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劇,沒有之一。我平時上學路上會哼唱,寫作業有時候也會聽裡面的唱段,倫敦西區的現場看過一次,平時沒事幹就看10年特別紀念版的錄像。可以說是死忠了。

說起來,每個地區或者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展現方式,舞美會非常不一樣,10紀念版裏幾乎沒有舞美,但是有很多大神參與演唱,而我看的倫敦西區的現場版裏,舞美是非常好看的,演唱上也有很多我喜歡的部分。下面詳細講一下我喜歡的一些點。

1.首先,先講一下倫敦西區Queens Theatre舞美的亮點。

開場冉阿讓剛剛被釋放出來,「序曲-假釋」之後,為了表現他的奔波和風餐露宿有一段他在一個轉盤上的表演,轉盤的旋轉加上演員的表演,算是第一個比較有新意的地方。第二個,算是真的震撼到我的,是在表現貧民窟,愛潘妮生活環境的一段,舞臺側面有一個離觀眾席更近的側門,演員有一段半懸空的表演,雖然是音樂劇的老套路了,但是由於和觀眾席非常近,我還恰巧坐在第五排左邊第一個位置,真的有一種被貼在臉上表演的感覺,整體的舞美佈景非常帶感。第三個亮點是在「加伏羅(革命中的小男孩)之死」和「最後一戰」,整個戰壕的造型非常壯觀,各種閃光與槍聲的混雜之中,戰爭的激烈將劇情推向高潮。第四個非常好的片段是沙威之死

(圖一,倫敦西區,女王劇院)

2.女王劇院現場版裏,我最喜歡的表演。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加伏羅之死」的這個段落,當時的小演員演技驚人,把小男孩的天真,勇敢,生理上的小恐懼但對自由更加渴望的心理全部表現了出來,有一段讓人先看笑後看哭的精彩表演,他戰死之時,大聲吶喊呼喚自由的一幕,包括我,很多觀眾都落淚了。

另一個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旅店老闆,他的表演和歌唱對人物的刻畫是非常生動的,油膩狡猾的眼神和肢體動作,粗俗的法國鄉下口音,說話時精於算計和詭辯腔調,一上場,就是一段開口跪的唱段,一下子贏得了觀眾的心。最後謝幕之時,他和小男孩加伏羅都得到了最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3.10年紀念篇,喜歡的唱段。

10年紀念篇,我來來回回看了三四次,我最最喜歡的一幕是最後結尾,很多不同國籍操著不同口音,一起唱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喜歡的音樂類型一般都是偏傳統的,喜歡有氣勢,鼓舞人心,精神力量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相比於看過的很多音樂劇,比如女巫前傳(音樂風格比較現代),歌劇魅影(內容太浪漫),The toxic avenger(確實黃色暴力梗有點多,而且很搖滾風),貓(劇情的邏輯我並不能完全理解,整個故事太過浪漫主義),這裡並不是說這些音樂劇不好,只是沒有那麼對我的胃口,這樣算下來,悲慘世界是非常符合我審美標準的劇,自然是我非常喜歡的劇,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也是最符合我審美標準的其中一首,尤其是各國演員合唱之時,更展現各國人民對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追求,升華了整部劇。

Look down是貫穿全劇的重要唱段,最初我喜歡這部劇是從這首歌開始的。原因還是因為有氣勢和精神力量感,這一首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展現的很好,畢竟是主要唱段,曾經也是單曲循環一天的曲子。

4.10年紀念版裏印象深刻的演員。

印象最深刻是是芳汀和小珂賽特這兩個角色,歌唱是比我聽的現場版明顯更加打動我的。她們的聲音都很明亮清晰,又充滿了女性的婉轉悠揚,尤其是芳汀自身善良但卻柔弱,和愛潘妮的演唱對比更加明顯,對人物的刻畫更細緻。

這些是我對這部劇粗淺的瞭解和喜歡的一些點。我很喜歡音樂劇,但是沒有受過音樂的長期訓練,所以我沒有資格談這部劇的確定,本著只談喜歡與不喜歡,沒有優缺點的心態寫下這篇,希望有一點點參考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