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pJr

  “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是仔細還是馬虎,做事是有條理還是雜亂無章,都與他兒時養成的生活習慣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近期,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吳昕爸媽突然造訪吳昕家,一進門就吐槽家裏太亂,到處都是亂放的鞋子和快遞盒子。

  吳爸吳媽雖然嘮叨歸嘮叨,但出於對女兒的疼愛,還是開始幫助女兒收拾凌亂的房間,整理快遞盒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一樣,一邊批評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物品,一邊因爲疼惜孩子而代替他去做。作爲父母,愛孩子的心情一般無二,但無形之中,這份替代卻扼殺了孩子學習整理的能力。

  一、讓孩子整理物品怎麼那麼難!

  曾在《育兒師》一檔節目中看到一個案例:小男孩鍾政把玩具丟了一地,玩完不歸位,還要繼續拿。爸爸說:把鼓收起來,弄一地玩具都沒法走路了。兒子不僅不收拾,還伸手打爸爸,咬爸爸。

  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

  “家裏到處都是孩子的玩具,剛辛苦收起來,下一秒又被熊孩子翻得滿地都是。什麼時候孩子才能自己愛上收拾啊。”

  “每次買玩具的時候答應的很好,玩具買回來到處亂扔,馬上就把自己的承諾拋在腦後了。”

  朋友小張說,本來工作一天身心疲憊,下班回家一進門看到客廳、房間堆滿了玩具,家裏一片混亂的景象,心裏的怒火噌噌往上冒。然後就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對兒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自己整理物品怎麼這麼難!

  孩子不喜歡整理自己的物品,凡事依靠父母,成爲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也成爲孩子獨立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二、整理力——小技能,大作用

  什麼是整理?在字典中意思爲:去除不需要的東西,使有條理有秩序。

  日本LOHAS KATAS代表、整理收納顧問專家佐藤亮介認爲:整理力不限於整理的概念,整理的目的不該是單純地想着“收拾乾淨”就好,而是應該去想爲了什麼?爲了誰?它甚至能大大地影響自己的人生規劃和未來, 更是提高判斷力和辦事能力的最佳工具!

  其實,整理力這個時常被父母忽略的技能,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深遠的意義。它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

  1、鍛鍊孩子生活獨立性

  在《花兒與少年》節目中,演員劉濤的收納整理能力驚豔了觀衆。她表示自己鍾愛整潔和收納,和自己從小養成的習慣有關。劉濤還指出,這種習慣讓她節約了很多時間。

  一位心理學者說過,“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是仔細還是馬虎,做事是有條理還是雜亂無章,都與他兒時養成的生活習慣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

  從小鍛鍊孩子整理的能力,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獨立性,讓生活井然有序,做事有條不紊。

  2、整合思維,高效學習

  整理力不僅能用在整理物品上,還能用在提高學習上。

  網上有一個哈佛學霸傳授複習經驗的視頻,觀看次數達近百萬。這個學霸很會記筆記,也很會提煉關鍵概念。這種整合能力讓他很輕鬆地構建了知識體系。這也和他超強的歸納與整理的思維能力是分不開的。

  從學習資料到知識點的歸納整理,學霸們把整理的技能在學習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裝着一些片斷的,沒有聯繫的知識的頭腦,就像一個亂七八糟的倉庫,主人從那裏是什麼也找不出來的。”

  整理力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清晰的頭腦和思路,在學習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3、提升孩子決策力

  全球“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在一次分享會曾說:整理物品,可以鍛鍊思考能力。整理好物品,讓空間變得整潔,情緒就能得到調整,心情也會隨之變輕鬆。在這個良性的循環當中,很多鍛鍊思考能力的機會就會產生。

  在不斷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孩子通過反覆思考、選擇、決斷,思考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自主思考,自發努力,自我決斷的能力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總之,整理力是孩子成長的神助攻。可現實生活中,讓孩子自主整理自己的物品,成爲一大難題。

  三、孩子整理能力,要從小培養

  既然整理能力如此重要,我們要從小有意識地培養。

  1、榜樣的力量

  明星範瑋琪的媽媽在外孫過生日時,曬出的照片,可以看出玩具的收納整理很講究。

  想要孩子養成整理的好習慣,父母要時刻做好示範。

  朋友小華在讓孩子自己收拾物品方面特別有心得。她從孩子玩玩具開始,就準備了幾個箱子,一邊示範,一邊引導孩子不同類型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箱子裏。

  平日她也以身作則,把家裏的物品都擺放有序、分類整理。潛移默化,孩子學會了自主整理物品。

  所以,想改變孩子,先從父母率先垂範開始。

  2、有效訓練

  皇家育兒師凱瑟琳曾說,孩子需要知道收拾的方法才明白如何收拾房間。比如明確的指令,哪些玩具應該放在的具體位置。凱瑟琳還說在她的家裏,有一首特別的歌曲,當這首歌響起時就是一種指令,告訴大家要收拾房間了。

  放歌曲收拾玩具,也是幼兒園常用的方法。

  有網友稱,在幼兒園自由活動時間結束,歌聲一響起,孩子們就會自覺地把玩具歸位,比老師說話管用。

  另外,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並且最好給玩具賦予一些意義。

  比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收的快;邊唱歌邊收拾;告訴孩子我們要送玩具回家。讓收拾玩具在孩子心裏變的有趣。

  3、積極鼓勵孩子

  在《星媽駕到》的一期節目中,演員樑靜說起自己的女兒練鋼琴。當女兒想放棄的時候,她就鼓勵孩子去嘗試。當女兒有一點小成績,她就及時鼓掌以茲鼓勵。

  鼓勵對孩子整理玩具也同樣適用。

  當面對一大堆七零八落的玩具,讓孩子全部收拾好,對孩子來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孩子會有畏難心理,這時我們應鼓勵孩子一點點去嘗試。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過:多關注孩子的消極方面,孩子的消極方面就會增長;多關注孩子的積極方面,積極方面就會增長。

  所以,儘量不說,“你就會亂扔東西”、“你從來不收拾玩具”等等這些負面語言。這會讓你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收拾和整理物品。積極的鼓勵才能讓他找到自信,更願意去做。

  孩子不做,鼓勵孩子去做;孩子做了,鼓勵孩子做的更好。

  一個從來沒有養成整理習慣的孩子,絕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天,就忽然學會整理房間,收拾物品,生活井然有序……

  讓孩子養成整理的思維和習慣,從現在開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