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總結過去、展望明天,連日來代表委員們愈加深刻感到,改革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必須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練兵備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我軍戰鬥力建設提升到更高水平。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聽聽代表委員們就提升戰鬥力建設水平有何看法。

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推進練兵備戰

——代表委員熱議將戰鬥力建設提升到更高水平

■解放軍報記者 樑蓬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習主席領導推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穩,實現了我軍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的整體性改革性重塑,人民軍隊的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由此煥然一新。

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總結過去、展望明天,連日來代表委員們愈加深刻感到,改革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必須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練兵備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我軍戰鬥力建設提升到更高水平。

最大限度釋放新體制效能

在代表委員們眼裏,這是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撤總部、建戰區、立軍種、調結構、優編成……經過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兩大戰役”,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

“我軍戰鬥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一位來自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如是評價,但他馬上話鋒一轉,語帶警醒,“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體制確立了,但一些相關機制還沒有健全;新結構成型了,但配套制度還沒有完全跟上。”

有類似感受的,還有中部戰區副司令員張義瑚代表。“這是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他認爲,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總原則,抓住指揮編成、權責界定、流程再造等關鍵環節,加快理順戰區和軍種關係,抓緊推進軍種指揮融入戰區聯合指揮,基於聯戰聯訓實踐,精準提報軍事需求,牽引戰場建設、人才建設、後勤建設和裝備建設等各領域統籌發展。

來自軍委裝備發展部的王力代表,格外關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尤其對着眼提高各級政府辦事效率的“只進一次門”“最多跑一次”的探索深有感觸。“現在有些利於備戰打仗的重大項目,還存在論證慢、審批慢、執行慢等問題。”他說,從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固有模式、路徑依賴中解放出來,既要主動來一場“思想革命”,還需要發起一場“制度革命”,惟有如此,才能把新體制效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南部戰區副參謀長陳道祥代表,對即將開啓的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第三大戰役”充滿期待:“政策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發揮其潤滑劑作用和槓桿功能,充分彰顯新體制生機活力。”

資料圖

爲實戰化訓練解困鬆綁

“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高我軍戰鬥力。”習主席向全軍發出的時代號令,引發代表委員們強烈共鳴。大家在討論發言中,直抒謀戰之思,建言務實之策。

“開展實戰化訓練,必須依託實戰化的環境條件。”來自訓練部門的代表介紹,目前,全軍正按照“一體化設計、集約化建設、開放式使用”的思路,統籌推進大型訓練基地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現有的軍事訓練資源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使其更加精準、集約、高效地向練兵備戰領域傾斜和投放。

危不施訓、險不練兵,訓練中消極保安全,是長期困擾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的“思想枷鎖”。空軍某部營長朱正友代表談到,打開這個枷鎖,單純靠教育引導端正訓練指導和政績觀很難奏效,必須儘快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比如,改進部隊訓練考評和幹部任用考評機制,不以事故定乾坤;科學界定安全事故類別和責任歸屬……

發生在演兵場上的一些問題,引起代表委員們高度關注。來自海軍的代表談到,隨着養殖、商貿、旅遊等海上經濟活動漸趨頻繁,一些軍用港口碼頭和出航通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幹擾和擠佔,嚴重影響海軍實戰化訓練的深入開展。

“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海軍某基地政委孫健代表說,學習貫徹習主席這一重要指示,必須加強軍地協同。他的建議是,通過構建常態化制度機制,協調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設立海上訓練區、試驗區等,切實保障部隊開展訓練。

堅持用強軍目標引領攻堅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代表委員們從習主席的重要論述裏,探尋我軍新質戰鬥力和戰鬥力新的增長點。

東部沿海經濟社會發達、科技實力雄厚。自戰區成立以來,東部戰區副司令員顧祥兵代表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些優質資源轉化爲現實戰鬥力。在他看來,目前“民參軍”“軍轉民”需要跨越的“門檻”仍然很高。“必須打破壁壘,推動軍隊創新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儘快建立軍地成果共享機制,使各類優質資源更好地助推戰鬥力提升、滿足部隊作戰準備需要。”顧祥兵代表說。

“將國防潛力變成國防實力,是練兵備戰工作急需解決的難題。”這些天,通過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國防動員系統的代表們感受很深。

兵民乃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四川省軍區政委冷志義代表說,這句話在今天仍然適用,而且更具時代性。“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他看來,目前軍地二元結構仍涇渭分明,需要健全完善現有的國家動員體系,通過拆壩、疏堵、清淤,把“涓涓細流”匯成“汪洋大海”。

“改革從來就不是一曲詩情畫意的田園牧歌,也不是一條筆直平坦的通衢大道,儘管我們已經啃下了許多難啃的‘硬骨頭’,涉過了很多‘險灘’,但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我們去闖。”西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戎貴卿代表的一番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改革務必成,強軍方可期,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把改革進行到底!

(解放軍報北京3月16日電)

資料圖

“和平病”,戰鬥力致命的腐蝕劑

■辛士紅

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大力糾治“和平病”,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要瞄着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可能的作戰對手,有針對性地去練。“和平病”是戰鬥力致命的腐蝕劑,是練兵備戰的頭號大敵。提高新時代的練兵備戰能力,就必須把糾治“和平病”作爲當務之急。

“英雄雨打風吹去,太平歲月最蹉跎。”和平最容易麻痹軍人的神經,如果貪圖享樂就會染上“和平病”,精神懈怠、意志衰退,滋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支摧枯拉朽的軍隊可能被這樣那樣的“和平病”銷骨蝕魂。一支勝利之師不僅要經得起腥風血雨、槍林彈雨的錘鍊,還要經得起和平時期的各種考驗。

軍不思戰,國之大難。“和平病”是一種思想麻痹病,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軍人喪失對戰爭的警惕、對練兵的熱情,面臨敵情而毫不覺察,能力不足而高枕無憂,以不打仗的心態做着打仗的準備。根治“和平病”,首先要喚醒官兵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真正繃緊打仗這根弦。

根治“和平病”,要用好練兵備戰這服藥。言武備者,練爲最要。練兵備戰具有很強的牽引功能,一個單位練兵備戰抓得緊,官兵就會心思向打仗聚焦、工作向打仗用勁,“和平積弊”就會減少。反之,則百弊叢生,武備廢弛。只有真想打仗的事情,真練打仗的本領,真謀打仗的問題,我們才能用勝券在握回答習主席提出的“勝戰之問”。

存亡之道,命在於將。根治“和平病”,領導幹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本事那本事,能打勝仗纔是真本事。面對習主席多次點到“兩個差距很大”“兩個能力不夠”“五個不會”等問題,領導幹部應帶頭來一場大學習,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在重大軍事鬥爭實踐和軍事演訓活動中磨礪自己,厚植帶兵打仗、指揮打仗的底氣和資本。下決心把當“和平官”的錯誤觀念扳過來,把領兵打仗的如山重任扛起來,當好練兵備戰的帶頭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