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天生攜帶好奇的DNA,至少我們年少時如此。因此,我們喜歡探索和挑戰未知。

而解謎,似乎是其中冒險成本最小,也最常見的一種。

那麼,以下哪種謎題最吸引你呢?

1.沒有答案的謎題;

2.有答案但沒有解答過程的謎題;

3.將謎題、謎底和解答過程一次性告訴你。

小說家許榮哲曾說:

不給讀者答案是一種折磨;給讀者答案,卻不告訴他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是另一種折磨。

由此看來,第三個選項似乎最沒有吸引力:正如我們不會喜歡一眼就望到底的生活,我們也不喜歡一眼就看透的謎題。

真是這樣嗎?

看完希區柯克的這部《電話謀殺案》,你或許會重新審視你的答案。

以往的觀影經驗告訴我們,謀殺懸疑類的電影,愛讓觀眾猜:

印度的《誤殺瞞天記》,讓觀眾猜的是男主維傑如何處理官二代的屍體;

日本的《嫌疑人X的獻身》,讓觀眾猜的是石神如何偽造不在場證明;

西班牙的《看不見的客人》,讓觀眾猜的是案中案背後的真相。

《電話謀殺案》則與上面提到的電影完全不同:它不需要觀眾猜。

它把作案動機、如何製造不在場證明、如何處理現場等內容,全都告訴你:

發現妻子瑪歌與老同學馬克的婚外情後,男主湯尼威逼利誘另一名同學列斯協助自己謀殺妻子,並將現場偽造成入室盜竊引起的意外殺人案。

從左至右:馬克、湯尼、瑪歌

在湯尼的計劃裏,這將是一場完美的犯罪:

晚上,湯尼與馬克外出聚會,瑪歌留守家中。

10點50分,列斯出現在湯尼家門外,取出事先藏好的鑰匙,開門進入,並躲藏於窗簾後。

11點,湯尼藉口致電老闆,離開宴會廳。事實上,他撥通的是家裡的電話。瑪歌被鈴聲吵醒,起身來到客廳接電話。

此時,列斯乘其不備從身後將其勒死,並以哨聲通知電話另一頭的湯尼。

隨後,列斯將行李箱放置在地板上,並打開窗戶,偽造入室盜竊的假象。

而另一邊,湯尼在打電話給老闆彙報工作後,返回宴會廳。

最後,列斯從大門逃出。

巧的是,片中的第三者馬克就是一名推理小說作家。在閑聊中提到「完美的謀殺案」時,他說:

完美的謀殺只是紙上談兵,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不可能按照想像中的發展。

湯尼的計劃真的會如他想像般的那麼絲滑完美嗎?抑或只是紙上談兵?

這裡不作劇透,請你自行去解謎吧。我可以向你保證的是,你絕不會失望。

再聊聊本片穿幫鏡頭。

根據時光網的資料顯示,本片至少出現了6處穿幫鏡頭,其中包括3處連續性上的錯誤。

考慮到本片場景單一(絕大部分拍攝都在同一個封閉房間內完成),這樣的失誤著實令人無法理解。

然而在仔細觀察之後,我發現其中兩處連續性錯誤並不存在。

試著為它們平反一下。

第一處是男主湯尼的藤杖。

時光網指出:

湯尼第一次同列斯見面時,他坐著的時候手中拿著一根藤杖。在一些鏡頭裡,他將他的下巴靠在藤杖末端,而在另一些鏡頭裡,藤杖卻突然變短了,以至於無法達到湯尼下巴的高度。

來看看這組鏡頭。

12分56秒,湯尼坐著,藤杖的長度僅到達他的胸前。

但是請注意,他是坐在沙發椅的扶手上。

到了14分40秒,湯尼再次坐下。這次他坐在了沙發上,藤杖頂到了他的下巴。

其實,藤杖的長度沒有發生變化,但由於湯尼坐的位置從高變低,鏡頭角度更平,觀眾才會產生視錯覺,以為這是一處穿幫鏡頭。

第二處是拉窗簾。

時光網指出:

當湯尼準備同馬克離開時,他拉上了書桌後的窗簾;幾分鐘後,當湯尼在房間的另一端說服瑪歌呆在家裡後,攝影機又跟著他回到了書桌後,這時,窗簾又被拉開了。

通過下面這個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書桌後的窗簾不只一塊。

湯尼第一次拉上的是右側的窗簾,鏡頭右側出現的白色牆體也印證了這一點。

而他第二次拉上的,則是左側的窗簾。所以,這也不算是一個穿幫。

我簡直是細節帝啊。我為我自己打電話!

突然不知道怎麼結尾。那就奉上一張瑪歌的扮演者,格蕾絲·凱利的女神級寫真吧。

PS:《電話謀殺案》裏,格蕾絲·凱利扮演的女主兩度死裡逃生。可惜,電影之外,貴為摩納哥王妃的她,卻紅顏薄命。有興趣瞭解的,自行百度吧。

相關文章