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 沈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爲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這一重要闡述,深刻揭示了"新型政黨制度"植根於我國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獨特優勢。

首先,這種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強大的凝聚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正是這樣,它能把廣大人民羣衆凝聚起來,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爲着共同目標而奮鬥。同時,新型政黨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包括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切實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政黨協商這一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如今我們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尤其需要團結一致、不懈努力,充分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凝心聚力的制度優勢。

其次,這種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高的決策和執行效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具有效率優勢。現今一些國家,多黨惡性競爭,處理問題反覆拉鋸,議而不決,決而難行,效率低下。不少國家傳統主流政黨支持率下降、政黨力量分化,國家政局變得複雜,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上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了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各黨派廣泛參與國家事務,並達成最大共識,使得集中與民主有機統一,更具活力,能夠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效解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多黨合作,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後,多黨合作舞臺極爲廣闊。新型政黨制度的高效優勢將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這種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爲完善的廉潔保障。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的弊端,是更爲廉潔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爲執政黨,一直重視將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提出:"各級黨組織應當支持民主黨派履行監督職能,重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意見、批評、建議,完善知情、溝通、反饋、落實等機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有監督、有制約、有促進,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民主監督功能,爲保障權力廉潔運行提供了制度基礎。

"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爲公、兼容幷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堅定製度自信,發揮好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