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部業務下滑兩成 光大證券欲分拆香港闆塊上市)

[摘要] 2017年光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8.38億元,同比增長7.35%;歸屬於母公司的股東淨利潤為30.16億元,同比增長0.11%;淨資産規模達485.76億元,同比增長2.92%。

頭部業務下滑兩成 光大證券欲分拆香港闆塊上市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發自上海

3月26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布瞭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2017年光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8.38億元,同比增長7.3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0.16億元,同比增長0.11%;淨資産規模達485.76億元,同比增長2.92%。

與2016年相比,光大證券2017年的業績可謂穩中有進。光大證券成立至今已有22年,目前已成為一傢擁有母公司和13傢分公司、7 傢一級子公司、222 傢營業部、9089 名員工的大型證券金融集團。

此外,光大證券的海外業務主要佈局香港市場,也是2017年唯一齣現虧損的業務闆塊,但也為海外業務發展進一步創造優勢。經過整閤後,2017年,光大證券啓用“光大新鴻基”作為公司在港運營品牌,同時,年報披露,光大證券有意啓動香港業務闆塊分拆上市。

“頭部業務”成唯一下滑闆塊

年報顯示,光大證券主營業務包括經紀和財富管理業務、機構證券業務、信用業務、投資管理業務、海外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彆實現營收24.93億元、22.56億元、19.17億元、19.48億元、9.36億元和2.88億元,分彆佔比25%、23%、19%、20%、10%和3%。

營收排名第一的經紀和財富管理,包括證券經紀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和期貨經紀業務,該闆塊是佔比最大、收入最高的“頭部業務”。同時較上年同比下滑19%,也成為各項主營業務中唯一一項同比下滑的業務。

機構證券業務是光大證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業務內容包括投資銀行業務、銷售交易業務、私募業務、投資研究業務和證券自營業務,2017年實現22.56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投資銀行業務中,光大證券全年完成股票承銷18傢,排名第18,金額排名第25。其中,IPO承銷傢數6傢,市場排名第19,較上年提升9位。同時加大項目儲備,報告期末公司IPO在審項目有13個,在行業名列第11位。債券承銷方麵,2017 年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和淨融資額大幅下降,光大證券則主動調整業務重心,全年主承銷各類債券規模2002億元,排名行業第7,同比增長16.49%,實現逆勢增長。

營收排名第三的是投資管理業務,包括資産管理業務、基金管理業務、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和另類投資業務,光大證券全年實現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11%。在去年猛烈“去通道、降槓桿”之下,2017年券商資管規模全年縮水劇烈,而光證資管規模實現逆勢增長,截至2017 年末,光證資管資産管理規模為2744 億元,同比增長1.78%。2017 年月均主動管理規模1233億元,排名行業第11。

同時,光證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42%,優於行業水平;2017 年淨利潤5.27 億元,同比增長18.2%,同樣位於行業前列。此外,光大證券“一控一參”的基金子公司業績均實現大幅正增長,控股55%的光大保德信基金淨利潤1.57 億元,同比增長42%,參股25%的大成基金淨利潤2.23 億元,同比增長61%。

而主動管理能力將決定著資管業務未來的發展。天風證券分析師王茜認為:“隨著資産管理新規以及後續監管細則的即將齣颱,資産管理業務將正式開啓去通道化進程,監管套利空間被壓縮,行業進入平穩發展的規範期,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資産管理機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光大證券錶示,公司的各業務條綫均衡發展,大部分業務行業地位與公司整體地位相當,為公司帶來瞭均衡且穩定的收入來源。

上海一傢中型券商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指齣:“光大證券各項業務比較均衡,都做得不差,但也沒有非常突齣的闆塊,在第一梯隊的國企大券商中,存在感相對較弱,比較穩健。光大證券是光大集團的核心金融服務平颱,也受益於光大集團的協同效應和品牌優勢。”

海外業務虧損兩億多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證券的海外業務主要佈局香港市場,也是2017年唯一一項齣現虧損的業務。2017年海外業務共實現收入9億元,同比增19%;但由於營業成本高達11.78億元,造成瞭2.42億元的虧損。

光大證券海外業務的佈局,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11月,旗下光證金控成立開始。此後,光大證券通過光證金控於2011年5月收購瞭光證(國際)51%的股權;2015年6月,光證金控收購瞭新鴻基金融集團70%的股權。資料顯示,新鴻基金融集團為新鴻基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業務範圍包括經紀業務(主要含股票及期貨)、財富管理等。新鴻基有限公司建於1969年,是香港具領導地位的金融機構之一,對新鴻基金融集團實現控股經營。

2016年6月,光證金控收購瞭光證(國際)餘下49%的股權,使其成為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並與新鴻基金融集團進行整閤。2017年,光大證券啓用“光大新鴻基”作為公司在港運營品牌;並收購英國機構經紀及研究公司North Square Blue Oak Ltd.(NSBO,中文名“北方藍橡”)全部股份的交易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同意,這意味著正式登陸歐洲市場。

在國際平颱整閤完成後業績實現較好增長。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公司海外經紀業務客戶資産總值1343億港元,同比增長9%,日均成交額8.15億港元;客戶總數13.2萬戶,同比增長4%;投行業務全年共完成IPO融資金額226億港元;完成閤規及財務顧問項目3個,美元債發行承銷項目12個,配售項目6個,可轉債項目1個。

對於光大證券而言,國際業務虧損2億元並不影響總體經營狀況,更重要的是為海外業務發展進一步創造優勢。光大證券錶示,公司高度重視海外業務的開展,始終堅持以“積極推進國際化,實現境內外一體化”為整體戰略目標,以香港為平颱,多點佈局海外。公司以強大的境內客戶資源及香港平颱的本地市場基礎為抓手,深耕香港,輻射周邊,邁嚮全球,充分發揮跨境券商的平颱優勢,緻力打造國際一流全能型投資銀行。

同時,光大證券還在年報中透露,2018年,公司將加速打通境內外一體化,適當提高槓杆率,並“啓動香港業務闆塊分拆上市”。

光大證券董事長薛峯錶示,2018年,市場環境將更加復雜,證券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麵,國傢發展的機遇期將開放行業發展的新局麵;另一方麵,證券行業的競爭開始進入分化期,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市場空間擴大、客戶需求變化以及風險的聚集與暴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分化進一步加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