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六回,發生在劉備投奔曹操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劉備、曹操、郭嘉和荀彧。原文如下:

  卻說玄德前奔許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孫乾來見曹操,言被呂布追逼。特來相投。操曰:“玄德與吾,兄弟也。”便請入城相見。次日,玄德留關、張在城外,自帶孫乾、麋竺入見操。操待以上賓之禮。玄德備訴呂布之事,操曰:“布乃無義之輩,吾與賢弟併力誅之。”玄德稱謝。操設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見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後必爲患。”操不答。

  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嘉曰:“不可。主公興義兵,爲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薦劉備領豫州牧。程昱諫曰:“劉備終不爲人之下,不如早圖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與吾有同見也。”遂不聽昱言,以兵三千、糧萬斛送與玄德,使往豫州到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張飛在搶奪呂布部將宋憲、魏續購買的一百五十匹戰馬。呂布憤怒不已,率兵攻打小沛。劉備不是呂布的對手,只得逃出徐州投靠曹操。謀士荀彧認爲應該趁早除掉劉備以絕後患,但郭嘉卻認爲除掉了劉備必將令曹操失去人心。最終,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加以,任命劉備爲豫州牧。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郭嘉口中的“裹足不前”,意爲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戰國時期李斯所撰《諫逐客書》中的“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小說中提到的劉備被呂布逐出徐州及被曹操任命爲豫州牧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爲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張飛搶奪戰馬一說卻並非歷史的真實,是作者爲了塑造張飛的魯莽性格而虛構出來的故事。

  與真實的歷史相比,小說中提到的荀彧建議曹操除掉劉備的故事情節有真有假。首先,這個建議是真的,但提出之人並非是荀彧,而是程昱。據《三國志·武帝紀》載,劉備前來投奔之後,程昱對曹操表示:“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終不爲人下,不如早圖之。”

  至於郭嘉對於劉備的態度,小說與歷史記載截然不同。據《三國志·郭嘉傳》注引《傅子》稱:“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爲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爲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爲之所。”由此可見,郭嘉與程昱所持的觀點相同,都是建議曹操儘早除掉劉備的。

  衆所周知,郭嘉和程昱都是曹操集團謀士羣中的佼佼者,以深謀遠慮、料事如神著稱,曹操對他們的建議幾乎都是言聽計從。但令人驚訝的是,曹操竟然否決了兩人的建議,不僅收留了劉備,還將其任命爲豫州牧一職。

  爲何曹操會作出如此決定呢?《三國志·武帝紀》的一段記載給出了答案。當程昱等人向曹操提出除掉劉備的建議後,曹操當即表示:“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對於劉備朝三暮四的本性,曹操是非常清楚的。但曹操更加清楚的是,劉備在中原地區具有極高的民望,同時深得士人階層的尊重,可謂名滿天下。在曹操看來,除掉劉備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一旦將劉備除掉,將失去人心,對穩定局勢、平定天下不利。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這位傑出政治家的遠大目光和寬廣胸懷。相比之下,郭嘉和程昱就要差得多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