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2019年第10期

  文 | 本刊記者 徐梅 發自北京

  全文約4689字,細讀大約需要10分鐘

  3月6日下午,游泳名將寧澤濤在個人微博上宣佈,“告別泳池碧水,開啓自己的嶄新生活”,這一天是他26歲生日。

  河南省體育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楊青山接受媒體採訪,稱寧澤濤在今年2月份已遞交退役申請,並且態度堅決。

  “寧澤濤退役”話題引發熱議,他本人卻選擇沉默,除了在擁有近八百萬粉絲的個人微博上更新過兩次近況,沒有接受任何採訪。

  寧澤濤的微博認證是“資深游泳運動員”,與他在泳池中的輝煌戰績相比,這個認證十分低調——他是亞洲第一個遊進48秒的男子百米泳將,這個成績被視爲與劉翔雅典110米欄奪金、李娜法網奪冠一樣具有歷史突破意義。

  宣佈退役之後,許多人惋惜泳壇少了一位樣貌英俊、身材健美的超級偶像,體育界痛惜的則是寧澤濤迄今仍是亞洲百米自由泳紀錄的保持者,在他所參加過的國際大賽中,他還是中國游泳隊接力比賽出戰最多的一員猛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日水軍對陣,無論是個人單項還是集體接力,誰能在短池競速中補上這個空缺?

  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體育人間》節目編導樑邁受欄目組之命於2015年開始聯絡並跟隨拍攝寧澤濤,“當時籌備了一組關於備戰裏約奧運會的片子,叫《裏約之路》,寧澤濤是其中一個。”

  樑邁 圖 / 本刊記者 樑辰

  最初他並不想拍寧澤濤,“覺得他還太年輕,也沒有經歷過太多事情,”此前拍攝過許多一線體育明星的他,沒有想到聯繫拍攝這個年輕人會那麼複雜,更沒有料到2016年正式開機拍攝三個月後,這個被市場熱捧的陽光偶像由於堅持個人廣告代言權益,與彼時竭力主張國家隊集體贊助商權益優先的游泳管理中心負責人衝突升級,裏約之路變得晦暗崎嶇。

  在備戰裏約最爲關鍵的時段,寧澤濤的飯卡被消磁、國家隊宿舍管理員通知他限期搬離、訓練時身邊沒有教練,只有一個陪練一個隊醫。雙方對峙不下時,寧澤濤的經紀人甚至對樑邁說,“寧澤濤可能去不成裏約了,你還要繼續拍下去嗎?要不,別拍了!”

  “我告訴他,我沒有收到臺裏不讓我繼續拍攝的通知,我自己那時候判斷寧澤濤還是可以去的。”樑邁的預判後來成了現實,多方角力,寧澤濤最後還是站到了裏約游泳館的出發臺上,但成績差強人意,他在接受央視體育頻道記者現場採訪時表示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對出發前的波折隻字不提。

  從裏約回來之後,寧澤濤面對樑邁的鏡頭,說出了一切,他在收拾行李物品搬離國家集訓隊宿舍時說出的三句話,被定格爲這部紀錄片裏安靜卻鋒利的三幀畫面——“經歷過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或者嘲諷”,“然後自己也經歷過很多人情世故”,“自己也看清了人性的醜陋。”這部名爲《轉折點——寧澤濤》的片子播出後引發震盪,總收視率達到八千多萬。

  2017年5月,寧澤濤從海軍游泳隊轉業回到家鄉河南,樑邁繼續跟拍《轉折點2》,這部紀錄片一直拍攝到2017年9月寧澤濤在天津全運會上衛冕,爲河南代表團贏得100米自由泳和50米自由泳兩塊金牌。這也是寧澤濤與媒體關係的轉折點,天津全運會上除了組委會要求必須出席的新聞發佈會,他沒有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

  《轉折點2》迄今尚未播出,寧澤濤卻又一次站在了“轉折點”上。這位中國體壇的超人氣明星三年多來經歷甚多,儘管他本人不願意通過媒體深析箇中原委,我們仍然希望通過樑邁導演的講述讓更多事實得以呈現,並寄望在中國體育深化改革的當下,利益各方之間的制衡能夠真正成爲變革的驅動力,不讓下一個寧澤濤沉默離場。

  (以下爲樑邁導演自述,錄音整理後,經本人再次確認)

  “咱們真實一點兒好不好!”

