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從探討「中國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命題出發,首先從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現狀角度對中國和文化強國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各國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各項指數,確定中國與發達國家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與差距。接著以 PDM 模型為理論基礎,找出並確定影響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因素

第1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隨著各國紛紛步入可持續發展的二十一世紀,能夠推動傳統產業發展的各種自然資源不斷減少並且慢慢走向枯竭,資源壓力同時也導致了成本上升、勞動力減少等弊端,這些弊端使得低能耗的文化產業成為各國發展經濟的主流領域。並且,文化產業的輻射效應有利於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流動與結構重組,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與升級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還能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在國際世界的影響力。再次,文化貿易具有高附加值和輻射範圍廣的特點,能夠帶動其他產品的出口並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進而增強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文化貿易獨具的能耗低、附加值高、輻射範圍廣的特點使其對增強經濟實力、文化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在 2016 年 3 月發布的《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 年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①報告令許多人刷新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現狀的傳統看法:其實早在 2010 年,中國就已是世界文化產品出口第一大國。2016 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 30785 億元,其佔 GDP 的比重為 4.14%,文化產品貿易出口總額達 786.6 億美元。由此也可以預見「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的目標指日可待。2007-2011 年我國文化產品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為 12.03%,而 2012-2015 年我國文化產品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明顯下降為 4.86%,中國也正處於進入新常態後穩步發展的關鍵時點,從中國文化產業及文化產品貿易中尋找可進一步提升貿易產品競爭力的因素可能成為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新的突破點。

........................

1.2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

本文以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為研究對象,在分析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狀況的基礎上,使用 UNCTAD 資料庫 2002-2015 年的文化產品貿易數據比較分析了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狀況,並以 PDM 模型為理論基礎分析可能影響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並使用監督分組的主成分回歸分析法對其進行實證研究,最後提出建議。具體研究內容共分五章,內容安排如下所示:

第一章為引言,主要是從傳統產業弊端、文化產業特點與我國文化貿易現狀出發提出問題,然後針對本文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等進行了描述。第二章為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綜述,首先從國際貿易經典理論出發探究其對於文化產品貿易的適用性並主要闡述了研究國際競爭力的經典模型——鑽石模型以及修正的鑽石模型,之後從三個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與評述。最後對文化貿易相關概念與文化產品貿易的統計框架進行界定。第一章對全文進行了概括性的介紹,第二章則為下文進一步分析現狀與影響因素奠定基礎。

第三章為現狀分析,本章首先從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狀況、文化貿易規模與增長率以及文化產品出口結構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的發展現狀。然後計算國際市場佔有率(MS 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指數)、對稱性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SRCA 指數)和貿易競爭力指數(TC 指數),對中國與英美德法日六國的文化產品貿易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比較中國在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上的現狀、差距以及成因。

第四章為實證分析,以鑽石模型與修正的鑽石模型為基礎分析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選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影響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數據指標並建立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然後對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各影響因素進行監督分組的主成分回歸分析,主要找出對文化產品整體競爭力、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細分行業中的短板領域競爭力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指標因素,為制定競爭策略奠定基礎。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從理論分析、現狀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的結果入手,對我國文化產品貿易影響較大的因素方面有針對性地的提出建議。

.......................

第2章 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綜述

2.1 理論基礎

文化貿易在本質上與一般國際貿易是相同的,但是由於文化貿易自身獨特的特點也使得一些理論對於文化貿易與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解釋存在變化與修正。本節將探討經典國際貿易理論對於文化產品貿易的適用性,以及研究國際競爭力的經典理論競爭優勢理論對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適用性與修正。

2.1.1 經典國際貿易理論

(1)比較優勢與要素稟賦理論

在國際貿易理論不斷演化發展的歷程中,比較優勢理論無疑是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的基礎理論。在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之上,要素稟賦理論則進一步發展了產生國際貿易的原因,認為各國之間要素稟賦的差異是解釋比較優勢與國際貿易的基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無形的生產要素,文化貿易中包含的各國各區域獨特的文化因素與文化資源,各國能夠形成比較各自不同的優勢。文化產品貿易的比較優勢既體現在文化具有民族特徵,即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所呈現出來的獨特的、民族性的、自古流傳而來的文化特質和民族個性;同時也體現在文化本身所帶有的時代特徵,即文化產品所呈現出來的先進科技和時代文明。

從比較優勢理論與要素稟賦理論的對於文化產品貿易的適用性角度來說,比較優勢理論與要素稟賦理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前提,一是規模報酬不變,二是商品和要素市場的完全競爭性。而文化產品貿易既具備規模經濟,同時其參與競爭的多為差異化的產品,故而商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所以文化產品貿易不滿足比較優勢與要素稟賦理論的假設前提,其對於文化產品貿易的適用性尚存爭議。

(2)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即規模報酬遞增,指產出水平增長率高於要素投入增長率的生產狀況,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是規模經濟的兩種表現形式。內部規模經濟是指企業的產量增加所帶來的企業的平均成本下降從而使得利潤率增加的情況;而外部規模經濟則是指當整個行業規模擴大,產量增加時,地理位置傾向於集中,從而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進而降低平均成本。在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行業適用於規模報酬遞增的假設,文化產品貿易也是如此。

........................

