,腹部末端有發達的產卵管,成蟲於4至12月出現。

  泰雅晏蜓主要分佈在臺灣島海拔1500米,甚至1700米以上的山區,一般棲息在天然的池塘、湖泊或沼澤,也相當適應人類所建造的蓄水池或溝渠。雄蟲常在其領域巡遊守衛,習性機警,不容易被發現。雌蟲則一般只在交配或產卵時纔會出現在水邊。雌蟲會將卵產在水邊的草類、潮溼朽木或苔蘚層上,遇到雄蟲干擾時會有腹部向下彎曲的排斥行爲。

  泰雅晏蜓雄蟲在水邊的活動跟陽光的照射息息相關,只要陽光消失就馬上不見蹤影,不像一般蜻蜓,即使在多雲的天氣仍然生龍活虎。

  根據觀察,泰雅晏蜓的卵及幼蟲水蠆在寒冬會停止發育,一直要到隔年春天氣溫回暖時,才繼續正常生長。所以,它們一個世代需花費2至3年的時間,而一般平地蜻蜓的平均壽命只有 1年。

  泰雅晏蜓的水蠆身體呈圓筒狀,全身黑褐色,腹部末端有發達的尖刺,可以用來制服獵物與攻擊敵人。它屬於潛近型的捕食者,靠發達而突出的複眼搜尋獵物,發現目標後會躡手躡腳地偷偷靠近,然後再彈射出摺疊在頭部下方扁平帶鉤的下脣捕食。

  泰雅晏蜓的水蠆非常容易在室內飼養,可用小魚、蝌蚪或喂鳥用的麪包蟲養到準備羽化的終齡階段。判斷水蠆是否已到達終齡的最快方法,是觀察水蠆背部像葉芽一樣的翅芽是不是膨大了。如果翅芽已經膨大,那大概再過7至10天就會羽化,此時可以放幾根枯樹枝在水裏幫助水蠆爬出水面,觀察它們羽化的過程。

  泰雅晏蜓分佈於宜蘭到高雄的山區,沿着中央山脈軸線向南拓展,分佈相當零碎,文獻記載的成蟲分佈地點有宜蘭縣加羅山,臺中縣小雪山天池,南投縣合歡道路、松嶺、合望山、石門、新人崗、鬆崗,嘉義縣阿里山姐妹潭、奮起湖,花蓮縣碧綠神木、七彩湖等,其幼蟲分佈記錄則有小雪山天池(海拔2530米)、阿里山姐妹潭(海拔2100米)、七彩湖(海拔2900米)等。臺灣省“農委會特生中心”也曾在高雄藤枝的溪南山小池沼(海拔約2600米)有成蜓及幼蟲採集記錄。

  據曾在合歡山考察泰雅晏蜓的生態研究者方偉達記述,在合歡山主峯、北峯和東峯圍繞的谷地中生長翠綠色箭竹,大片的草坡綿延幾十千米,加上冷杉形成的不規則形態的斑塊,構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在這裏,由於地質是由第三紀泥質沉積岩組成,屬於硬頁岩和板岩帶,質地容易剝落,經過風化和剝蝕作用,冬季積雪融化後形成一個個天然水窪溼地。

  泰雅晏蜓雌蟲在池沼邊的箭竹草叢或枯木下的苔蘚上產卵,水蠆在溼地中成長。大約在 4 月之後,泰雅晏蜓成蟲朝高海拔的山區飛翔,一直到7、8月,都是泰雅晏蜓破殼成蟲的季節。成蟲交配後返回高地,以避免幼蟲提早孵化受到冬天的寒害。這是泰雅晏蜓自冰川時期結束以來,在臺灣省山地學習到的拓殖行爲。

  泰雅晏蜓生存區域年降雨量平均在3000毫米以上,平均溫度在6攝氏度以下。泰雅晏蜓從水蠆羽化到成蟲的失敗率很高。它們一般在夜間羽化,全程大約需要4小時,從22時開始,到次日凌晨2時完成。

  臺灣省“農委會特生中心”的研究人員林斯正表示,近年來,由於山坡地的開發與旅遊廢棄物及宗教界恣意放生等不良因素影響,泰雅晏蜓水棲幼蟲的生育地——高山湖沼——正面臨着廢棄物污染堆積及放生的鯉魚、泥鰍嚴重破壞水域生態的威脅,可能我們還來不及窺探它們的奧祕,泰雅晏蜓就消失無蹤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