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永圖:真正危險的是“貿易戰”這種錶述)

來源:界麵新聞

龍永圖:真正危險的是“貿易戰”這種錶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宣佈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就成為熱點話題,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

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原國傢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錶龍永圖認為,“貿易戰”這個詞“太過戲劇化”,特朗普實際上隻是發起瞭一個貿易政策行動。

3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電視颱(CGTN)與CCG戰略閤作協議簽署儀式暨高端論壇上,龍永圖錶示,自己並不贊成用“貿易戰”這個詞。

“實際上我們看一看特朗普這個行動,無非是他首先發起瞭一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行動,我情願用一個trade policy(貿易政策)來講。特朗普完全有權利這樣做,那麼我們中國當然也做瞭迴應。”

龍永圖指齣,雖然600億美元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中國平均每年齣口超過2萬億美元,600億美元的佔比很小。

“而且並不是說這600億美元都要泡湯,無非是交點關稅,說老實話這是一個市場行為。比如江主任跟我買一輛汽車,10萬美元,現在的關稅是10%,到瞭江主任手上11萬美元。如果江主任真正想要買這輛汽車,我們先把價格降到8萬美元,再徵40%的關稅也不就是11.2萬美元。我們搞貿易的知道這裏麵真的還是一個市場行為,貿易本身就是一個交易,就是一個妥協,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

龍永圖說,中國入市後打過很多反傾銷、反補貼戰,但是世界貿易依舊在發展。而真正危險的是“貿易戰”這一錶述引起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市場驚慌”。

他錶示,“我現在最怕的就是我們中國的,也包括外國的一些一知半解的專傢”過度解讀,而目前需要的是理智、準確的解讀,讓市場平穩下來。

CCG高級研究員、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認同龍永圖的觀點,認為中美之間不會發生貿易戰,齣現的是“貿易摩擦”。

孫永福稱,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是現實存在的,但這並不是美國喪失就業的根本原因;鑒於美國國內的政治因素,以貿易逆差為由威脅加徵關稅隻是一個藉口。因此“通過談判其實是可以來解決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的,我們還有一些時間”。

據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的備忘錄,美國貿易代錶辦公室將在之後15天公佈商品清單,涵蓋1300種産品。同時,美國貿易代錶辦公室還將就相關問題嚮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此外,美國財政部將在60天內拿齣對中資投資美國科技領域設限的方案。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錶示,由於“貿易戰”將給雙方帶來損失,作為商人的特朗普“其實應該理解發生所謂的貿易戰會産生的後果”。因此對特朗普來說,這次錶態更多是一個政治上的作秀,以便與中國進行談判。

CCG學術委員會專傢、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時殷弘認為,貿易戰的威脅並不像現在媒體報道的這麼嚴重。

但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和為下一屆總統大選做準備,六個月或者一年之後,特朗普可能會再次敲響貿易戰警鍾。

時殷弘錶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競爭已經存在瞭20多年,兩國在過去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在放鬆貿易壁壘等方麵做得不夠。

“有人說貿易是雙贏的,可是你會發現這種雙贏的關係中已經開始齣現一些零和遊戲,不管是經濟還是戰略的角度,都存在一定的零和因素,所以中美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會是一個波狀的趨勢。”

對於如何應對目前中美經貿關係的緊張局勢,CCG在週二的會談中發布瞭10條建議,包括加強對美國民眾的宣傳,闡明中美貿易赤字在全球化分工下的本質;擴大對美國商品進口,降低汽車、手機、奢侈品等非關乎國計民生産品的關稅,增加對美的能源産品、農産品等進口,以讓利國內消費者,同時消減中美貿易差額。

建議還提齣積極促成中美跨境電商協議的達成,利用電商為中美兩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就業以及優惠産品的紅利。

從長遠角度看,建議提議中國把握機會尋求加入TPP,推動WTO、RECP等多邊貿易體係的進展,尋求更多的力量來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發展;同時利用WTO貿易規則,對美國違反WTO規則的做法進行上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