2.2 相關研究綜述

2.2.1 關於文化貿易競爭力的研究

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文化貿易競爭力對於國家競爭力的影響力趨增,各國政府與學者都開始注重對於文化貿易競爭力的研究與分析。國內外對於文化貿易競爭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概念理解、運用評價指標對文化貿易競爭力進行測算以及文化貿易競爭力現狀研究等方面。

2.2.1.1 國外文獻研究

國外學術界對於競爭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傳統貿易類別上,而文化貿易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類型,對其貿易競爭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大多是以數據分析其在國際文化貿易領域佔據的市場份額,並得出規模經濟是國外文化強國具備強有力國際競爭力的原因之一。比如 Hoskins & McFadyen(2000)認為規模經濟和第一行動者優勢導致的成本優勢是使美國能夠在電視市場佔據全球份額的絕大部分且在電視行業具有極強競爭優勢的原因所在。

2.2.1.2 國內文獻研究

關於競爭力的測算,魏雪蓮(2009),方英、李懷亮、孫麗巖(2012),湯增強、段元萍等(2012)多位學者都從分別從 MS 指數、RCA 指數及 TC 指數三方面比較分析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並得出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處於較低水平的結論。朱文靜、顧江(2010)的分析結果魏雪蓮等學者不同,通過分析得出了中國在文化產品貿易上的競爭優勢相對較為明顯,而在文化服務貿易中則處於競爭優勢相對較弱的地位。何傳添、潘瑜(2012)使用相同的三個指標分析我國文化貿易競爭力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他們得到的結果顯示中國文化貿易的整體競爭力較強,而整體上較強的競爭力主要是源於文化產品貿易較強的競爭力,與其形成對比的是文化服務貿易基本不具備競爭優勢。文化產業是文化貿易的基礎,所以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對於文化貿易競爭力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祁述裕(2004)在《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中在以鑽石模型從理論上分析文化產業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構建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情況進行分析,其指標體系共包含 67 個競爭力評價指標。許多學者也在其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評價指標分析中國文化貿易及各省市文化貿易競爭力情況。

.........................

第 3 章 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現狀與國際競爭力分析 .......................... 14

3.1 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 14

3.1.1 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 ....................... 14

3.1.2 文化產品貿易規模與增長率 ............15

第 4 章 中國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 27

4.1 影響因素分析與指標選取 ......................... 27

4.1.1 生產要素 ...................... 27

4.1.2 需求狀況 ................. 28

第 5 章 主要結論與提升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 43

5.1 主要結論 ......................... 43

5.1.1 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狀況結論 ..................... 43

5.1.2 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結論 ................... 43

第4章 中國文化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4.1 影響因素分析與指標選取

基於鑽石模型,主要從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及支持性產業、企業結構與競爭以及政府這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由於機遇這一輔助因素不僅是外生的並且具有突發性與不可量化性,因此本節不對機遇進行分析。同時,基於修正的鑽石模型,本節會將國外需求與外商直接投資等海外因素融入五大要素之中,以期能更為全面的研究影響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

4.1.1 生產要素

在文化產品貿易中,生產要素是指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投入的要素,其中包括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初級要素主要指一國先天具備的各種自然與文化資源,高級要素則包括支撐企業發展的後天因素,如高端人力資源、資本因素、科學技術水平等。文化產品具有無形性,其對有形生產資料的要求不抵其對無形生產資料人力資本的要求高,因而對其影響因素的分析也要注重對於無形生產資料的研究與分析。支撐文化產品貿易的各行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與科技密集型,沒有知識與科技難以生產出具備原創性的產品,而沒有資本則難以驅動人力資本的承載者的勞動積極性。儘管相對於高級要素對其競爭力的深遠影響,初級要素的影響則相對較小,但也不可忽視,故而影響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生產要素主要為:文化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

.........................

第5章 主要結論與提升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5.1 主要結論

5.1.1 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狀況結論

中國文化產品出口額佔世界總額的百分比在平穩上升,但是出口額和佔比在 2015年有趨緊下降的態勢;從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增速角度來說,中國文化產品出口額增長率的波動較大,在 2009 年和 2014-2015 年都呈現減速的趨勢,這主要是由於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2014 年至 2015 年期間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與中國人口紅利下降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與中國文化產品貿易帶來了較大下行壓力,並且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出口結構並不平衡。

參考文獻(略)


還有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編輯部的王姑娘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你們解答!

文章——2018-10-12發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