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造就不同的文化,和服是日本婦女最常穿的傳統服裝,傳於大唐,穿了十幾個世紀,但是在二戰期間,日本曾就女人穿和服問題,提出了反對的意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由於戰爭所需日本,政府開始調整商工省與軍需等爲一體,而由商工大臣岸信介任一把手,着手管理國內經濟,以及軍需物資的調配。

  岸信介公開發文說,你們每個人浪費人造棉一反,反是日本的計量長度單位一反大概有十一米長,我國將損失掉500架飛機6000輛戰車,所以勸日本國民,尤其是日本婦女,要把纖維變成戰鬥力。

  這一決定使得當時的日本婦女是炸開了鍋,她們難以接受傳統的東西被更改。

  而報紙上卻說了要高度重視決戰時期的服裝,要改革服裝,婦女要發揚傳統的堅韌精神,想辦法不做新衣服,臨時湊合一下,甚至誇張的說做新衣服就等於從前線拿走等價的武器,從前線的士兵那裏拿走飛機子彈來打自己。

  因爲這是國家的政策,於是日本婦女開始節衣縮食,一些婦女團體提出剪掉和服的長袖,並且展開了運動。

  和服因爲雍容華貴而被日本貴族所喜愛,後來逐漸流傳在民間,雖然好看也很符合日本歷史文化的特點,唯一一個缺點就是特別廢料。

  若突查了查,一件西裝或軍服普通的面幅三米,就夠做一件衣服了,但一件和服需要二三十米纔行,光兩個袖子就得十幾米的布,所以在日本戰爭喫緊的時候,要求國內婦女節衣縮食,剪掉和服的袖子,也是在情理之中。

  日本婦女成立了婦女組織會,她們還曾印發了10萬張卡片上面寫着不穿華美服裝,杜絕戴戒指,這些卡片分發給百姓。

  而日本媒體也跟風造勢說,日本女性必須牢記服裝就是未完成的火藥,浪費服裝就是在浪費武器。

  但是和服一旦沒有了袖子,是沒有靈魂的,可見日本爲了戰爭,什麼都能幹的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