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日式風格:

日本和建築,又稱「和樣建築」或「日本式建築」。13~14世紀日本佛教建築繼承7~10世紀的佛教寺廟、傳統神社和中國唐代建築的特點,採用歇山頂、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臺、橫向木板壁外牆,松樹屋頂等,外觀輕快灑脫。

日式設計風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築影響,講究空間的流動與分隔,流動則為一室,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禪意無窮。

日式風格特別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借用外在自然景色,為室內帶來無限生機,選用材料上也特別注重自然質感,以便與大自然親切交流,其樂融融。

什麼是後現代風格:

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美國和西歐出現了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美國建築師R·文丘裏在《建築的矛盾性和複雜性》(1966)中提出的一系列與現代主義針鋒相對的觀點。他倡導一種複雜和有活力的建築,提倡兼容並蓄,引用歷史和鄉土語言,推崇曾被現代主義拒之門外的模糊性、諷喻性、像徵性、裝飾性、民族性、地方色彩、公眾趣味和鮮明的個性等豐富多彩、兼容並包的設計形式,所以後現代主義建築形式和派別五花八門,甚至難免光怪陸離、良葵混雜。有所謂野性主義、新方言派、光亮派、重技派、怪異建築派等。

1977年,建築評論家詹姆斯在其《後現代建築語言》一書中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體現多義性與模糊性,融精英文化與大眾趣味,歷史性與現代性為一體,是一種「激進的折中主義」。斯特思將後現代主義建築總結為「隱喻」、「裝飾」和「文脈」三大特徵。

可以說,室內設計方面直接沿用後現代建築風格,在進行創作時,出現「隱喻」、「裝飾」

和「文脈」等手法,在形式上突破現代主義單一標準的風格,更多地表現了地域文化、習俗,引向多元化風格。 後現代主義特別有一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設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像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像徵、隱喻等手段,以其創造一種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和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形像和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像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有P·約翰遜、R·文丘裏、M·格雷夫斯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家裝知識,請聯繫我們的客服MM:15010385365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