  我大概是在他對外公佈前半個月知道他要退役的,不是他本人告訴我的,我們平常聯絡極少,我接觸他也只是因爲工作,臺裏交給我這麼一個拍攝任務,我也沒有想着把這個關係變成什麼私人關係,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太多了,我之所以能夠得到信任,我想正是因爲我只是單純地工作、紀錄,這麼多年,我拍攝的名人、明星很多,我都是這樣處理的。我既不是他們的粉絲想靠近偶像,也不想做他們的經紀人,獲取利益。

  得知他退役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遺憾,26歲,還是競技的黃金年歲。除了競技場上的實力,他還有巨大而獨特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沒有拿過奧運冠軍,但他的關注度超過了許多奧運冠軍。他的影響力也遠遠溢出了體育圈,這種具有公共性的超級明星式的“人物”對於中國體壇來說,是稀缺的,十年出不了一個。

  但反過來想,我們在岸上看的人,是不能真正體會到他在水裏的痛苦和上岸後的各種壓力的。我們覺得爲什麼不再忍耐一下,再堅持一下,他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再繼續了吧。

  我記得《轉折點1》播出之後,他告訴我,他的一個運動員朋友看哭了,我說不至於吧,咱們這片子也沒什麼煽情的啊……寧澤濤說,“樑導,你太不理解我們運動員的心情了!”

  其實我當然懂他想說什麼。拍攝《轉折點1》的時候非常費勁,我一度都想放棄了。這麼多年拍名人,我知道沒有一個好約的,但是像他這樣,我還是頭一次遇到。直到我跟攝像師飛到澳大利亞,還不知道能不能拍上,那時候我們已經得到了游泳中心的拍攝許可、他本人的同意,但一切都還是懸而未決。

  無論是在澳洲外訓,還是後來特殊時期進入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整個拍攝過程都有種“偷偷摸摸”的感覺,總覺得有雙很嚴厲的眼睛在盯着我們。他轉業後自費去澳洲外訓,我們也去拍了,那時候的他明朗很多,我們的拍攝也從容正大。

  寧澤濤是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拍攝《轉折點1》的時候,有個鏡頭後來剪掉了——我們得到海軍隊葉瑾教練的允許,去拍他們喫飯,當天飯菜很豐盛。喫完飯,隊員按照排班表輪流值日洗碗,我跟葉教練說,能不能安排寧澤濤洗碗,我們好拍攝,教練說好,寧澤濤不幹,“我昨天洗過了,今天我不洗。這是紀錄片,咱們真實一點兒好不好!”

  寧澤濤裏約奧運會後接受樑邁採訪

  “他是一個風暴眼”

  《轉折點2》到現在還沒播,各方面原因吧……我其實也不理解,爲什麼他就變得這麼敏感了?他的確非常特殊,堅持個人權益,與體制對峙,拒不讓步,差一點兒就去不成裏約奧運會,回來之後,又曝出被國家隊調出、從海軍轉業、代表河南參加全運會……這裏面每件事情都不簡單,一個年輕人如何能夠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我有時候會想,我自己二十幾歲時,可以經受、經歷這麼多嗎?

  《體育人間》欄目組領導最開始讓我拍他的時候,很早,還沒出任何複雜的事情。2014年9月仁川亞運會,他一個人拿了四塊金牌,又有實力又有顏值,關注度很高,但我那時候不想着急拍;2015年喀山世錦賽他遊進48秒拿冠軍,這個成績實在是突破性的,我想可以約了,沒想到那麼難約,更沒想到他那麼火,關注度那麼高。

  2014年仁川亞運會,寧澤濤在單項和接力比賽中一共獲得四塊金牌

  等我取得了他的信任,才明白由於他關注度太高,幾乎所有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有可能被捲入利益糾葛,這樣一來,他們就不願意再有其他人靠近他。一箇中間幫我溝通的朋友很直接地說,“對我們來說,他是稀有的資源,分享給你,我們有什麼好處?”

  廣告商對他的追逐是非常瘋狂的,他的代言費早就超過了體育圈,甚至遠遠超過國內一線的娛樂明星。得知我在拍攝他之後,也有很多企業跑來找我,“樑導,我們給你們免費提供一輛採訪用車,只需要寧澤濤坐一下,拍個照片……”“能不能讓寧澤濤拿我們的產品,發個微博,我們給多少多少錢……”類似這樣的太多了,我從來沒有找他說過,也不是我多高尚,各人路數不同,我這麼多年拍名人,就是簡單,不在中間整這些。

  寧澤濤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風暴眼,看似平靜,周圍卻是各種巨大的力量圍繞旋轉,不能止息。而他自己,又是孤獨的。他甚至無聊到在網上學了幾個魔術,逗自己開心,《轉折點1》開頭他給我們變的那個魔術就是其中之一。

