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記憶的扉頁

  兒時的回憶好像沒有當下這麼熱烈

  那時不流行網購

  一家人一起趕集便是最大的樂趣所在

  置身於熱鬧的大集中

  滿滿的人情味就這麼鋪展開來

  而對於濟南人來說

  對大集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唐冶街道的

  有着百年曆史的邢村大集

  很多濟南人特別是住在東部的居民都不陌生

  4月4日,也就是農曆二月二十九

  趕完最後一個大集後就謝幕了

  不知道你趕上了嗎

  周邊項目越來越多,大集已經沒有地方可搬

  “去年冬天我們去趕集的時候,就有賣菜的人說這塊地已經賣出去了,大集很快就要取消了,讓我們多買點菜。”家住唐冶綠地城新希望花園小區的林女士說,此後大集還一直有,自己還以爲又不取消了。“沒想到還是沒了。”

  10日,記者看到,大集此前所在地已經設起了施工圍擋,多臺鑽機已在工地施工。唐冶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說,該地塊已經在去年底賣出,隨着唐冶的發展,項目越來越多,大集已經沒有地方可搬。

  記者查詢濟南市土地交易信息發現,該地塊是唐冶中路西側地塊,確實已在去年底拍出,是商務金融用地。唐冶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說,因開工在即,大集只能取消。

  大集的生意曾經好到你想不到

  唐冶片區的邢村大集在片區唐冶中路西側、文苑街南側的一大片空地上,空地的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大,除了南邊一些區域被停了車外,空地的大部分在逢農曆四、九日時就會擺滿攤位,攤位呈蛇形延伸,僅留下趕集人的通道,走馬觀花也得逛1小時。

  雖然空地已經不小,但仍是一位難求,擺攤人早上五六點前就要來佔地兒。去年冬天,一位從南部山區來賣山貨的攤主說,自己三四點就要出門,才能趕上大集。每逢集日,大集北的文苑街南側的非機動車道上,也有不少運農貨的車靠邊停放。

  “這邊人越來越多,每次趕集人都很多,我經常去兩趟,下午去的時候整車雞都能賣完,你看生意有多好。”一位邢村的老人說,自己從小就趕邢村集,自己的爺爺也趕,大集已經有好幾百年了。

  大集變遷見證唐冶的發展

  除了附近新建小區的居民,每逢邢村大集,不少住戶喜歡乘K163公交車趕集。還有人開車過來趕集。

  神武村村民韓先生說,邢村集最初就在邢村裏,村裏的東西南北的主路都能擺滿。“唐冶的靈鷲寺正門前面就是最早擺攤的地方,靈鷲寺唐代就有了,大集也基本是和靈鷲寺一塊兒有的。”韓先生說。

  邢村原先基本是在唐冶的恆大名都的位置,後來,隨着2005年左右邢村拆遷,大集就大致沿着片區的敬德街和龍鳳山路擺開。

  還有諸多不捨,住戶已在商量趕其他集

  “邢村大集取消了,離我們最近的大集還有哪個?”“郭店也有大集,逢一六趕。”住在唐冶綠地城小區的業主11日一早就開始愁趕大集的事兒了。記者瞭解到,在2006年前後,二環東路以東還有不少農村或城中村,有衆多大集。

  記者瞭解到,隨着村莊拆遷,這些大集中也有的大集正在謀劃搬遷或取消。“不過我覺得只要還有種地的村民,還是應該保留一些大集給他們賣農貨。”韓先生說。

  來源: 齊魯壹點、齊魯晚報 等

  編輯:李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