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寺院,清淨莊嚴,繞塔拜佛,諷誦經咒,在寺院中,佛法已經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喫飯自然也不例外,那在寺院中喫飯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喫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

  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藉着受食來反省自己,

  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

  三、防心離過,貪等爲宗:

  謹防心念,遠離過失,

  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

  中味的不起癡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藥,爲療形枯:

  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飢渴的良藥。

  五、爲成道業,故受此食:

  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

  體衰多病,難成道業;

  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

  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喫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

  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

  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

  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

  "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過堂儀軌

  1、止語肅靜

  進入五觀堂,就要保持止語肅靜,把手機關機或者調成靜音,然後慢慢走到座位上,端身正坐。

  2、開始行堂

  開始行堂前,需把自己的碗打開,放在離桌的前沿約3公分處,可用筷子比一下位置。將餐布對疊兩次,成小方塊,筷子放在餐布上,筷頭朝左。

  3、開始唸誦

  隨着師父的唸誦聲響起,大衆跟着師父一起唸誦,同時也代表正式開始行堂了。

  唱供時雙手合十,注意跟大家的速度一致。

  4、飯量多少

  在我們唱誦時,會有義工師兄來行堂,待行堂義工師兄到自己面前時,用筷子在碗裏畫圈,以示所需的量,或者也可用小手指示意少一點。

  義工師兄通常會有2-3遍的行堂,如需要添飯菜,第二遍行堂時,請將碗放在桌沿處,示意義工師兄給您添飯菜。

  在行堂時,如果遇到不喜歡的菜,您可以搖頭或者擺手,示意義工師兄不要。

  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請珍惜培植福報的機會,切莫浪費。

  5、開始用齋

  開始用齋,先將菜碗往裏移至餐桌內沿十公分處,再拿過飯碗。

  用齋時,依舊保持端身正坐的姿勢,左手端起飯碗,稱爲“龍含珠”,右手拿筷子,稱爲“鳳點頭”。

  6、洗漱碗筷

  用齋完畢,先用毛巾請將自己的桌子及桌上的唸誦詞擦拭乾淨

  將碗筷拿到洗碗池清洗乾淨,走路、拿碗筷的動作要輕!

  7、碗筷歸位

  如還需繼續用餐,請將洗好的碗筷重新放回座位上,蓋好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