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有人梦见漫山遍野的小龙虾在求救,醒来就买了七八万元的小龙虾、大闸蟹放生。

闻讯赶到的父老乡亲非常感动,并及时捡回了小龙虾。

看到这条新闻时,本姑娘万分惋惜,那么好吃的小龙虾就这样被丢到外面,做成麻小不好么!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墨西哥,后来传到北美。

30年代开始,小龙虾在南京附近疯狂繁殖,刚开始这个声名狼藉的小怪物确实让人头疼,占水为王地蔓延著。然而我大中华美食家岂是吃素的?

60年代,遗传了「神农氏」基因的勤劳勇敢的农民伯伯们,开始捞起田间低洼里的小龙虾煮著吃,吃法也很简单,顶多就是放点盐,比白灼还简单。放到今天,我们很难想像用清水煮出来的龙虾味道是否依旧惊艳。

80~90年代,小龙虾在有些地方称为「螃蟹助理」,这可不是说吃螃蟹的时候一定要配小龙虾,而是说小龙虾便宜又鲜,甚至随抓随白钓的打野属性,简直就是平价版螃蟹。

小龙虾可得性高的属性,让吃货教众脑洞大开,卯足劲研究怎么吃小龙虾的大有人在,并先后创造出了「盱眙十三香」「油焖大虾」「麻辣小龙虾」等「吃虾绝唱」。当重口味调料「滋溜」一声下了锅,与龙虾相遇刹那,犹如烈焰点燃干柴,烧出的是一整个闪闪发光的夏天。

#小龙虾发迹于夜宵,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夜宵文化在寂寞的夏夜于街头暗涌而出,为小龙虾成为「The Night King」 (宵夜之王)提供了充足的历史自然条件。

离开富丽堂皇的酒店和包间,没有了水晶灯下的觥筹交错,仿佛就远离了尔虞我诈和曲意逢迎。能在流水摊上坐下来干一杯的交情,才是真兄弟。夜宵解禁的是一种社交姿态,一种与惺惺作态相反的,江湖儿女的豪情。

那什么样的食物才能在这个场景下更好地体现出「江湖豪情」呢?首先必须是吃得起,其次是吃起来不讲究形象,如能手脚并用、带上点大动干戈意味的,那就更好了。

搭配啤酒,一口天堂一口地狱,让酒瓶上冰珠混合皮肤上汗液,在夏夜里翻滚。

怪不得陈晓卿说小龙虾是最好的社交食物,双手只要戴上手套,就得吃到最后一刻才能摘下来。火红的虾子浸泡在浓郁的汤汁里,双手拿起,去头、卸钳、捏壳、剥肉、蘸汁,一套功夫下来再把虾肉放进嘴里,麻、辣、鲜、香、肥,顺便嘬一口壳子,啧咂有声。这么一趟折腾下来,现代人视若生命的手机早就被撂到角落里了。一张桌上的人这才真的吃到一起。

如果照这样发展,小龙虾本可以安安稳稳地走向餐桌。结果2005~2006年,关于小龙虾的造谣帖四起,什么入侵物种、重金属污染、臭水沟养殖、日本人用来处理shi体等言论铺天盖地而来。之后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小龙虾都笼罩在耸人传言的阴霾里,很多人也就观望或者直接不吃。

直到2013年,新京报发了辟谣新闻,小龙虾才得以昭雪。这个转折让小龙虾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超高「流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燃遍全中国。

一组数据感受一下中国人对于吃的丧心病狂:2007年全国小龙虾产量26万吨,去年产量已经超过百万吨,总产值超过1500亿,稻田散养变成了规模化养殖,形成了新的标准,促进了500万人就业,还能出口给国外。

#东行西渐的小龙虾#

别看小龙虾在中国是雅俗共赏的国民夜宵,就以为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好这口。歪果仁吃起小龙虾来,也没在怕的!

在瑞典美食中,小龙虾是料理,而不是「手剥虾」。据说小龙虾最初来到瑞典,是贵族才能享用的高档菜,被做成饼、香肠等。即使是现在的瑞典餐,在吃小龙虾料理前,不仅应沐浴更衣,用餐还富有仪式感。隆重点的,甚至举办个派对。

瑞典人吃小龙虾倒挺符合咱中国人「不时不食」的原则。莳萝花开的时候,他们才会准备一场小龙虾派对。摆放灯笼、戴上小帽子,满桌人欢歌笑语,吃一年一次的小龙虾。主人将小龙虾和莳萝同煮,加一些盐、洋葱调味,变红了就端上桌,再配上莳萝花装饰,看起来很小清新。

德国人吃小龙虾更像一场学术实验,2017年小龙虾刚入侵德国时,柏林参议院环境部门便对其进行检查,发现不存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安全隐患后,才呼吁民众对其下口。这种凡事必先检测的风格,非常符合德国人一贯严谨的作风。

近两年,柏林的小龙虾数量激增,且因为生态环境优越,又没有天敌,对柏林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政府决定,除了一小部分小龙虾被出售作为食材之外,大部分野生小龙虾都惨遭「人道毁灭」。在此,本姑娘建议开放「小龙虾签证」,可将我大中华吃货输送至战斗前线,我们将毫无保留地将本民族与小龙虾较劲多年的斗争经验倾囊相授,比如,麻辣、十三香、蒜蓉、油焖、啤酒、香辣、白灼、干锅…

原本打算占山为王的小龙虾,自从被中华吃货发现,便硬生生从入侵物种混成了发财致富的养殖水产。它的行踪遍及南北,吃法独特性更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壁垒。在「沉浸式」的剥壳过程中,在插科打诨的谈笑间,在虾肉放入口中的那一刻,小龙虾给了我们极大满足感,从入侵物种变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

现在,就用一顿小龙虾打开你的夏天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