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在很多家長的眼裏,都覺得孩子的起點非常的重要,如果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那麼未來根本就不會贏,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方式無非兩個:第一,生一個神童,第二,用金錢和地位讓孩子有更多機會。隨着處於這種想法的家長越來遠多,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因承受不住壓力,做出自殘行爲,讓家長悔恨終生。

  神童活的是否快樂,這個問題沒人知道答案。官商子女是否無憂,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也是無解。所以,仍然有很多家長不求自己的孩子處處高人一等,只要在周圍所有孩子中是最快樂的,就是最大的勝利。

  在電影《起跑線》上映之後,曾有媒體隨機採訪了幾個家長,聽聽他們怎麼說:

  家長A:“如果我們的工作好,孩子在大城市長大,那麼受到好教育的機會肯定就更多,以後,孩子素質等各方面肯定都和小城市的孩子不一樣,你看那些出人頭地的孩子,哪個不是名校畢業,小時候累點,長大就能更順心更安穩,現在這社會,哪有幾個家庭有條件讓孩子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想去考古,想開咖啡店,這都是不切實際異想天開啊,上學時候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長大纔能有資本做自己喜歡的。”

  家長B:“當然我們也想讓孩子上好學校,不過大城市的孩子我看成天也好累的,路又遠,孩子又多,競爭又激烈,甚至小學就沒什麼人情味了,稍有不慎孩子就變了質,我們不想孩子那麼累,最重要還是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才能做好,而且他們做的時候也會比較快樂。”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面,家長的選擇和決定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所以家長的理念纔是決定孩子怎麼“跑”的根本。

  毋庸置疑,現在很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卻活的非常的累。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註定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實話。試想,如果家長沒有能力供孩子讀書,學鋼琴,學外語,學畫畫,那孩子以後在就業過程中就少了一項技能,也就少了一些資本去和別人競爭,惡性循環下,沒有機會的孩子及後代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但如果排除地域和經濟因素,仍然不珍惜機會的孩子,也大有人在,寒門出貴子的例子也很多。

  中國孩子的自殺率是全世界第一,這給我們國人家長一個警醒:你們眼中孩子的未來,是不是真的要用他們的快樂和生命去交換?

  曾有一名北大中文系的女生從理科樓跳下,結束瞭如此年輕美好的生命,北大的學生,其實已經贏了起跑線,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都會成爲社會各行業的佼佼者和領頭羊,可在她放棄這一切的時候,心裏給是何等的痛苦和悲涼,留下的遺書上她表示,自己已經忘了上次微笑的時刻,也做了二十年的乖乖女,她所期待的自由和美好,當無法再爭取和挽回的時候,只能和世界告別。

  孩子即使出身鄉土,只有在親情和友愛的包圍下,快樂成長,尋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又何嘗不是一種滿足,相比重壓下結束生命,這樣的結局纔是真正的勝利。

  希望各位寶爸寶媽,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其快樂的能力,無論是否願意競爭,都能不失心中的美好。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