  粉絲的圍觀和追逐讓他更孤獨。哪怕是在澳洲訓練,也會有粉絲跑過去,他告訴我有一次他在墨爾本,晚上餓了,想去買個麥當勞,才走了一半就圍了一堆人,只能算了,不去喫了。

  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機場,在2014仁川亞運會上奪得4塊游泳金牌的“男神”寧澤濤回到家鄉,被媒體和粉絲包圍

  “對錢和物質的態度讓我驚訝”

  說到寧澤濤,大家常常說在他身上顯現出各種利益之爭,這個問題,站的立場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轉折點1》中寧澤濤的教練葉瑾接受採訪時說,“國家培養一個孩子,是花了很大代價的……”我也贊同她的觀點,我們的運動員培養體系如此,在利益分配上的確是不能排除國家和集體的。但是這個比例和機制需要改革、調整,否則一個廣告代言上千萬,層層分配後,運動員拿到手只有一兩百萬,卻要承擔所有的合同義務。

  寧澤濤退役之後,合同代言費都歸自己。但他是不是就是爲了錢,纔跟體制叫板,我覺得也不能這麼說。拍攝中,好幾次他對錢和物質的態度,挺讓我驚訝的。

  我自己也寫小說、寫劇本、拍電影,我跟他接觸後,覺得自己哪怕是在虛構作品裏,也不會那樣處理劇情,想不出來,出乎意料。

  他現在籤的一個體育品牌代言,每年的代言費上千萬,合同裏有約定,如果他退役,合同就要終止。我後來聽說他提前一個月告訴了品牌自己要在3月份退役,合同可以提前終止。對方出於對他商業價值的信心,表示願意重議此後的代言價格,他說不用談了,謝謝你們的尊重和理解,一塊錢友情價服務到2019年年底合同到期。

  有一次他爲一個奢侈品代言,對方請他在國貿旗艦店裏任選六樣商品,他堅持不要,品牌那邊一定要他拿,我當時也在現場。看他推辭到最後,實在盛情難卻,就選了一個單層的小零錢包,是那個店裏最便宜的東西。這個的確讓我想不到,我接觸過體育明星,也接觸過娛樂明星,在那樣的場合,沒有人像他那樣,他的反應總超出我的意料。我後來去他家拍攝時發現,他家裏各種名牌包包箱子什麼的,都是品牌送給他的,就那麼堆在那裏,很多都原封未動。

  他喜歡跑車,全運會後,買了兩輛跑車,一黑一紅。但是他平時出行,甚至參加活動,都是坐地鐵或者公交車。這一點,別說我,甚至是他的隊友,都難以置信。我最開始是聽他父親說他坐地鐵的,當時我不相信,後來接觸時間長了,有幾次約了碰面,發現他真的是這樣,不僅坐地鐵,還會坐公交車,北京的公交路線我都不熟,他能從這趟倒那趟,非常熟悉。

  寧澤濤經常坐地鐵和公交車

  他經紀人也是這樣,不僅在北京坐公交,在外地也是,有幾次我們通電話,我聽見公交車報站。寧澤濤受他影響很深,他們之間配合得也非常好,都看得非常長遠,絕不是着急變現掙錢的。

  很多人猜測寧澤濤會不會進娛樂圈,他早就說了自己性格不適合娛樂圈,他應該會去讀書吧,現在國外國內都有名校表示願意接收他繼續深造。應該還會做一些廣告代言,參加一些奢侈品的活動。

  他父母更想得開,他們都是非常謹慎、傳統的人,家裏也很樸素簡單。我們拍攝的時候,他媽媽不止一次說,就希望兒子做一個普通人,有一份得體的工作就很滿足了。寧澤濤出名後,他們的生活也深受幹擾,寧澤濤回家甚至不能住在自己家裏,總有人拜訪,要簽名要合影。

  我一直堅信金字塔尖上的運動員、體育人是值得記錄的,儘管接近他們、獲得他們的信任非常難,沒有一個是容易的,但還是值得去爭取。這麼多人裏,寧澤濤是獨特的,他沒有拿過奧運冠軍,但是他的關注度和各方力量對峙形成的衝突,超過了很多戰績更顯赫的運動員,這些年拍攝積累下的素材很寶貴。

  寧澤濤退役的時候,很多人又問起《轉折點2》什麼時候播出,我以前拍的片子有到現在還沒播的。

  《轉折點2》尚未播出,寧澤濤又站在了新的轉折點上還有人問,你會拍《轉折點3》嗎?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去問寧澤濤,他剛剛做出這個決定,這個決定對他人生的重要性,需要經過時間,纔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轉折點2》開頭的一個鏡頭,是他坐在泳池邊,一直不肯下水,陪練和隊醫反覆來催他,他悶了很久,“咚”地跳了進去。每一個決定都是艱難的。祝福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